焦昌明禹 紅*
(1 湖北竹山縣人民醫(yī)院骨科,湖北 竹山 442200;2 湖北竹山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康復科,湖北 竹山 442200)
跨傷椎固定與經(jīng)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療效對比
焦昌明1禹 紅2*
(1 湖北竹山縣人民醫(yī)院骨科,湖北 竹山 442200;2 湖北竹山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康復科,湖北 竹山 442200)
目的 通過本次研究探討跨傷椎固定與經(jīng)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臨床治療效果,并對比兩種方法對該疾病的臨床治療優(yōu)勢,為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方法 選取我院從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8例,根據(jù)其治療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40例患者采用的是跨傷椎固定的方式進行治療,觀察組58例患者則采用經(jīng)傷椎固定治療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患處影像學檢查結果的變化以及臨床治療的效果和預后等方面的結果。結果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患處影像學檢查結果的變化以及臨床治療的效果和預后等方面的結果上有顯著的差異,差異具有可比性。其中觀察組患者的上述情況均好于對照組患者的情況。結論 經(jīng)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對該疾病的治療效果上要比采用跨傷椎固定的方式進行治療要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跨傷椎固定;經(jīng)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療效對比
自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隨著脊柱矯形內(nèi)植物在臨床廣泛應用和脊柱生物力學研究的進展,以及椎弓根螺絲釘?shù)膽?,脊柱骨折合并截癱的治療有了很大進步。已從傳統(tǒng)的保守治療過渡到了積極的手術治療,其療效也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保守治療。近年來,在后路手術的基礎上,前路手術也相繼開展[1]。在椎弓根螺絲釘內(nèi)固定系統(tǒng)的基礎上,各種前路內(nèi)固定器也相繼問世,如具有代表性的I-Yuan鋼板、Kaneda和USA-Plate內(nèi)固定器等。當代脊柱外科的各種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及手術方法[2],如應用得當,均可獲得滿意的療效。但任何一種方法,均不可能是萬能的,更不應僅用一種方法取代其他所有的治療方法。對于脊柱骨折創(chuàng)傷合并截癱這一復雜的問題,應在充分了解各種治療方法的優(yōu)缺點的基礎上,針對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全面分析,再去選擇一種最適合于他(或她)的治療方法[3]。本次研究通過探討跨傷椎固定與經(jīng)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臨床治療效果,并對比兩種方法對該疾病的臨床治療優(yōu)勢,為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方法如下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患處影像學檢查結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從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8例,根據(jù)其治療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40例患者,觀察組58例患者。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30例,年齡22~76歲,平均年齡(45.4±3.3)歲。女10例,年齡27~77歲,平均年齡(45.7±3.7)歲。按照骨折的Denis分型,其中A型患者11例,B型患者9例,C型患者7例,D型患者7例,E型患者6例。根據(jù)患者的骨髓神經(jīng)等級進行分類,其中A型患者13例,B型患者8例,C型患者7例,D型患者7例,E型患者5例。觀察組共有58例患者,其中男30例,年齡22~78歲,平均年齡(48.4±3.8)歲。女28例,年齡27~73歲,平均年齡(46.4±3.2)歲。按照骨折的Denis分型,其中A型患者17例,B型患者14例,C型患者10例,D型患者9例,E型患者8例。根據(jù)患者的骨髓神經(jīng)等級進行分類,其中A型患者18例,B型患者11例,C型患者10例,D型患者9例,E型患者10例。
1.2 研究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據(jù)其治療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40例患者采用的是跨傷椎固定的方式進行治療,觀察組58例患者則采用的是經(jīng)傷椎固定治療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患處影像學檢查結果的變化以及臨床治療的效果和預后等方面的結果。
對照組患者手術時在全身麻醉后采用俯臥位進行手術,在患者的傷錐中心位置做正中切口,按照微創(chuàng)入路的方式將患者患處的結構逐一顯露,在傷者的傷錐上下位置分別置2枚椎弓根釘。然后按照相關的操作進行處理。觀察組患者的亦采用全身麻醉后采用俯臥位進行手術,與對照組不同的是將2枚椎弓根釘置于傷錐的完整側。之后亦采用上述的后處理方式進行后期的處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患處影像學檢查結果的變化以及臨床治療的效果和預后等方面的結果上有顯著的差異,差異具有可比性。其中觀察組患者的上述情況均好于對照組患者的情況。
其中,在治療前后的影像學檢查方面,兩組患者在手術前后的Cobb角檢查方面具有顯著的差異,差異具有可比性,從檢查的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治療后的Cobb角明顯的好于對照組患者。而在對患者進行半年的跟蹤回訪后對其手術半年后的Cobb角檢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后半年的Cobb角為(2.8±6.1)°,對照患者則為(9.5±7.5)°。具有顯著差異。而在患者進行手術前后傷錐前后緣的相對高度方面,并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但是在半年后對患者進行跟蹤檢查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在術后半年相對高度及半年矯正丟失度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胸腰段脊柱一般指胸11~12至腰1~2脊柱,該節(jié)段脊柱脊髓損傷稱為胸腰段脊柱脊髓損傷。導致該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是絕間接暴力所致。高處墜落,足臀部著地,使軀干猛烈前屈,產(chǎn)生屈曲型暴力,亦可因彎腰工作時重物打擊背、肩部,同樣產(chǎn)生胸腰椎突然屈曲,所以屈曲型損傷最為常見。亦有少數(shù)為伸直型損傷,病者自高空落下,中途背部因某阻擋物而使脊柱過伸,是為伸直型損傷,但極為少見[4-5]。
胸腰段脊柱是人體的中樞支柱,胸腰椎交界處活動較多,是最易被損傷的部位。維持其穩(wěn)定性是首要的,沒有穩(wěn)定性就無脊柱的正常功能,因此,在胸腰椎損傷以后,必需考慮的問題是否能夠維持其穩(wěn)定性,從而為選擇合理而有效的治療提供根據(jù)[6]。胸腰段脊柱脊髓損傷的分類方法文獻報道很多,其目的均是為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估計其預后,因此任何分類方法均應根據(jù)包括臨床、病理和損傷機制,可以說目前分類方法雖多,但均尚不夠完善[7]。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過研究探討跨傷椎固定與經(jīng)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臨床治療效果,并對比兩種方法對該疾病的臨床治療優(yōu)勢,為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通過對我院收治的9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跟蹤患者在手術半年后的恢復情況,發(fā)現(xiàn),采用經(jīng)傷椎固定治療的患者在手術前后的Cobb角檢查方面具有顯著的差異,差異具有可比性,從檢查的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治療后的Cobb角明顯的好于對照組患者。而在對患者進行半年的跟蹤回訪后對其手術半年后的Cobb角檢查結果顯示也具有顯著差異。但是兩組患者在手術前后的傷錐前后緣的相對高度方面,并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而差異主要是出現(xiàn)在手術后半年。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半年相對高度及半年矯正丟失度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經(jīng)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對該疾病的治療效果上要比采用跨傷椎固定的方式進行治療要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陳農(nóng),周海林,周凱華,等.傷椎固定及經(jīng)傷椎椎弓根椎體內(nèi)植骨治療胸腰段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6,24(6):525-530.
[2] 王偉.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跨傷椎內(nèi)固定與經(jīng)傷椎內(nèi)固定的治療效果比較[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6,8(4):92-95.
[3] 王偉.胸腰段眷柱骨折患者跨傷推內(nèi)固定與經(jīng)傷推內(nèi)固定的治療效果比較[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6,8(4):92-95.
[4] 張鵬翼,于沈敏,李敏,等.推旁肌間隙入路結合傷推推弓根釘固定治療胸腰段推體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6,19(3):290-293.
[5] 張睿,扈桂海,侯學全.經(jīng)傷椎單側固定和跨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6,19 (1):39-42.
[6] 李營川,杜珊珊.分析跨傷椎固定和經(jīng)傷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比較[J].生物技術世界,2016,3(3):111.
[7] 謝申,祝少博.經(jīng)傷椎和跨傷椎螺釘置入固定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柱穩(wěn)定性長期隨訪[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6,20(4):522-528.
R687.3
B
1671-8194(2017)10-0131-02
*通訊作者:E-mail: Jmc197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