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院橋中心衛(wèi)生院 浙江 臺州 318025
自擬降壓飲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病55例
梁建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院橋中心衛(wèi)生院 浙江 臺州 318025
降壓飲 原發(fā)性高血壓病 臨床觀察
本文采用自擬降壓飲對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11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5名。對照組中男性34名,女性21名;年齡41~74歲,平均年齡55.6±14.3歲;高血壓1級17名,2級23名,3級15名。觀察組中男性32名,女性23名;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5.4±14.5歲;高血壓1級19名,2級22名,3級14名。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高血壓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口服馬來酸依那普利片5mg,每日2次;硝苯地平緩釋片10mg,每日2次。共治療8周。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自擬降壓飲:黃芪、丹參各20g,桑寄生、制何首烏、鉤藤各15g,丹皮、澤瀉各12g,杜仲、白芍、當歸、地龍各10g,甘草、川芎、炒黃柏各5g。加味:手足腫脹、便稀、苔膩明顯者,加白術、姜半夏;大便干燥者,加淫羊藿、生地黃;煩躁、失眠者,加夜交藤、炒棗仁;面熱、口干、舌紅、足冷等上熱下寒者,加肉桂、黃連。每日1劑,水煎至300ml,分早中晚3次服用。共治療8周。
3.1 療效標準:顯效:患者坐位的舒張壓下降大于等于10mmHg且降到正常范圍內(nèi),或雖沒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大于等于20mmHg;有效:患者的舒張壓下降小于10mmHg且降到正常范圍內(nèi),或雖沒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在10~20mmHg范圍,或收縮壓下降幅度大于等于30mmHg;無效:為未達到顯效及有效的標準[1]。
3.2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3.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比較(±s,mmHg)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比較(±s,mmHg)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對照組觀察組55 55收縮壓治療前158.1±7.7 157.9±7.5治療后88.3±5.8#79.4±6.0#*治療后138.0±8.9#126.2±7.8#*舒張壓治療前108.1±6.9 107.9±6.7
3.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比較(±s,mmol/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比較(±s,m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例數(shù) 甘油三酯 總膽固醇對照組55觀察組低密度脂蛋白3.08±0.89 2.53±0.78#3.03±0.84 2.42±0.72#55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92±0.53 1.76±0.44#1.87±0.51 1.25±0.37#*5.31±1.08 4.91±0.82#5.28±1.03 4.03±0.68#*高密度脂蛋白1.28±0.39 1.39±0.50 1.30±0.42 1.89±0.46#*
高血壓病可歸屬于中醫(yī)學中“眩暈”“頭痛”等范疇,臨床上多見陰虛陽亢證。筆者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措施基礎上給予自擬降壓飲治療本病,方中桑寄生、制何首烏補肝腎、益血脈;鉤藤、黃柏清熱平肝降壓;丹參、丹皮活血祛瘀、涼血除煩;黃芪、杜仲益氣溫陽、助養(yǎng)陰血;當歸、白芍、川芎養(yǎng)血行血柔肝;地龍清熱息風、通絡利尿;澤瀉利水滲濕,化濁降脂;甘草通經(jīng)脈、利血氣。諸藥合用,能夠使腎有所滋,肝有所平,腦有所養(yǎng),最終發(fā)揮平肝滋陰、利尿降壓等作用,同時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辨證加減,更有針對性,相關療效更加顯著。綜上所述,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措施的基礎之上加用自擬降壓飲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水平得到較好的控制,且血脂情況顯著改善,可茲臨床借鑒。
[1]吳山永,李秋菊,何明.中藥足浴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1級高血壓60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6,51(3):185.
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