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娟
初中思想品德課在整個初中教育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要有效開展思想品德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主要對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進行深入分析。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由于思想品德知識枯燥乏味,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缺乏生機和活力,達不到預期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要進一步分析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
一、案例教學法的定義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依據課堂教學的整體任務和實際需要,提供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和交流,在實際問題情境中主動進行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實踐的能力,發(fā)揮案例教學法的實踐性、啟發(fā)性、針對性。
二、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原則
學生往往對生活中的問題比較感興趣,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責任與角色”這部分內容時,我提供了以下案例:
一位15歲少年在樓前空地上踢足球,把一家商店的玻璃撞碎了,店主說:這塊玻璃是特制的,你必須賠。孩子沒有辦法,回家去找家長,家長問道:玻璃是不是你弄碎的?孩子回答說:是。家長說:你應該對人家進行賠償。孩子十分失望地說道:我沒有錢。家長說道:我?guī)湍阗r償,但是你將來工作以后必須要把這個錢還給我。
根據這個案例,我提出了以下問題:
①這個少年是否應該對店主進行賠償?
②家長是否應該替孩子支付賠款?
③你們是否贊成案例中家長的做法?
經過多年實踐,我認為在運用案例時,教師要遵循以下原則:
首先,案例要來源于實際,但不能高于實際。因此,在運用案例的過程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對案例進行有效加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其次,案例要服務于教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案例,揭示思想品德原理和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最后,案例要具有指向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提出具有指向性的案例,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層次,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
三、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恰當提出案例,發(fā)揮案例的輔助作用,促進思想品德教學有效開展。
在運用案例的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引出教學內容,利用案例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總結所學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的提出必須有一定的目的性,這樣才能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加深學生理解。
有學者認為,案例的運用要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前提。因此,在提出案例后,教師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和總結,提出自己的觀點。
例如,在教學“認清基本國情”這部分內容時,我引導學生搜集了一些有關我國國情的資料,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放手不管,而要及時進行指導和點撥。這樣就能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使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升。
另外,教師還可以運用網絡搜集案例。網絡上的信息較多,且更新速度較快,這對案例教學的開展有一定的幫助,能提高案例的時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總之,案例教學法能促進學生的分析、討論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希望本文能為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