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俊 胡雅文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
主述位理論與英語閱讀教學
許 俊 胡雅文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
本文針對傳統(tǒng)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缺陷,介紹了功能語法中的主述位理論。通過語篇實例分析,探討了主位推進模式在語篇銜接中的作用,并闡明其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指導意義。
主述位理論;主位推進模式;大學英語;閱讀教學
1.1 主述位理論
主位和述位這兩個概念由布拉格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馬泰休斯(Mathesius)1937在分析句法功能時首先提出的。主位是句子的第一成分,說明談話的主題,它是句子其余敘述內容的起點;述位是圍繞主位所說的話,往往是話語的核心內容。1964年捷克語言學家費爾巴斯(Firbas)提出了“交際動力說”的理論,認為交際不是靜態(tài)現(xiàn)象,而是動態(tài)現(xiàn)象;從句子成分所負載的交際動力的程度可以了解該句成分對交際發(fā)展所起作用的程度。在句中,負載交際力最小的成分是主位,負載交際力最大的成分是述位。1985年韓禮德(Halliday)在其《功能語法導論》一書中區(qū)分了三種基本主位,即單項主位、復項主位、句項主位。在單項主位中又區(qū)分了非標記性主位和標記性主位。在復項主位中又進一步劃分為語篇主位、人際主位、話題主位。根據(jù)韓禮德(Halliday)的觀點,很多學者對語篇銜接與連貫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從而進一步發(fā)展了主述位理論。
1.2 主位推進模式
捷克語言學家丹尼斯(Danes)從語篇角度研究篇章中句際之間主位與述位的邏輯關系,在1974年提出了主位推進的概念。他強調整個語篇中信息結構而非單個句子的信息。主位推進指的是當語篇含有若干小句時,整個語篇會出現(xiàn)若干主位和述位。它們相互作用和變化,推動語篇向前發(fā)展。丹尼斯(Danes)和其他語言學家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總結出主位變化的基本模式,這些模式稱為主位推進模式。主位推進模式有不同的劃分方法。丹尼斯(Danes)提出3種,徐盛桓(1985)提出4種,黃衍(1985)提出7種,黃國文(1988)提出6種。綜合各家模式,歸納出6種主位推進基本模式:平行型,即前后的主位全部或部分相同,述位不同;集中型,即語篇中主位不同,但述位相同;交叉型,即前一句子的主位為后一句子的述位,后一句子的主位又稱為其后緊接句子的述位,以此類推;延續(xù)型,即前一句子的述位為后一句子主位,后一句子的述位又稱為其后緊接句子的主位,以此類推;派生型,即下一句主位有可能是上一句的主位或述位派生出來的;并列型,即第一句、第三句……的主位相同,第二句、第四句……的主位相同,運用排比的手法,起到對比的作用。
大量的語言材料表明,從頭到尾只使用一種主位推進模式的篇章很少,復雜的主位推進模式大多數(shù)以多種混合形式出現(xiàn),以體現(xiàn)作者的寫作思路及所要著重表達的信息內容。
2.1 語篇切分方法
語言家費爾巴斯(Firbas)在1966年發(fā)表了論文《力圖解釋主位、過度語和述位的相對重要性》。在文中他提出,由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再由未知信息轉化為下文的已知信息。這樣,在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交替出現(xiàn)中推動話語逐步展現(xiàn)其意義。根據(jù)這一觀點,我們可以按語篇中語句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逐一切分主位和述位,然后按照同一排列順序理請作者的思路,全文的內容就能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F(xiàn)以《點擊職業(yè)英語》第二冊第五單元閱讀語篇““New Year’s Celebrations”中的第一段落為例進行分析:
New Year’s Celebrations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ways to celebrate the New Year. Many cultures celebrate with special dishes and objects. In China, people celebrate the lunar New Year, or the Spring Festival. They prepare traditional food to share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In the north, people usually eat Jiaozi, or dumpling. It is made of flour with different fillings. The most popular fillings are pork and cabbage, beef and celery, and mutton and carrot. In the south, people favor a sticky sweet rice pudding called Niangao. It is made of rice with walnut, pine nut, sesame, and been paste fillings. The Chinese also traditionally celebrate the lunar New Year with fireworks. They first used them as early as the eighth century A.D. Fireworks are made of materials like sulfur, charcoal, and saltpeter (also known as potassium nitrate).
首先按順序排列各句主位:
Different cultures(T1)- Many cultures(T2)- In China(T3)- They(T4)- In the north(T5)- It(T6)- The most popular fillings(T7)- In the south(T8)- It(T9)- The Chinese(T10)- They(T11)- Fireworks(T12)
從主位分布來看,作者在段落中所使用的主位全部都是表示概念成分的簡式主位,其中非標記性主位的運用占75%,標記性主位占25%,它們都是與主題主位相關的,通常用作話題的出發(fā)點。文中所使用的標記性主位(In China、In the north、In the south)不僅強調了背景在語篇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使整個段落結構嚴謹,脈絡清晰,賦予學生有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
通過以上分析,學生會意識到主位序列有利于識別其主題,預測篇章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流程,便于快速閱讀語篇。
2.2 語篇分析步驟
通過以小句為單位對語篇進行切分后,筆者分析小句群的主位推進模式,發(fā)現(xiàn)其語篇的發(fā)展方法和語篇的組織形成。
(1) 段落語篇的主位推進模式
(2)語篇的主位推進模式分析
從以上主位推進模式來看,本文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圍繞主題所展開的若干點來論述,是典型的說明文。由于派生述位發(fā)展型的使用使文體結構簡單、明了,形成四個語段的格局,有利于語篇在行文中使用延續(xù)型、述位同一型、主位同一型等主位推進模式,即通過由已知信息引出新信息的主述位更替,在層層推進中實現(xiàn)整個段落語篇的語義銜接與連貫,以突出主題。
以上推進模式還表現(xiàn)出英語篇章呈直線型的思維模式:先總述后分述。文章開篇明義,即第一句是篇章主題。該語篇的主位推進模式是按照以下模式逐層深入的:“T1-R1”是已知信息“Different cultures”到新信息“have different ways to celebrate the New Year”的語義連貫。在從T2(=T1)到R2的推進過程中,T2(=T1)是T1的語義重現(xiàn),引出新的未知信息R2;而R2是語篇信息中心,承載著大量的信息。在這個述位中包括3個語義成分:“celebrate, dishes, objects”,分別派生出下文中的3個語義推進模式的次述位,即R3(=R2)、R5(=R2)、R8(=R2)。這些次述位與段落主題句(第二句)述位R2構成了述位鏈,并形成各自的語段主題句。這些語句從不同的方面強調了段落主題,但是它們并沒有出現(xiàn)在各小句的首位,而是以述位的形式出現(xiàn)在后面。這是因為述位是負載交際力最大的成分,有利于作者描寫慶祝新年的不同方式,解釋某一客觀事物的特點、性質以及解釋某種抽象概念等。同時,段落主題句(第二句)述位R2的某成分與以上所談論的3個次述位在詞匯上形成了緊密的銜接關系,如:R2與R3是重現(xiàn)關系(celebrate-celebrate)、R2與R5是上下義關系(dishes-Jiaozi or dumpling)、R2與R8是上下義關系(dishes-Niangao)。另外,在次述位R3又派生出另一個語義推進模式——再次述位R10,它與R3在詞匯上是重現(xiàn)關系(celebrate the lunar New Year——celebrate the lunar New Year)。這種派生述位發(fā)展型推進模式的運用使得該語篇通過對段落主題句(第二句)述位的多次重現(xiàn)及上下義詞匯銜接,推動著語篇的不斷展開,達到了凸顯和強調與各次述位相對應的次主位的目的,增強了篇章的語勢。這種“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從已知信息為出發(fā)點,引出未知信息來闡述,說明已知信息,推動信息傳遞的過程,也就是運用述位對主位進行揭示、闡發(fā)的過程?!毙焓⒒?1982)。
為了使各語段的細節(jié)內容充實,作者采用了延續(xù)型主位推進模式來擴展語句,使意思表達清楚、完整。以第二個語段為例:在從T5(=T3)到R5(=R2)的推進過程中,由R5“Jiaozi or dumpling” 變成了后一句的已知信息T6“It”,這個主位引進一個新述位R6“is made of flour with different fillings”,該述位的某成分又充當下一句的主位T7”The most popular fillings”,同時帶出新信息“are pork and cabbage, beef and celery, and mutton and carrot”,推動思想內容的表達。在這個語段中正確使用了延續(xù)型主位推進模式來擴展細節(jié)內容,不僅促使語句在邏輯上與上文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而且是對上文述位R5和R6的某成分的擴展或依附。這種模式的合理運用是描寫細節(jié)內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與此同時,在特定語境的約束下語段中各小句不僅句內銜接,而且句際間也銜接恰當。此外,語段中各小句述位的某成分在詞匯上與段落主題句(第二句)的述位R2的某成分形成了上下義詞項的跨句銜接。相反,如果語段中缺少細節(jié)內容,就會出現(xiàn)信息差,意思表達不清楚。總的來說,延續(xù)型主位推進模式的寫作方法就是后一句的主位結構內容正好是對前一句述位結構內容的承接。后一句主位部分與前一句述位部分自然對應重疊,由此形成了前后結構上完整連貫的主位連接效果,確保語篇上下連貫、暢通。
另外,從以上T3——R3(=R2)、T5(=T3)——R5(=R2)、T8(=T3)——R8(=R2)主位推進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它們的主位和述位都是類似的,而且這些語句(第三、第五、第八句)分別是三個語段中的主題句,其各自的次主位都是標記性次主位,它們分別是T3(In China)、T5(In the north)、T8(In the south);其各自的次述位都是由主語、謂語、賓語等成分所構成,并且各語句次述位的某成分在詞匯上與T2(=T1)——R2這個主位推進模式的述位R2某成分有上下義的銜接關系。以上3個主位推進模式的語句構成了排比,句式整齊,強調和一,層層深入,不斷推進,使篇章產生結構上的內聚,極具氣勢,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慶祝新年的熱烈氣氛,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3.1 閱讀篇章的主位序列,推測語篇大意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要求學生按照小句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逐一列出主位和述位,其目的是要他們懂得主位是信息安排的綱,述位則是傳達的新信息。在文章寫作中作者無論以什么作綱,都要有序,并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將傳達同樣命題意義的句子或信息單位堆砌起來。如果在閱讀中只讀篇章的主位序列,學生就能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寫作意圖和構思結構,還可根據(jù)語境的預示性來推測語篇大意,依據(jù)重要信息在大腦中形成相應的圖式,有助于理解、聯(lián)想及獲取較完整的信息,使閱讀過程變得簡單、省時、效率高。
3.2 識別段落中的語段,理解完整的意思
英語閱讀的實質就是要掌握細節(jié)內容,理解完整的意思。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各段落的主題句,并劃分出段落中的語段。一般來說,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是通過主位推進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復現(xiàn)、同現(xiàn)、等值、反義、上下義等關系來實現(xiàn)的。當然,這些詞匯銜接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進行系統(tǒng)的強化訓練,才能使學生認清句際之間的語義關系,把握住語篇的內在聯(lián)系。由于主述位之間存在著邏輯關系,需要不斷地調整話語背景,不斷地將已知信息向前推進,從而使整個篇章形成一個語義銜接連貫的有機整體。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主述位理論將語言形式的演進與語言內部句與句之間意義的銜接緊密結合,進而擴展到對這個篇章主題思想的延伸及推進,最終完整準確地呈現(xiàn)詳實的語篇內容(黃國文,1988)。
3.3 熟悉常用主述位推進模式,抓住語篇文體特征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題材、讀者對象作出語篇主述位推進模式的選擇和安排,通過練習使他們逐漸學會根據(jù)不同的目的、不同體裁熟練把握英語語篇的宏觀主述位推進模式。一般來說,記敘文和書信通常采用主位同一型模式,這種篇章中的語句往往以人物、時間、地點作為敘述的起點。有時,派生型模式也可用在記敘文中,使其篇章有條理。說明文在進行特征、本質、性能、結構、用途或科學原理等分析時常用延續(xù)型模式。在這種篇章中每個句子都應該從邏輯上與上文保持聯(lián)系,人們總是期望從上文的述位中挑選一個成分作為新句的主位。在掌握這些主述位推進模式的基礎上,應該要求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特別注意主、述位連接的模式是如何安排各個語義成分的序列,以及句與句之間的配列有那些規(guī)律性,是否相互制約??偟膩碚f,就是在閱讀時要充分考慮作者安排句子中的各部分,通常應該把能夠與前一句剛剛提及的,能自然連接起來的那一部分作為新句的主位。只有這樣,句與句才能連貫通順,符合邏輯。
綜上所述,語篇切分方法和主位推進模式是一種有效、切實可行的英語閱讀訓練技巧。因此,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篇章中劃出主述位,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寫作思路,從而從宏觀層面即語篇層面解讀句際、段落之間的語義銜接關系,以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1 徐盛桓.再論主位和述位[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5(4).
2 朱永生.主位推進模式與語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
3 曾利沙.英語線性結構段落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1).
4 胡壯麟.有關語篇銜接理論多層次模式的思考[J].外國語,1996(1).
5 顧明華.論英語主位的語篇功能[J].外國語,1996(1).
6 許俊.論英語寫作的銜接與連貫[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7).
(責任編輯:譚銀元)
Theme Rheme Theory and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XU Jun,HU Ya-wen
(Hubei Water Resources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43007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is essay introduces the theme-rheme theory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 By analyzing the sample text, the author explores its func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theme-rheme theory; patterns thematic progression;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2016-10-15
許 俊,女,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H319
A
1671-8100(2017)01-0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