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璐
摘要:中國鋼琴作品無論是從創(chuàng)作還是教學方面都逐漸發(fā)展進入新的時期,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應進一步深入了解,在彈奏中國鋼琴作品的過程中,需要拿捏作品所表達的感情,向全世界展示中國鋼琴文化,這也是鋼琴教學想要達到的目標。
關(guān)鍵詞:中國鋼琴作品;演奏;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4-0148-02
鋼琴出現(xiàn)在中國已有百年之久,經(jīng)歷了萌芽期、探索期、繁榮期和創(chuàng)新期,這幾個時期相互磨合成就了當今中國獨特的鋼琴作品,并且中國鋼琴在教學與演奏方面快速發(fā)展。中國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借鑒了一部分西方音樂的特點,但又不失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特質(zhì)。中國鋼琴作品具有獨特的魅力,展現(xiàn)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思想[1]。目前我國鋼琴教學過程中,對于中西方作品的學習比例相差較大,學習的大部分都是西方鋼琴作品,對于中國鋼琴作品的學習不夠注重。我們不但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別,同時還要明白中國鋼琴作品的重要性,從而探索出富有藝術(shù)魅力的鋼琴作品風格。
一、中國鋼琴作品的學習現(xiàn)狀
當前我國鋼琴教學過程中,對于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以及學習非常少,目前這種情況十分普遍,也就是對中國鋼琴作品缺少重視。導致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可能:(1)教學大綱不完善。在教學大綱的制定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標準提到中國鋼琴作品。(2)選擇的教材不合適。很多重要的鋼琴教材中只有較少一部分是有關(guān)中國鋼琴作品,而大部分無論是奏鳴曲還是練習曲都來自國外,中國鋼琴作品僅僅只在中外鋼琴曲、四手聯(lián)彈中有一小部分的存在,這極其不利于中國鋼琴作品的教學。當前在國際中開展的多種鋼琴競賽里都規(guī)定在比賽中必須要有一首是中國鋼琴作品,但是在中國的鋼琴教學中仍缺乏重視,這種教學狀況需要盡快改善。
二、中國鋼琴作品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關(guān)于中國鋼琴作品教學有以下幾點要注意:第一,在技術(shù)上,中西方的鋼琴作品大部分一致,中國鋼琴作品里有許多都是按照中國傳統(tǒng)樂器進行改編的。第二,在曲子中富有其特有的創(chuàng)作手法以及演奏技巧,例如單音、和弦、裝飾音、踏板技術(shù)等,連貫的音階式里,使用小三度五聲音階,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手指需要完成較大距離的跨度,這就很可能會發(fā)生碰錯音的情況,在和弦上,在中國鋼琴中,四、五度為主的情況比較常見,而外國鋼琴中一般是平行三、六度[2]。如果要創(chuàng)造并彈奏出悅耳的中國鋼琴作品,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學生進行一系列技術(shù)練習并熟練掌握技法。
(二)中國鋼琴作品的教學目標要合理可行。在進行鋼琴教學過程中,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應合理可行,在既定的時間段里,應該安排一定的鋼琴彈奏數(shù)量讓學生完成,對于一部分學習較好的學生,應對其更嚴格的要求。在曲目的選擇上應具有多種不同風格且多元化??梢岳娩撉俳o樂曲進行伴奏,不但能夠使學生的演奏興趣提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曲子的內(nèi)在感情。在選擇作品的過程中,應按照曲子的種類合理安排。盡可能的讓學生學習風格迥異的中國鋼琴作品,方便學生能夠更完整的學習鋼琴伴奏技巧。
(三)準確的定位作品。對于作曲家創(chuàng)作出來的原創(chuàng)作品,一般來說會在標題標示出來,沒有標題的情況下,也能找到廣為人知的傳統(tǒng)民間音樂曲調(diào),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通過改編地方民歌、戲曲以及創(chuàng)作歌曲。想要將曲子彈好,就需要對作品的風格進行分析,要了解該曲子是通過哪個地方或是何種樂器演奏而完成的創(chuàng)作,其音樂特點有哪些等等。這些內(nèi)容在鋼琴學習初期就應該要明白,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的思路,使作品的情感能夠準備的表達,例如在《蝶戀花》這首鋼琴曲子中,是通過蘇州評彈進行的改編創(chuàng)作。具有十分調(diào)性的風格。而《百年朝鳳》這首鋼琴曲則具有北方的風格特點,還蘊含著河南地方戲的音樂文化。這兩首曲子分別出自琵琶彈唱以及嗩吶曲,從樂器上就能看出其各不相同的曲調(diào)特點。例如《陽關(guān)三疊》,之前是通過同名的古琴曲改編而來的,想要了解這首曲子的情感意圖,首先就要了解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此詩和古琴曲的意思一致,所以從古詩中能夠更加透徹的了解曲子的本意[3]。分析古琴的音樂風格,如此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了解整首曲子的風格。所以,在中國鋼琴作品的學習過程中需要了解作者的意圖以及將音樂風格準確的定位。
三、中國鋼琴作品的重要作用
(一)幫助提升鋼琴演奏技巧。中國的鋼琴作品與西方鋼琴的演奏技巧相互結(jié)合,以西方基本的技法作為彈奏的技巧,中國鋼琴依然保留著自身技法的特點。要想使中國鋼琴音樂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就需要通過多種不同的手法和富有感情的演奏技巧。按下鋼琴琴鍵發(fā)出聲響之后,鋼琴并不能同有些傳統(tǒng)樂器一般可以改變音色或是音響,同時也無法彈奏出滑音或連奏,這些是鋼琴的無法完成的。要想使鋼琴的魅力表達出來,就需要在演奏技巧上多下功夫。例如《十面埋伏》這首鋼琴曲子,它模仿了琵琶的輪指,使用八度和弦的方式,果斷的迸發(fā)出音符,在彈奏左手低音的部分時要奏出五度的雙音,力度不能強,要注重右手高音旋律的部分,使雙手的旋律能夠協(xié)調(diào),從而音樂能夠和諧悅耳。例如《牧童短笛》這首曲子,通過鋼琴表現(xiàn)笛子的吹奏就需要彈琴時指尖快速落下。
(二)使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提高。在學生開始學習鋼琴的初期,這是鋼琴學習的最關(guān)鍵時期,在這個時期需要正確掌握鋼琴的基本技法并形成良好的習慣。對于一些西方的練習曲目,在剛開始學習鋼琴的人眼里會比較無趣,要想使初學鋼琴的人能夠有學習興趣,可以先開始學習本民族的樂曲。發(fā)揮作品的民族特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習興趣,例如,《烏蘇里船歌》這首鋼琴曲,人們大多都會想到木船、江水等場景,對于爛熟于心的音樂,人們就會有熟悉親切之感,更想通過鋼琴將其彈奏出來,這種環(huán)境下進行教學就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學生更愿意積極學習,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本民族的文化,這樣就能夠使演奏者和聽眾可以將作品包含的情感準確傳達出來,一個鋼琴演奏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明白作品本身的文化內(nèi)涵[4]。倘若一個名族不重視本民族的音樂發(fā)展,那么該民族的音樂文化最終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中國音樂具有其特有的民族風格,無論是從音樂的本質(zhì)上還是文化的發(fā)展上而言,都需要進一步研究與學習我國鋼琴作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是在鋼琴教學中不可避免的內(nèi)容。
(三)可以更好發(fā)揚民族音樂文化。對于中國鋼琴的學習不可當成單純技術(shù)上的學習。鋼琴學習的主要目的是要將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向世界展示,所有形式的創(chuàng)作,都是情感的一種表達形式。在創(chuàng)作西方鋼琴作品時,根據(jù)作曲家一些人生經(jīng)歷的某些感悟,按照作曲家的地域種族區(qū)別以及當下的時代背景等,都會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以及演奏帶來一定的影響。中國的演奏者通常在西方作品的演奏上只能做到惟妙惟肖,而不能把握住音樂的靈魂。所以,要想演奏達到更高的境界,其關(guān)鍵是要認真學習本民族的樂曲,如此才可以深入樂曲的靈魂,并向國際展現(xiàn)出我國鋼琴作品的風格以及感情,這才是鋼琴教學想要達到的目標。對于當前的鋼琴教學來說,要使學生能夠了解并習慣本國的鋼琴作品。不斷的讓學生學習西方鋼琴作品只會讓學生對鋼琴加深陌生感。要想讓學生融入鋼琴學習的氛圍中,就需要合理的添加一部分中國的鋼琴作品,這就能夠使學生在鋼琴的學習上可以向更加好的方向進步。中國鋼琴具有旋律多的特點,和聲以及變奏能夠使鋼琴的旋律更加豐富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情懷,并通過鋼琴的演奏進一步發(fā)揚了民族音樂文化。
(四)帶動中國的鋼琴音樂向國際化發(fā)展。在鋼琴來中國之后,作曲家們無論是在創(chuàng)作還是教學以及演奏上都在不斷的建立起賦有中國鋼琴特色文化的體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鋼琴,當前中國學習鋼琴的人數(shù)也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在鋼琴的教學上,要與時代的發(fā)展相適應、弘揚我國民族音樂,從而使廣大人民對作品的欣賞需求得到滿足。我國鋼琴作曲家們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創(chuàng)作帶來了許多令人稱贊的鋼琴作品,也誕生出了世界的鋼琴大師。我國有著民族特色以及賦有文化氣息的諸多鋼琴作品,所以更要向國際展示并發(fā)揚我國的音樂文化[5]。作為鋼琴,對民族音樂的傳播與發(fā)揚更加有利,對中國鋼琴作品高度重視能夠使我國民族文化獲得更廣的傳播途徑。作為鋼琴教師,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于鋼琴音樂的審美,對比于西方鋼琴,中國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可以十分自然的就融進我國的文化環(huán)境中。教師也能夠結(jié)合鋼琴曲子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文化特色引導學生,使學生的審美能力、辨別能力以及鑒賞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音樂是一門很神奇的藝術(shù),它不分國界、地域、文化以及語言,所以要使鋼琴學習者以及作曲家盡可能的提高對藝術(shù)的悟性,進而提高自身的藝術(shù)涵養(yǎng),使中國鋼琴能夠在國際環(huán)境中站穩(wěn)腳跟[6]。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鋼琴教學的主旨是激發(fā)學生對鋼琴的學習興趣,從而能夠盡可能的使鋼琴彈奏技巧提升,并使中西方的文化差別減小,使中國鋼琴作品能夠走向國際并帶去本國特有的民族音樂文化,發(fā)揚與傳承我國的鋼琴創(chuàng)作作品,向世界展示我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并進行音樂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鄧啁啁.論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與教學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7(1).
[2]丁璐.試論中國鋼琴作品在鋼琴教學中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5(3):58-58.
[3]楊瑾.論中國鋼琴作品在鋼琴教學中的價值——以樂曲《十面埋伏》為例.[D].蘭州大學,2010.
[4]吳錚玉.淺談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3(12):64-64.
[5]黃河.王建中鋼琴改編曲《云南民歌五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6]常麗文.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