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敬
摘 要: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實際教學工作中又往往不被重視而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從一名教師的角度分析了現(xiàn)階段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分層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0-0052-02
Abstract: Computer foundation education of non-computer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but the actual teaching work is often neglected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from a teacher's perspective, makes an analysis of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non computer major; computer basic course; hierarchical teaching
在我國,高等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最高層次的教育,其基本要求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核心是“高”和“?!薄6鴮儆谶@一范疇的本科教育,其培養(yǎng)目標也必須體現(xiàn)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本科教育培養(yǎng)目標要體現(xiàn)學術性、專業(yè)性和基礎性這三個核心理念。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在就業(yè)壓力日益增加的今天,本科教育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針對計算機這一在今后工作中不能離開的工具,各大高校也非常重視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很多高校甚至將學生的全國計算機二級的過級與否與學生的學位掛鉤。在此前提下,各個高校對于所有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都設置了關于計算機方面的課程。
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課教育大致分為兩個階段,首先對于大一新入校的學生開設計算機基礎課,內(nèi)容涵蓋計算機發(fā)展歷史、微機的軟硬件組成、網(wǎng)絡基礎、O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Internet應用等,在此基礎上也會開設一系列經(jīng)典的編程課,如:C語言程序設計、VB程序設計或者是簡單的數(shù)據(jù)庫編程。這是大部分高校課程設置思路,表面上看課程設置非常合理,可以讓學生在掌握計算機基礎應用的前提下,根據(jù)不同的專業(yè)發(fā)展掌握一門簡單的編程語言,對于后續(xù)課程的學習非常有利,但在實際教學中的效果又如何呢?
作為一名一直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在現(xiàn)在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實際的教學效果與課程設置的預期相差甚遠。具體表現(xiàn)在:
首先,課程設置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由于本科生來自全國各地,其教育背景不盡相同,尤其對于計算機方面的受教育程度。對于來自沿海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達城市的學生來說,他們從小學就在學校接受一定程度的計算機信息化教育,即便不像文化基礎課那么深入,但潛移默化中已經(jīng)對計算機有了一定的認識,加之計算機越來越走進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你很難想象一個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在進入大學前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相反對于來自相對偏遠地區(qū)的學生來說,由于受到經(jīng)濟條件的制約加之高考的壓力,他們更多的將精力放在基礎學科的學習上,可能在進入大學之前根本就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學習計算機對于他們來說或許是在大學中他們所向往的一種技能?,F(xiàn)階段的課程設置是不能滿足這些學生的需求的,所以,在課堂上就會出現(xiàn),有的學生認為簡單而失去聽課的興趣,而有些學生因為聽不懂也不聽課,而且在一些高校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留學生,他們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但由于受到語言的限制,更加對此課程失去興趣。
其次,課程內(nèi)容設置不合理。大部分高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中涵蓋了計算機發(fā)展歷史、微機的軟硬件組成、微機原理、網(wǎng)絡基礎、O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Internet應用、程序設計基礎、數(shù)據(jù)庫基礎等內(nèi)容。乍一看內(nèi)容非常全面,可仔細想想這里提到的每一項內(nèi)容對于計算機專業(yè)來說都是一門課程,而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課時設置有限,要在有限的課時內(nèi)完成如此多的教學內(nèi)容,對于教師而言只能刪減教學內(nèi)容或是對所有內(nèi)容一概而過,這樣教學質量真的無法保證。
大部分高校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都開始程序設計課程,可是在設置的時候忽略了學生們各自不同的專業(yè)背景和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甚至有的高校將學生的全國計算機二級考試的過級與否與其學位掛鉤,這樣就會產(chǎn)生許多弊端:比如,教師面對考級和課程教學要求雙方面的壓力,在教學內(nèi)容安排上壓力非常大;其次學生為了單純地拿到二級證書,忽略教學內(nèi)容,一味依靠課外培訓班,不停地刷題。這樣程序設計課的位置就顯得極其尷尬。
再次,對于程序設計課程來說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大部分高校的招生規(guī)模日漸擴大,但由于受到辦學條件和師資數(shù)目的限制,本科教學在我國基本都是大班教學,即:一個專業(yè)甚至不同專業(yè)的多個班的學生在同一教室上課,一次課教師要面對200名左右的學生,如果是純文科教學,這種類似講座的方式尚可勉強接受,但對于要求邏輯思維非??b密的編程課而言,這種教學方式使得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在聽“天書”。這種大課更影響了上機實踐課的效果,不難想象,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有個別學生一學期下來對于一門編程課會一無所知。
上述的種種現(xiàn)象表明高校的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課程看似簡單,但實際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當下各種教育組織也紛紛采用研討會等形式探討如何進行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在這一問題上,我們提出幾點建議:
1. 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應采用分層教學方式,現(xiàn)階段有的高校對新入學的大一新生是打破專業(yè)進行基礎課的教學,通過考核在學生充分了解專業(yè)和自己的基礎上再進行專業(yè)選擇,在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中我們不妨借鑒一下這種經(jīng)驗。首先對剛入學的學生進行關于計算機課程的深入講解,在學生充分了解課程特點的基礎上,可以通過筆試和上機操作兩種方式,將學生依據(jù)自身基礎的不同分出不同的層次。其中筆試主要考核計算機理論基礎,而上機主要是考核學生對于計算機操作的實際動手能力。對基礎較差的同學設置的課程中應著重計算機的基礎使用,如操作系統(tǒng)的使用,辦公軟件的使用等,而對于有一定計算機使用基礎的學生而言,可以在課程設置中著重于二級考試中所涉及的基礎內(nèi)容,如:算法理論,數(shù)據(jù)結構,數(shù)據(jù)庫基礎及網(wǎng)絡技術等知識。
2. 計算機教學應更多的注重實踐教學?,F(xiàn)階段的計算機課程由于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一直都是課堂教學和上機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的基礎上,對于具體的教學方式也應該有適當?shù)母淖?。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完全可以放棄理論教學而是全部課程都在機房完成,這樣可以增加學生與計算機接觸的機會,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邊做邊學,使得學生更快地提高計算機水平。而對于文科類希望更進一步的學習計算機操作水平的學生而言,將課程全部安排在機房進行也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當然此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將未來辦公室中可能遇見的操作問題融入到教學中,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未來工作環(huán)境。對于另一類學生來說,由于其基礎較好,而又希望更深入地掌握計算機理論知識,應以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為主,輔以一定數(shù)量的上機實踐課程作為對理論課程的吸收途徑即可。
3. 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基礎課的后續(xù)課程中不一定統(tǒng)一開設編程課。眾所周知,我國在高中階段的教育中就將學生分為文理兩類,選擇文科的學生在邏輯思維上會稍微弱一些,而且長期的基礎教育讓他們的思維模式并不適合學習編程課,而且他們大部分人日后會從事一些文職工作,編程課并不適合他們,反而增加了他們的學習難度,讓他們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相反,譬如辦公軟件的應用倒是他們今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這里的辦公軟件的教學可以參照微軟辦公軟件國際認證標準進行。對于財務專業(yè)的學生要重點進行excel的高級應用。而對于理科生則可開設諸如C語言、VB語言等程序設計課程,這些課程看似過時,但卻是最好的編程入門級課程,學好這些課程的前提下,在二、三年級的選修課中可以開始Java或C#等當今應用比較廣泛的面向對象的編程課程,使得他們中的一些對于編程感興趣的學生可以擁有除本專業(yè)以外的另一項專業(yè)技能。
4. 編程課應采用小班教學。教育理論證明40人左右是最佳的教學班的組成形式,當然對于本科教育來說受到現(xiàn)實條件限制不可能實現(xiàn),但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80人左右的教學班組成非常適合于編程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個人認為編程課是一門邏輯思維非常嚴謹?shù)恼n程,教師在書寫板書,學生在記筆記的過程同樣也是學生消化理解的過程,而單純的多媒體教學對于一些學生而言就是一個類似于看電影的過程,情節(jié)可能很精彩但無法更深刻地理解編程的思想。上機實踐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自己完成程序的編寫、調試和運行。在此要強調調試程序的重要性。我們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非常認真為每一位有問題的學生親自修改程序,可是長時間這樣下去,學生并不能掌握真正的方法。作為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反復教授和強調調試程序的方法,當學生遇到問題是,引導學生調試程序,找出錯誤并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剛開始時非常費時間和精力,但長此以往堅持下來學生就會真正掌握編程的方法,為今后編程課程的進一步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讓學生掌握的是方法而不是僅僅著眼于當前的幾個程序身上。當然即便是小班教學在上機實踐課上也會遇到一個教師無法滿足學生的要求的情況,此時,可以在班級中找出幾個掌握情況較好的同學作為助教,幫助教師解決一部分同學的問題,讓學生有一個共同討論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機會。同時,可以聘請一些計算機專業(yè)的研究生利用課余時間做助教,在給學生提供輔導的同時,還能向學生灌輸一些關于計算機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也是一個一舉兩得的選擇。
5. 關于教材?,F(xiàn)階段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內(nèi)容寬泛但不夠詳盡;只關注課程本生而沒有考慮到課程的延展性等。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分層次編寫教材,使得教材可以滿足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而且為了滿足學生通過計算機二級考試的要求,可以將二級中的基礎理論部分的內(nèi)容添加到實際教材中,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上課的同時掌握國考內(nèi)容,也讓學生有上課的動力。
綜上所述,高校的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是對學生技能的一種培養(yǎng),是為學生將來求職提供的又一項基本職業(yè)技能,提高其教學水平,對整個教育體系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應進一步進行課程改革,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從全局的角度進一步完善整個課程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2-112.
[2]陳國良,董榮勝.計算思維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J].中國大學教育,2011(1):7-11.
[3]吳方,譚忠兵,余俊杰,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2(9):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