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子處理
先將種子用清水預浸4~5個小時后,撈出瀝干水后先放入1%硫酸銅溶液浸泡5分鐘,用來防治辣椒炭疽病和細菌性斑點病,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泡20~30分鐘,用來防治辣椒病毒病,然后撈出用清水投凈,即可進入催芽階段。將經(jīng)過浸泡處理的種子用紗布包好,放在大碗或小盆中,上面覆蓋濕毛巾或紗布保濕,放置于溫暖處催芽,溫度控制在28-30℃之間,每天用30℃左右的溫水投洗2遍,4~5天可出芽,當發(fā)芽率達80%以上時,溫度可降至10℃或攤放在室內(nèi)進行低溫煉芽6~8小時,即可待播。
2播種
按常規(guī)要求備好苗床,播種前,澆足苗床底水,水要濕透至10厘米的床土,水滲下后發(fā)現(xiàn)有存水處,說明床土表面不平整,用營養(yǎng)土找平。在床面鋪薄薄一層營養(yǎng)土后再把催好芽的種子均勻撒在上面,蓋上1厘米厚的營養(yǎng)土,蓋土厚度一致,以防出苗不齊。鋪好地膜和搭建小拱棚蓋好薄膜,以達到增溫、保濕的目的,促使苗全、苗齊、苗壯。
3苗期管理
播種后需提高育苗溫度,棚內(nèi)溫度保持在30~C左右,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利于出苗。待有70%芽苗出土后及時揭去地膜。此時降低溫度防止徒長,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之間,夜間溫度保持在15℃左右。幼苗出土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不出苗、苗不整齊等情況,原因是由于種子吸水不足或過量,覆土深淺不一致,床溫過低或床溫不均勻。應根據(jù)情況調(diào)節(jié)溫度和水分。如果底水沒澆足,切忌大水漫灌,可用細孔噴壺灑水,從床頭的一端向末端澆過去,不可重復。遇到“帶帽”現(xiàn)象時,可趁早晨濕度大時,或先用噴霧器噴水,使種皮變軟,再用手脫掉。
分苗前2~3天進行低溫煉苗,白天溫度保持在20~23~C之間,夜間溫度保持在10℃左右。分苗前一天給苗床澆水,以免分苗時傷根。此時提高溫度濕度促進緩苗,白天溫度保持在28~30℃,夜間溫度保持在20℃左右。一般2~3天即可緩苗。緩苗后白天溫度保持在25℃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5℃以上。定植前7~10天進行低溫煉苗,白天溫度降至20℃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0~12℃之間,以提高幼苗對定植后環(huán)境的適應力,煉苗期間夜晚防止凍害。
壯苗標準:苗高15~20厘米。莖粗0.3厘米以上,節(jié)間較短。單株12-13片葉,葉片舒展,葉色綠,有光澤?,F(xiàn)蕾植株70%以上。根系發(fā)達呈乳白色,無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