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靜
正值柳綠桃紅、花香彌漫的佳節(jié),有幸得賞孫驥先生的畫作,深感畫中風流,不亞春光。
四時之中,春光最美。早春的草色遙看,柳枝新綠;仲春的嬌鶯亂啼,繁花似錦,無不讓人玩賞感喟。雖難以言傳,文人還是極盡筆墨,想收片刻之春光,入千古之絕唱,抒懷感物,留下無數(shù)珠玉之作。畫家以丹青妙筆詮釋春天與自然,得自然之神趣,不亞詩文。孫驥的筆下,撲面而來的花草清香,幽枝野澗間的幾聲鶯啼,為我們營造了一種遠離塵世嘈雜凡俗的美境,讓人心生靜謐。他將自己細膩而敏感的心性投諸世間一草一木,并將感觸的細微體驗融入到色與墨的交織中,暈化出屬于他自己的一份自然、一個心靈化的世界。
其實自然之美,何止春光?細細看來,草木青翠,秋霜紅葉,白雪皚皚,四時美態(tài)盡收孫驥畫中。在這個隨波逐流、趨名逐利的當下,他的閑花野草、荷葉蘆花,沒有都市的喧嘩與雜鬧,沒有現(xiàn)代化的節(jié)奏與躁動,它所沉淀的,是人性永恒的純凈與恬淡,是他對生活的感悟力。
中國畫講究意境。無境界的作品,縱使逼真至極,卻也只入能品,孫驥的畫有境界,有回味。孫驥有一幅牡丹,給我印象頗深。牡丹之引蝶來,因其色乎?因其香乎?且不說那牡丹竟無半點嬌妍濃麗,只說這香氣如何畫得?牡丹美,蝶亦美,然而更令人回味的,是那花與蝶之間的一段虛空。古人云:“手揮五弦易,目送飛鴻難”。工筆固然以其嚴謹勝,但好的工筆畫絕不只是模其形,更應有超越寫實的高妙境界。古有“踏花歸來馬蹄香”的絕妙構思,畢竟不曾見得,今見孫驥之畫始信然——玄乎美矣!
中國畫重經營,構圖之偏倚正側,虛實之相互映襯,空白的巧妙運用,使畫面有了無限的延展性、擴張性,增加了畫面的境界、趣味,使畫一讀再讀玩味不盡。孫驥深得其妙,尺牘方寸間精心經營布置,其空間營造既承襲傳統(tǒng),又獨有心裁,可謂詩意深存無意間。
孫驥的畫講究色調,講究氣氛。自大學期間西畫學習時期起,孫驥的色彩感受能力就非常突出,本可能學習油畫的他受中國畫特有意蘊的吸引,走向了中國繪畫的妙境,對色調精妙的把握卻并未消失。畫作中的色調的柔潤優(yōu)美,或明快,或朦朧,或沉郁,或古雅。他工謹?shù)溲诺墓すP花鳥,透射出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感,似明月照水,似深谷琴音,令人心有所動卻不可說。豈非畫中之妙境耶?
孫驥思想純凈,心性善良,他所關注度的世界也是純善美好的??此平训乃钟屑毮伓嗲橹?,這心性透過畫筆自然地傾瀉紙端。初春曾與他往太行山一游,日暮時分,他想起李叔同夕陽山外山的吟唱,不禁慨嘆一番,凄然寥落之美,不知又會在他的哪幅畫中幻化出來。
同是夏荷秋蒲,每個人看時卻會生出不同的感受。對于孫驥,每一次心靈感動都有可能正好觸及到一花一葉,繼而便有了一幅幅佳作的誕生。孫驥畫畫兒,固然感動于形、色、質,卻更將物象深入于自心,幻化出物我合一的新圖式。繪畫有個性才有生命,因為我們渴望在畫中體驗的是不同的人生感悟。所以,畫的境界也便是人的境界,無論是論畫還是論人,言品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
孫驥勤勉謹行,不只是個好畫家,也是個好老師,好朋友,踏踏實實的生活,踏踏實實的作畫,平淡自然的狀態(tài)真讓人羨慕。想來定是那花花草草養(yǎng)護了他的心——欲效蕭弄無良計,且賦閑心花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