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和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動開展以來,西城區(qū)委金融街街道工委將溫家街社區(qū)、宏匯園社區(qū)、二龍路社區(qū)作為創(chuàng)新試點,積極探索“黨支部建在街巷上”,拓展黨建新陣地,延伸組織新觸角,推動“社區(qū)黨委管社區(qū)”向“街巷黨支部管街巷”的社區(qū)精細化治理模式轉變。
宏匯園社區(qū)西斜街是金融街地區(qū)背街小巷整治的首條街巷,也是市委書記蔡奇連訪3次的街巷。住在西斜街的王殿祥是一名黨員,在街道工委開展整治行動后,他率先自行拆除了家里的小煤棚。他說,“黨員要有大局意識,主動配合政府工作是應有之義。只有黨員積極主動參與,才能帶動群眾參與到街巷環(huán)境整治中去?!?/p>
金融街街道辦事處主任、西斜街街巷長宮浩說,“西斜街在整治中充分發(fā)揮了‘街巷黨支部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僅僅通過一個多月的整治,除了幾處納入未來拆遷的違建外,已基本實現‘十有十無的目標?!?/p>
街巷胡同是整治提升的主戰(zhàn)場,社會治理的第一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街道工委在建立“街巷黨支部”的同時,針對當前群眾普遍反映的亂搭亂建、出租屋管理不規(guī)范、停車難等問題,突出問題導向,把組織要求與群眾需求相結合,用黨建統(tǒng)領中心工作,凝心聚力解決實際問題。
將黨員干部壓到街巷一線
街道工委在建立“街巷黨支部”試點工作中,明確了有利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有利于強化黨員干部“紅墻意識”、有利于保證中心工作完成的原則,確?!敖窒稂h支部”建起來、干起來、亮起來。
街道工委以“街巷”為單位,根據黨員分布組建“街巷黨支部”,一個支部管轄2-3條街巷,負責所在街巷的“背街小巷”整治工作。支部委員由街巷長、理事會相關成員組成,支部黨員包括街巷長、理事會成員、樓門院長、志愿者等。
同時,街道工委要求無論是機關黨員,還是社區(qū)黨員,都要以普通黨員身份到所包街巷的黨支部報到,機關黨員干部擔任街巷長,街巷長必須每天至少半天在社區(qū)的工作要求。這些措施將街道黨員干部壓到街巷一線,將“做”字真正落到實際行動上,解決黨員下社區(qū)不實、不深、不長的問題。
街道工委還要求“街巷黨支部”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推動共治共建。在試點街巷建立自治共建理事會,街巷支部書記任理事長,設置若干理事會成員,包括駐區(qū)單位代表,樓門院長,老同志代表和志愿者。黨支部成員參與自治共建理事會,與街巷長、物業(yè)管理單位、社區(qū)志愿服務團隊等組織共同開展整治工作,實現背街小巷治理責任到會、到支部,權責明確,逐步形成規(guī)范的工作體系。
為了使“街巷黨支部”扎實開展工作,街道工委完善配套制度,強化監(jiān)督保障。一方面,建立監(jiān)督考核制度,制定整治提升工作實施細則,建立街巷長“日巡、周查、月評、季通報”工作機制,強化考核評價。另一方面,加強履職保障,針對“開墻打洞”、違法建設、亂停車等難點治理問題開展專題培訓;制定社區(qū)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使用細則,成立專門的經費監(jiān)管領導小組,重點保障當前整治提升工作,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溫家街社區(qū)居民李阿姨說,“經過背街小巷整治,垃圾清了,綠植多了,停車規(guī)范了,還增添了休閑椅,文化墻。政府為群眾辦實事,我點一百個贊。”
黨建引領突破整治難點
街道工委鼓勵“街巷黨支部”實施“常規(guī)黨建+X”的雙目標工作模式。一方面,“街巷黨支部”按照要求,嚴格執(zhí)行黨的組織生活制度,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經常性活動;另一方面,將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納入“街巷黨支部”的重點工作范疇,以黨建引領突破街巷整治重點難點,鼓勵各街巷支部立足實際,因地制宜開展工作。
針對街巷胡同最為突出的停車難問題,二龍路社區(qū)“街巷黨支部”積極探索推進社區(qū)停車自治,創(chuàng)建了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停車管理新模式。
一是成立車友會,制定自治制度。社區(qū)多次召開居民代表和車主會集體協(xié)商,成立了4143車友會。車友會成員由有一定威望的居民代表和認真負責的車主組成,共有5名,設會長1名,委員4名。車友會在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停車管理自治公約、車友會財務管理制度、車主自治停車安全承諾書等一整套停車自治制度。
二是提高辦證標準,明確自治流程。明確辦理停車證的條件,必須是房產證、戶口本、行駛證、身份證四證齊全,一套產權房只能辦理一個停車證,且限于長期居住5年以上的本社區(qū)的居民,出租房屋戶和承租戶不在辦理范圍內,并明確熱心公益事業(yè),長期支持和配合社區(qū)工作的社區(qū)志愿者優(yōu)先。建立停車自治工作流程,經過居民申請、公示、審核后,召開車主大會,明確獲證車主,介紹停車制度,簽訂自治公約。
三是加強自治管理,實行錯峰停車制。車友會聘請3名停車管理員對自治停車位進行管理,白天兩名,夜晚一名,通過簽訂協(xié)議書,明確停車管理員的職責及待遇等。停車位實行錯峰停車,憑車證入位,居民發(fā)桔紅色車證,夜晚停車;周邊單位發(fā)綠色車證,白天停車。通過錯峰停車實現雙贏。
二龍路社區(qū)41號樓、43號樓是上世紀80年代末建成的高樓,沒有停車場。在西城區(qū)區(qū)長王少峰及上級部門的指導協(xié)調下,5月15日,下崗胡同、二龍路西側停車畫線完畢,正式實施居民自治停車,消除了兩條街巷的亂停車現象。
二龍路社區(qū)黨委書記崔京華說:“居民自治停車模式實行初期,并沒有完全得到所有居民的支持,甚至還有撕掉停車自治公約的現象。為消除居民疑慮和誤會,我們組織社工、車友會成員去居民家中走訪,做好居民思想工作,并抓緊施劃車位,得到了廣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倍埪飞鐓^(qū)75歲的安阿姨說,“自從成立了車友會,不僅解決了多年停車難問題,而且密切了街坊鄰居關系。現在社區(qū)一說有活動,大家都積極參加?!?/p>
金融街街道工委書記許曉紅說,“十八大以來,金融街街道始終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著力于抓實基層支部,推進基層黨建創(chuàng)新。把黨支部建在街巷上,讓黨的旗幟在背街小巷上高高飄揚,從實際效果看,充分發(fā)揮了黨的統(tǒng)領作用,筑牢了政治核心,解決了居民實際困難。”
(責任編輯:閆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