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梅 張衛(wèi)娟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師、學生在課堂互動教學中的一種重要對話形式。課堂上,師生間的提問互動交流要做到有效、可行,關鍵在于教師設置問題的技能與提問交流的技巧。
關鍵詞:課堂提問;課堂反饋;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教師、學生在課堂互動教學中的一種主要的表達方式,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以教學為目標,以語言為傳播載體,達到多項交流的活動?;顒又?,教師不斷向學生質(zhì)疑發(fā)問,直到問題解決為止。因此,課堂提問問題的設置對課堂反饋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目前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堂提問互動問題設置上有明顯不足,存在“沒話找話”,簡單地設為一問一答,或把提問互動問題設置太深奧等現(xiàn)象,無法喚起學生探尋的興趣……下面我們來看幾個課堂案例:
課堂片段1:
老師講《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建立》時,情形如下:
老師:同學們好,請問大家進入教室時,是如何找到你的座位的呢?
學生:我走進教室的時候,當看到我的同桌時,就能確定我自己的座位了。
老師:看來你每天來的都挺晚,那么如果你的同桌沒有在座位上呢?
學生:那么,我可以看我前后桌的同學。
老師:如果你是第一個先來到教室的人呢?……
課堂片段2:
一位教師在講有關矩形、正方形的內(nèi)容時,有如下片段:
老師:一組鄰邊相等,且其中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它是正方形。同學們有發(fā)現(xiàn)嗎?具體是什么原因呢?這個設計到三個重要素,有一組什么相等?
學生:鄰邊。
老師:有一個角是什么角?
學生:直角。
老師:而且必須是……
學生:平行四邊形。
從以上教學片段,我們可以看出:片段1和片段2提問的問題并不是很有效的去引導學生去主動思考教學主題。片段1如果用切入生活的事實,比如看電影時找座位的提問引入主題會更有效果。片段2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太過于直接化,其中是提示太過于明顯,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是原意是想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三個要素,只是這樣設計了三個連續(xù)性的追問,很顯然會使學生思維、識記的能力大大降低,是教師的單方面的活動。
從以上課堂反饋情況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在課堂提問互動方面存在的不足。課堂上,師生間的提問互動交流要做到有效、可行,其關鍵在于教師設計引導問題的技巧。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置及與學生的交流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 注重問題的設置
1)問題的設置一方面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使所學知識融入生活,讓學生親身去體會觀察、聯(lián)想、抽象、數(shù)學化的學習樂趣。另一方面設置的問題要有趣味性、生動性,要具有數(shù)學特色。教師要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自我主體意識,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2)提問問題的設置上,教師要讓學生自己琢磨怎樣學。引導學生合理質(zhì)疑、正確判斷、總結概括,讓學生學會附帶著自己的思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增強學生自已的探究能力。學生在回答教師所設置的問題時,教師就可以得到及時的課堂反饋,可能這時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教師利用好這一時機,據(jù)此調(diào)整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意識地設計合理案例給學生分析,促進學生正確思維的生成,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3)問題的設置要注意銜接,在課堂提問中,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求知欲望新高度。杜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一問一答的古老模式,因為這樣看起來課堂氣氛好像很活躍,實際課后學生卻很茫然,不能完全吸收課堂所講內(nèi)容。這樣提問很淺顯,學生收效也不是很大,因此,需要在課堂提內(nèi)容中增加些深度,才能使學生回味有勁,學之有力,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反饋的有效性。
2 注意提問交流的技巧,因材施教,面向全體
首先,作為教師,我們的語言要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比如,我們在找學生回答問題時,有教師直接點名,而有的教師則面帶微笑走近學生:“這個問題這們請某某同學來發(fā)表一下他的想法”。顯然這兩種溝通方式在效果上是有差別的。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的語言,不僅可以增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也可以打通師生之前交流的障礙。另外,我們教師在提問交流中,還要注意語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語言的簡潔明了等等。最后,教師在提問時,需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因人而異,整體提問。提問比較簡單的問題時,可以選取后進生來答題,這樣即能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又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問比較有思維難度的問題時,可以選取中等生來答題,這樣即可以促其思考,又可以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提問難度比較大的問題或是綜合性表述的問題時,可以選取優(yōu)等生來回答,這樣即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又可以強化他們的學習潛力。教師對學生們的回答要即時給予肯定,讓全班學生可以在比較與鑒別中,提高分析潛力的概括表達力,進而提高課堂反饋的有效性。
3 了解提問學生的個性特征
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性格特征都是有差異的,有的學生學習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而有的基礎薄弱,接受能力較弱,教師就要根據(jù)設置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不同的提問對象,以便教師及時得到真實有效的反饋。此外,教師還要注意,有的學生比較外向,愛說話,課堂課下無話不談,對于這類學生,教師要有所控制,否則會偏離教學目標。對于那些性格內(nèi)向,不愛說話的學生,教師要多關注他們,不要將之置于“遺忘的角落里”。
4 把握好提問交流的情況,做好課堂教學中最到的反饋回復
教師一定要通過提問交流的方式,及時的從學生的回答中了解到準確反饋信息,并對提問交流中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做出簡單、精煉、深刻的判斷,以此準確把握學生對教師所傳輸?shù)闹R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哪里達到了授業(yè)的目的,哪里還沒有完全領悟,及時調(diào)控教學進度;另外,教師還要及時觀察學生的情緒、神態(tài)等,以得到間接的回饋學習效果的信息,進而迅速調(diào)整教學,將教學引向深入。
參考文獻:
[1] 梁斌.注重提問技巧,成就智慧課堂[J].新校園(上旬),2016(11).
[2] 張艷梅.淺談課堂提問的技巧[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3(09).
[3] 張文良,董學茹.淺議教學的課堂提問[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1(04).
作者簡介:梁春梅(1971-),女,漢族,河南漯河人,本科,畢業(yè)于河南師范大學,中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