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地圖濃縮了大量的、抽象的地理知識,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起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地理老師順利開展教學過程的重要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意識,教給學生讀圖的方法,引導學生養(yǎng)成通過讀圖來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 地圖 運用
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地圖,它既經(jīng)濟又實惠,學生容易理解,包含的知識豐富,是地理老師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具,也是地理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地圖是地理應用的基礎,其中涵蓋了空間區(qū)域可見的所有現(xiàn)象,比如政區(qū)圖、地形圖、氣候分布圖、能源分布圖等,也是學生學好地理的重要工具。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下面就高中地理教學中地圖的運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地圖運用的作用和意義
(一)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
地圖運用于教學中是地理課堂教學的獨特風格,也是地理課堂的重要特點、重要的教學手段。運用地圖教學具有直觀性和易理解的特點,學生通過識別地圖上特有的符號進行讀圖,既掌握了地理知識,又促進了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二)地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概念
地圖的特征具有空間性,表示的是空間區(qū)域的事物。地圖所表示的事物既可以從水平上區(qū)分形狀、大小和范圍,又可以在垂直方向區(qū)分高低不同。學生識別地圖,可以對地理事物在思維上建立空間的概念
(三)地圖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技能
在地理教學中,最基本的技能就是學生具有運用地圖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比如根據(jù)所學地理知識以及讀圖方法學生可以運用比例尺來計算北京到海南之間相距的水平距離以及兩地之間相隔的線性地物的長度。運用等深線、等高線以及分層設色的地形圖來識別哪一塊是陸地、哪一塊是海洋,陸地的地形屬于哪類,山脈的走向、坡度是陡還是緩等地理知識。
(四)地圖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任何學科教學都是與思想政治教育分不開的,地理學科也是同樣,在地理教學中可以運用地圖恰到好處的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學生可以在地圖上了解國內(nèi)、國際形勢以及國內(nèi)外經(jīng)濟發(fā)展變化的地理環(huán)境、地理背景,了解中國與其他國家在海路、陸路、空路之間的聯(lián)系,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運用地圖的方法與技巧
(一)教給學生讀圖方法,培養(yǎng)讀圖技能
在地理教學中要教給學生讀圖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讀圖的基本程序,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技能。
首先要養(yǎng)成運用地圖的良好習慣,讀圖要先選準地圖的類型,注意地圖名稱,圖中的圖例標志。比如在了解有關地形的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時,要選擇《地形剖面圖》或《中國地形圖》;其次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還需要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地圖的三要素:圖例、比例尺、地圖上的方向。這是讀圖的最基本的能力。
然后要讓學生養(yǎng)成運用地圖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地圖中涵蓋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學生要學會運用地圖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學生可以根據(jù)《旅游圖》了解各景點的相關內(nèi)容,根據(jù)《交通圖》了解道路出行情況。同樣學生要學會根據(jù)地圖中的經(jīng)、緯度判斷事物所處的地理位置,根據(jù)等高線判斷地形的種類等讀圖技能。
(二)指導學生做好筆記,加深記憶
在讀圖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自己的地圖上做好筆記,用筆勾畫出各地的空間位置、事物的輪廓,幫助學生準確記憶,并通過地圖獲得隱含信息,擴大學生的信息量。在讀圖過程中,教師要將課本、地圖、填圖、繪圖統(tǒng)一起來,便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長度、方向以及范圍。在地圖上,指導學生用文字、符號備注地理事物形成的原因,加深對該事物的理解,強化記憶。對于地圖上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可以指導學生用下劃線或圓圈標注,提醒學生看準信息,避免重犯。讀圖過程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問題以及所看所想問題要及時做好讀圖記錄,方便下次讀圖時,一目了然,很快確定需要記憶的重點及難點內(nèi)容。通過讀圖、做筆記,眼、耳、手、腦齊動員,強化了對地圖的記憶,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三)鼓勵學生一圖多思,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在地圖上可以準確反映出地理事物之間相互結(jié)合以及各種地理因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面對地圖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該圖展開豐富的想象,積極去探索每一幅圖,要一圖多思。引導學生對每一張地圖多提幾個問題,該圖顯示的是哪個地理位置?該地理位置有什么?地形特征是什么?….我們要解決什么?問題由易到難、由表及里,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提升,認識不斷深化。比如在讀“北美洲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圖” 時,我們可以在圖中讀出氣候的分布特征,還可以通過圖分析氣候的形成原因,又可以與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圖進行比較、分析,得出北美洲與歐洲的差異、形成原因。這種不同國家、不同區(qū)域的比較,既強化了地理知識的記憶,區(qū)分了不同區(qū)域的相同點、不同點的,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地圖的方法和技巧,還要幫助學生通過地圖學習、掌握地理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關于鞍鋼和寶鋼的區(qū)位圖時,學生可以通過地圖自行分析寶鋼、鞍鋼各自的交通條件、地理位置、能源等,對于不足之處,教師給予相應的補充,然后師生共同總結(jié)出鞍鋼和寶鋼之間的區(qū)位差異和地域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通過地圖學習到的地理知識與以往的機械記憶、死記硬背相比,效果更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地圖獲得知識的意識增強。我們相信,在地理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應用地圖做教具,學生也能經(jīng)常運用地圖來學習、鞏固地理知識,養(yǎng)成運用地圖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運用地圖的意識。
運用地圖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重文字輕地圖的教學觀念,在地理教學中始終貫穿地圖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掌握,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伍惠萍.淺析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地圖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1,(12).
[2]龔連河.對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的思考及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2009,(09).
(作者單位:江西省樂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