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摘 要: 一直以來,閱讀教學都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小學語文亦是如此。語文教學活動都是以閱讀文本為基礎,來向學生講解語文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語文教學的基礎,語文基礎打好了,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樹立正確的閱讀觀。然而從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來看,其中存在多種問題致使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大大降低,難以有效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本文主要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存在的問題 可行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2-0191-02
前言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學質量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雖然現(xiàn)在有很多研究都是關于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方面的,但是關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卻比較少。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這無論在語文教學的哪個階段都不會改變,因此必須要給予充分的重視。近年來,隨著新課程實施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其有效性的提高研究勢在必行。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設定存在問題
新課標背景下,語文教學要求在閱讀目標的設置中,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知識講授與能力培養(yǎng),還要關注教學的過程和方法,并加強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1]。但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教學觀念、教學習慣、教學動機以及其他教學因素等,教學目標的設定往往難以滿足理論目標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有[2]:一是,教材目標缺乏明確性。教材的理解、教學的重點是閱讀教學實踐中的關鍵,例如語文新課標要求小學二年級下學期學生要具有默讀的能力,但是這一能力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掌握的,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目標有深刻的把握;二是,教學目標的設定比較大。一般來說,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融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大多選擇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團隊精神、愛國主義等,這些概念本身比較模糊,并且目標太。
2.閱讀教學內(nèi)容引導上存在問題
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內(nèi)容引導方面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內(nèi)容缺乏重點?,F(xiàn)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內(nèi)容的設定與原有的教學重點存在比較大的偏差,具體來說是對閱讀內(nèi)容與范圍要求過高,而并沒有設置教學閱讀重點,從而不利于教學能力的提升以及深度的挖掘。很多教師現(xiàn)在的教學理念仍然比較傳統(tǒng),但是在新時期為了更好的配合當前教學改革環(huán)境,希望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內(nèi)容,認為只要使學生拓展下閱讀內(nèi)容即可,卻容易出現(xiàn)教學目標缺失的問題,導致學生不能扎實的掌握知識[3];二是,缺少言語訓練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扎實的語文文字訓練不僅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另外,新課程標準中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與情感體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4]。但是從現(xiàn)階段小學閱讀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仍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加偏重情感體會,卻忽略了對語文文字教學方面的訓練,不利于學生語言功底的提升和原有思維的培養(yǎng),在情感體驗的認知方面也難以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3.教學方法選擇上存在的問題
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方法選擇上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方法不符合語文學科實際。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要進行漢字、詞語、句子等基礎知識教學,缺乏對相關技能培養(yǎng)的有效指導,教學方法上也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缺乏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閱讀教材的選擇只是單純的依照相關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而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對優(yōu)等生的培養(yǎng),而對于差生則缺乏必要的了解、溝通以及關注,導致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不斷擴大,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并且也不利于學生個人的發(fā)展[5];三是,沒有很好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受教學基礎設施條件和教學環(huán)境因素的限制,多媒體設備單一并且技術含量較低,即使有的學校隨著教學水平的提高補充了多媒體設備,但是很多地方的教師由于自身教學水平和應用能力的不足,導致多媒體教學設備沒有得到充分的應用,沒有很好的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的可行性策略分析
1.對閱讀教學的全過程進行規(guī)范和控制
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基礎,能夠指導整個教學活動的進展,同時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指標。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中教師必須要明白,設定教學目標是在學習之后學生要通過哪些表現(xiàn)來證明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因此目標不僅要能夠明確學生在教學中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能夠做出具體可觀察的表述。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對語文基礎字詞音的學習以及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逐步遞進的過程,因此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是不同的。例如,在1~2年級要求學生要學會默讀,3~4年級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默讀技巧,5~6年級要鍛煉和提高默讀速度。小學語文教師要對現(xiàn)階段默讀教學的目標有正確的理解和掌握,進而為教學活動提供指導,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好教學內(nèi)容引導。教學內(nèi)容作為教學的主要載體,合理的選擇教學內(nèi)容對于教學有效性有直接的影響。從整體上來說,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今后的學習打基礎,因此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要以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為主,不要一味的追求獨創(chuàng)性。教學內(nèi)容要以新課標為主,并結合學生的學情,進而展開閱讀教學。
2.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心理特點比較特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才能更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可以通過競賽來提高課堂活力。通過競賽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煥發(fā)生機和活力。例如,在字詞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定一定的時間先讓學生對需要學習的字詞進行自行默記和掌握,然后隨機選派學生到黑板前進行聽寫比賽,對于默寫成績最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或鼓勵。并且教師在教學中可適時、合理的運用多媒體,通過視頻、音頻等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重視課外閱讀,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小學語文教師要將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有機結合在一起,由課內(nèi)閱讀延伸至課外,幫助學生實現(xiàn)學以致用,有效落實閱讀教學。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是今后語文學習的基礎,教師必須要對小學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重視,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注重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等,同時還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多探索新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更好的推進語文閱讀教育的改革和進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和諧、融洽的閱讀課堂,從而不斷促進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海波.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203-204.
[2]伏鳳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9:93-94.
[3]仇曉寅.試論提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3,01:180.
[4]謝幼如,吳利紅,黎慧娟,郭琳科,黃詠瑜,肖玲,楊陽.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6: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