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純健
語文試卷中閱讀題所占的比重相當大,是除了作文之外的第二類大題。學生能否答好閱讀題,往往對考生的語文成績的影響很大。為此,就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好試卷閱讀題,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做好閱讀題的方法
1.先讀問題,再讀材料。許多同學做閱讀題的方法是先讀材料,再看問題,看完一個問題,再讀材料,通過質疑——閱讀——思考——釋疑的過程,找到答案。一道小題做完,下一道小題還要重復一遍這樣的過程。這樣做題的方式,效率大大降低。我認為,比較好的方法是先讀問題,再讀材料。先讀問題,不是說我們把此則材料所涉及的問題簡單的從頭到尾讀一遍就行了,而是仔細地讀,一邊讀題,一遍要默默的記住問題的內容,再帶著問題去讀材料。讀材料至少讀兩遍。第一遍速讀,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先集中解決這段選文寫了什么?第二遍精讀,仔細的閱讀每一句話,對所涉及問題的句子更要反復的研讀,揣摩,參悟句子所透露的信息。這種“倒讀法”既避免了先讀材料時的盲目性,又提高了做題的效率。
2.把握文章主旨。文章不論長短,都有作者的寫作目的,都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讀完整篇文章,對文章有了整體的感知,對作者的思想和所表達的情感有了整體的把握后再開始做閱讀題,做題的準確性就會大大的提高。如:朱自清的《春》一課中“鳥兒們都呼朋引伴地賣弄著歌喉”,請問“賣弄”是什么意思?感情色彩是什么?“賣弄”有炫耀的意思,多有貶義。而此處的鳥兒是在“炫耀”自己的歌聲嗎,是為了單純地描寫鳥嗎?顯然不是。這篇文章作者是借鳥兒來贊美了春的勃勃生機。在準確的把握文章的中心后,你就會知道這里的“賣弄”一詞的感情色彩是褒義詞,詞語的感情色彩發(fā)生了變化。做題時如果不能從文章主旨去考慮,把問題與主旨割裂開來,即使簡單的題目也容易出錯誤。
3.緊扣原文,尋找突破口。“題從文中出,答從文中來”可以看作是閱讀理解題的靈魂。問題、答題都必須緊扣原文,脫離了原文的答案往往是支離破碎的。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從原文中找答案。當然,找到的句子不一定符合問題的要求,還必須根據(jù)問題的要求進行加工,通過縮句,找中心詞,抽取要點,重新組織語言才行。如在歸納文章的段落大意的時候,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找中心句,方法簡便,做題快,準確率高。
4.抓住“關鍵詞”。關鍵詞之所以“關鍵”,就在于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意義。做閱讀題時,抓住了關鍵詞,在提煉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時,就抓住了問題的靈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了解語文知識點
知識點就像建筑中的建筑材料,要想建起高樓大廈,你就必須知道要用哪些材料。同樣的道理,你想要做好閱讀題,面對試卷中對知識點的考察,如果你連知識點的內容都不清楚,又怎么可能有的放矢的回答出所問的問題呢?如《春》中有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大小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問本段運用的寫作手法是什么?看到題,你的腦海里首先要知道初中階段的寫作手法有哪些,頭腦里有清晰的認識后,你才能結合閱讀材料去分析,原來作者運用側面描寫,借寫蜜蜂的多,側面寫春花的“多”,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三、做題時應注意的事項
1.言之有據(jù)?!把灾袚?jù)”顧名思義就是在閱讀文字材料中找到依據(jù)。在閱讀題的解答中,要充分理解試卷上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結合這些信息內容,用語文專業(yè)的知識術語去解答,這樣答出的問題才會完整,才有靈魂。而不能憑空想象,言之無據(jù),答非所問,或者只有骨架而沒血肉。
2.語言規(guī)范。語文學科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學科,在語文閱讀的試題中,培養(yǎng)語言規(guī)范非常重要。答題中語言言簡意賅,則能讓答題得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反之,語言累贅,甚者啰嗦重復,不能切中要害,往往花許多努力而沒效果。比如,有時學生答題中,寫了很多語句,但是就是答不到要點,這就是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有的學生生怕答題不全面,把空格都答滿,還時常用箭頭牽引,這樣不僅題目沒有解答好,反而落得個“卷面不整潔”的點評。
閱讀理解主要考查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對內容的整合能力。這兩種能力的提高,光靠做題是不夠的,學生還是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平時要多讀一些文學作品,有了積累,閱讀理解能力肯定會得到提高,這才是提高閱讀解題能力的根本途徑。當然,掌握必要的做題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可能就是你做好閱讀題,提高語文考試成績的一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