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聲宏
【摘要】 目的 分析腦梗死患者患者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對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研究。方法 90例腦梗死患者設為實驗組, 90例健康體檢者設為常規(guī)組, 對兩組受檢者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進行檢測, 分析兩組受檢者的檢測結果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fā)生率。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33.13±3.58)μmol/L, 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10.64±3.45)μmol/L, 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為43.33%, 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21.1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梗死之間聯(lián)系十分密切, 是引發(fā)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
【關鍵詞】 腦梗死;關聯(lián)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29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nd to research its correlation factors. Methods There were 90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nother 90 healthy people as conventional group. Detection was made on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in both groups to analyze their outcomes and incidence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as (33.13±3.58) μmol/L, 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10.64±3.45) μmol/L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as 43.33% than 21.11%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Hyperhomocysteinemia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 acts 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Correlation; Hyperhomocysteinemia
腦血管疾病將會對人體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 其中腦梗死疾病占據(jù)所有腦卒中的幾率達到70%左右[1], 分析腦梗死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發(fā)。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3月至本院就診的90例腦梗死患者設為實驗組,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頭顱CT檢查后疾病獲得明確診斷, 另選擇同期90例健康體檢者設為常規(guī)組, 兩組受檢者均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納入本次實驗。實驗組:男52例, 女38例, 年齡最小62歲, 最大86歲, 平均年齡(73.26±4.42)歲;常規(guī)組:男51例, 女39例, 年齡最小61歲, 最大85歲, 平均年齡(73.74±3.76)歲。兩組受檢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檢測方法 實驗組患者在住院的次日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收集5 ml的靜脈血液標本, 常規(guī)組健康體檢者在體檢的當天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5 ml的靜脈血液標本, 醫(yī)護人員均在收集血液標本后的0.5 h內(nèi)將標本送往檢驗科進行生化檢驗, 并進行離心處理, 連續(xù)離心5 min, 5000 r/min。采取AU400開放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海榮盛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及其相關的試劑輔助檢測, 并采取酶法進行分析, 其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為檢測值>45.8 μmol/L, 正常檢測水平為0.5~15.0 μmol/L。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受檢者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fā)生率, 比較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實驗組患者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33.13±3.58)μmol/L, 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10.64± 3.45)μmol/L, 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 實驗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為43.33%, 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21.1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屬于一類含硫氨基酸, 是半胱氨酸與蛋氨酸代謝過程中的一類中間產(chǎn)物, 當人體內(nèi)不能對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自行合成時, 只能從日常食物中攝?。ㄓ墒澄镏械牡鞍彼嵩诩∪狻⒏闻K與其他組織中脫甲基轉變而來)[2]。
腦梗死屬于臨床上一類多因素疾病, 其中動脈粥樣硬化為造成腦梗死疾病的一類重要原因[3-8]。近些年來, 許多臨床研究證實, 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引發(fā)血栓、動脈粥樣硬化等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但是目前臨床上對其具體的發(fā)生機制尚存在一定的爭議, 可能包括以下幾方面因素:高血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可生成活性氧基團活化核因子-κB, 并將細胞粘附因子與趨化因子轉錄啟動, 并進而明顯增加細胞粘附因子與趨化因子表達, 導致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病變[4];通過對NO合成進行抑制, 并使得NO氧化降解增加, 從而導致谷胱甘肽過氧化酶合成與活性被抑制, 使得NO生物利用度降低, 并逐漸喪失內(nèi)皮功能;低密度脂蛋白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進行結合后產(chǎn)生復合物, 并將動脈壁上的巨噬細胞進行吞噬, 由此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泡沫細胞, 并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可有效刺激動脈平滑肌細胞的一系列過程(包括生長、老化、組織纖維化、變硬等), 并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引發(fā)腦梗死。
有關研究提出[9-12],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人體腦血管的狹窄程度、頸動脈硬化程度等具有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性, 呈現(xiàn)正相關性, 其中青年腦梗死患者以高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為最常見的可干預危險因素, 其次包括高脂血癥、高血壓、大量吸煙、糖尿病等;另有研究顯示[13-17], 當血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次增高幅度達到5 μmmol/L時, 腦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將增高59%, 而血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幅度達到3 μmmol/L時, 發(fā)病風險則在原基礎上下降24%左右。另外, 有關研究顯示[18],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還可能與腦梗死的病因分型、發(fā)病年齡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提示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臨床研究。
本次研究將90例腦梗死患者納入實驗組, 另收集90例健康體檢者納入常規(guī)組, 結果表明, 實驗組患者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33.13±3.58)μmol/L, 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10.64±3.45)μmol/L, 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為43.33%, 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21.1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梗死之間聯(lián)系十分密切, 是引發(fā)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 張新勇, 文成才, 劉冬梅, 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血管的影響.貴陽醫(yī)學院學報, 2014, 39(6):851-853.
[2] 崔奕.腦梗塞與雌激素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之間的相關性研究.廣州醫(yī)藥, 2015, 46(4):88-90.
[3] 阿依古麗·艾力買斯, 吾爾葉提·熱合木都拉, 古麗杰克熱木, 等.腦梗塞血脂異常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相關性研究.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6, 16(9):108.
[4] 徐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頸動脈硬化腦梗塞關系探討.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4, 24(3):1327-1328.
[5] 劉群, 孔祥君.甲鈷胺控制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對腦梗塞預后的影響.中國醫(yī)藥導刊, 2011, 13(2):290-291.
[6] 談曉牧, 劉建國, 劉懷翔, 等.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梗死復發(fā)率關系的隨訪研究. 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 2006, 39(9):591-594.
[7] 王晶, 劉家豐, 郭兆慧, 等.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老年急性腦梗死預后的關系研究.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5(6): 599-601.
[8] 楊淑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梗死關系的探討.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0, 13(20):23-24.
[9] 王偉, 王琳, 白淼.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梗死相關性研究.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09, 7(12):1417-1418.
[10] 賀剛銳, 王建平, 白宏英, 等. 老年腦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頸動脈硬化的關系.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0, 13(1):37-39.
[11] 黃建敏, 簡崇東, 唐雄林, 等. 老年腦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和氧化應激及炎性反應的關系研究.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1, 13(3):249-251.
[12] 李鴻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梗死關系的探討.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0, 48(4):114-115.
[13] 洪雁, 方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梗死關系的探討. 疑難病雜志, 2009, 8(6):357.
[14] 張利貞, 周俊山.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梗死復發(fā)的關系. 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 2012, 25(2):135-137.
[15] 郭均濤.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梗死復發(fā)的相關性分析.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2, 11(20):1609-1610.
[16] 崔群力.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急性腦梗死關系探討.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08, 11(5):18-20.
[17] 朱艷麗.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梗塞TOAST亞型關系及治療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6):49.
[18] 尤壽紅.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腦梗死相關危險因素及分型的相關性研究. 蘇州大學, 2011.
[收稿日期:201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