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的教學能夠將兒童作為主體,這就需要教師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以兒童的視野看待問題,真正的深入了解兒童的學習需求與心理活動,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掌握兒童心理需求,制定教學方案
1.了解兒童興趣。興趣是兒童探索和學習的驅動力。只要兒童對語文學習感興趣,才能主動的學習與思考。然而,在很多教師及家長的眼里,總認為兒童的想法都比較幼稚,導致他們有時候的一些突發(fā)奇想和看法不被重視。但實際上往往卻并非如此。兒童在思考問題時,也有其感知能力,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可能正好是成人無法感知到的。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從兒童的思維出發(fā)來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案,采用一些兒童比較感興趣,如動畫、視頻、圖片、童話故事等等。例如,在教學《嫦娥奔月》、《沉香救母》、《狼和虎》、《九色鹿》等帶有比較強故事性的課文時,可以利用兒童對動畫片感興趣的特點,在教學時輔以動畫對學生進行課文的講解,這樣可以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向學生傳遞知識和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兒童,其語言要符合兒童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征。因此,教師應該努力使自己的教學語言簡單化、兒童化,同時要做到準確、科學且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例如,在教學“烏”和“鳥”字兩個字時,很多兒童都容易將這兩個字混淆不清,為此,筆者從兒童比較感興趣的動物出發(fā),并說“小鳥的身上長著美麗的羽毛,它的頭上是黑黑的眼珠,這樣我們一下就能看見了。所以“鳥”字里面有一點;但是烏鴉全身的羽毛都是黑的,這樣我們就看不見它的眼珠了,所以“烏”字里面沒有一點。這樣生動形象的描述,能夠讓學生從本質上了解兩個字的區(qū)別,加深學生的記憶。
二、采用多樣化教學,符合兒童行為認知
1.采用游戲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由于兒童對新鮮的事物比較好奇,喜歡探索,且比較活潑好動,為此,在教學中游戲教學的方式尤其受到兒童的青睞。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游戲有效的結合起來,讓兒童在愉悅的心情和快樂的游戲中學習語文知識,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實施。
例如,在小學低年級教學拼音時,由于拼音的教學比較枯燥,尤其是對于一年級的兒童而言,這就使得本來單調的教學變得更加困難。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兒童對于課堂中新奇多變的教具比較感興趣,為此,在教學前利用彩紙做出摩天輪,并且在摩天輪的右邊有一扇門和袋子,袋子里裝著聲母和韻母,在課堂上時,讓學生在袋子里任意的挑選出一個聲母和六個韻母,然后在轉動摩天輪的過程中,讓聲母和韻母相遇,這樣就能拼出不同的音節(jié),這樣讓兒童在快樂的游戲中達到快速記憶和學習的目的。
2.采用自由教學,營造民主課堂氛圍。自由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能讓兒童受到教師的尊重,并能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自主的思考問題和自由的想象,這樣有利于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兒童敞開心扉,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勇于嘗試具有挑戰(zhàn)性的內容,這符合兒童的行為認知。例如,在教學《鵝》一課時,可以讓兒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喜歡朗讀的兒童可以大聲的、有感情的讀一讀;喜歡畫畫的兒童可以想象鵝的模樣,然后畫出心目中的鵝的樣子,這樣的教學充分的體現(xiàn)出對兒童的尊重,有利于提高兒童對小學語文的興趣。
3.采用實用教學,提高語文知識實用性。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其教學目的就是為了做習題和考試,這樣枯燥單一的訓練方式,完全將兒童的天性和興趣扼殺在搖籃中。而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要能貼近兒童的生活,要能讓兒童將所學的語文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例如,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開放性的作業(yè),如在家里試著養(yǎng)一養(yǎng)小貓、小狗、小兔等動物,用心的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并且在課堂上通過演講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兒童對小動物的愛心,而且能訓練兒童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兒童思維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基于兒童視野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充分尊重兒童的興趣與認知能力,以兒童作為課堂的主體制定教學方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符合兒童成長心理,調動兒童的思維活躍性,讓兒童樂于參與語文教學活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