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啟江
“課本劇”是以課文內容為基礎,將其改編成能夠通過教室或舞臺表演來表達文章主題的戲劇小品或小型話劇?!罢n本劇”表演在初中小學課堂中出現(xiàn)的頻率相對較高,深受學生歡迎。相較于課時緊缺、文本內容偏深、學習壓力更大的高中語文課堂,開展“課本劇”表演確實有些難度。但隨著《史記》等文學性較強的文本進入高中語文課堂之后,“課本劇”表演再一次成為了老師們熱議的焦點。一方面,“課本劇”表演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學而優(yōu)則演”的快樂與挑戰(zhàn),提升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和打造文言文教學方式的豐富性;另一方面,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水平發(fā)展到了比較高的層次,舞臺表演有了更多的思想,優(yōu)秀的課本劇表演也彰顯了學生的才情智慧。但是如何引導學生循著一定的模式去編排演出、繼而穩(wěn)定地提升課本劇表演的質量,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整體評價的機制。只有建立了完整的評價機制,才能使課本劇表演保證一整套由改編到表演到最后評點的流程,才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豐富自身的情感、增強彼此之間的合作能力和提升自身的文學欣賞水平。完整的評價機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評價核心準確化
課本劇表演的核心是什么?基于什么在表演?這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在筆者觀摩和調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課本劇表演形式愈來愈豐富的同時,問題也愈發(fā)明顯。大量的“課本劇”表演存在著在形式上過度追求語言調侃,大量內容嫁接影視劇本橋段,把“歷史劇”變成了“搞笑劇”;在內容上“后現(xiàn)代”情節(jié)和原著內容大量無縫對接,“穿越”層出不窮,“正劇”變成了“泡沫劇”;更有甚者,學生們?yōu)榱烁玫乇憩F(xiàn)出娛樂精神,樂此不疲地篡改著作品主題,且美其名曰“為歷史翻案”等等的現(xiàn)象?!皧蕵分辽稀薄叭珗霰Α彼坪醭闪苏n本劇表演優(yōu)秀的唯一標準。這無疑應該給我們所有的高中語文老師敲響警鐘,“課本劇”表演應該有方向,更應該有底線。底線和方向就是課本劇表演的核心。課本劇表演評價的核心就是要依據(jù)文本,傳播文本主旨。否則再精彩再有創(chuàng)意的課本劇都是對我們的教學、對學生思維發(fā)展無益的“泡沫劇”。而底線,就是不能逾越歷史經(jīng)典所承載的教育意義,任何惡搞、取笑,不能喧賓奪主,不能更改課本劇所蘊藏的歷史文化的傳統(tǒng)與精神。以某一節(jié)課本劇表演《史記》中的《完璧歸趙》為例。
旁白:秦王高坐章臺之上,神色之間皆是躊躇滿志,仿佛和氏璧一旦得手,中華九州不過是唾手之勞。
藺相如:拜見秦王。
秦王:快快免禮。(亟不可待地)和氏璧現(xiàn)在何處?速速傳于寡人。
旁白:藺相如微微皺起雙眉,謹慎而莊重地捧上和氏璧。
秦王見之大喜。
秦王:(滿面春光,洋洋自得)嗯,不愧是天下所傳之國寶!藺相如,你果然是守信之人,寡人終于不負秦國列代先王之重托,他們的遺愿終于就要完成啦,將這和氏璧傳下去,給寡人的愛妾及愛卿們好好瞻仰一下,啊哈哈——
藺相如:恭喜大王,賀喜大王。瞧這玉璧晶瑩通潤,純樸明潔,潤似凝脂,透如碧水,怕是再好不過了,但它也有最大的瑕疵,大王請看——(自然走上前,迅速搶回和氏璧)
眾大臣:睜大眼睛,目光炯炯,等待藺相如揭曉謎底,一時竟然不知所措。
藺相如:站在旁邊,心中惱怒而又得意?!罢媸秦澙窡o恥!然而,這樣堂堂一國之尊,竟也如此不上心?!?/p>
于是,他心生一計。
藺相如: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的大臣來商議,都說秦王的話不可信,恐怕不是真心交換寶玉。今一見,果然如此。我以為普通人交往尚且互不欺騙,何況大國呢?而且為了一塊寶玉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也不好。為了表示尊重大國,趙王還齋戒了五天,才派我來獻和氏璧?,F(xiàn)在我來了,大王只在一般的宮殿上接見我,態(tài)度十分傲慢;得到了寶玉,還將它傳給他人看。我看大王并沒有誠意交換,所以我又把寶玉取回。您如果一定要逼我,那今天我的腦袋就與和氏璧一齊在柱子上碰個粉碎?。ㄕf著就準備往柱子上撞)
秦王:(著急的站起來)等等……使者莫沖動,趕緊召來管版圖的官吏察看地圖。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都劃歸給趙國。
藺相如: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認地寶玉,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它出來。他送寶玉的時候曾齋戒了五天,現(xiàn)在大王也應當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設有九個迎賓贊禮官吏的大典,我才敢獻上寶玉。
秦王:(想了想)那好吧,現(xiàn)在請使者到廣成賓館休息。
大臣們紛紛退后……
藺相如:(對侍從)你聽好了,立刻換上不顯眼的衣服,帶著這真的和氏璧離開秦國,走小路跑到趙國,絕對不能被別人發(fā)現(xiàn),否則我們都玩完了。
衣褐者:小人遵命。
秦王:(氣憤的全身哆嗦)你……好大的膽子……
這段故事情節(jié)可以說是一波三折,表演者在情節(jié)設置上出人意料,在呈現(xiàn)藺相如的當機立斷、視死如歸、智勇并舉的形象時,大多數(shù)的表演側重于正面去表現(xiàn)藺相如的形象,在朝堂之上“大鬧”的震撼。但,此部分表演有意避開了完全集中的正面表現(xiàn),而是通過周圍人的加入,讓這樣的氣氛緊張而緊湊,人物表演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彼此鉗制,仿佛緊張的情節(jié)推動著人物的表演。這是一種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方式來營造出想象的空間,讓觀看的人在腦海中自然生成動人心魄的使臣與君王的攻防大戰(zhàn)。
在表演評價上這可以視為一種成功的改編。藺相如的忠義和智慧在這段表演中淋漓盡致,這里表現(xiàn)出來的“智慧”是一種忠義勇兼?zhèn)涞闹腔郏疫€是一種審時度勢、謹小慎微的智慧;還原了太史公在文本中傾注的對藺相如的義無反顧的大智大勇的形象塑造,情節(jié)具有的張力十分明顯,觀摩者也能在跌宕起伏的環(huán)境渲染中獲得一種積極的高亢的情感共鳴。
二、評價過程階梯化
所謂“階梯化”,一方面是指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他們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另一方面是為課本劇表演設置不同難度的等級,讓學生有循序漸進的意識和整體參照。前者是從學生學情的角度考慮,能夠做到不同層次學生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和體系。后者則根據(jù)文本難易程度來設定評價階梯,明確表演的難易程度的梯度。在設置表演難度的時候,可以把最低等級設置為“能夠準確復述文本的情節(jié)”,對于劇中人物語言,無須改變和創(chuàng)造,原原本本復述即可,但是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去“演”,去體會人物語言行為背后的情感。向上一層的難度等級要求是能夠做到“后續(xù)發(fā)散”。學會設置情境,通過旁白介紹、補充等,讓演出得到事先的暖場,過程中的保溫,結束后的持續(xù)散熱。也可以針對其中某一個片段,在遵循原意的基礎上,進行情節(jié)擴充式的演出。相較于前者的照搬,這一等級要求學生能夠擴充發(fā)散,讓演出更加豐滿。最高的難度等級要求是學生要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去表達。所謂創(chuàng)造性是指,學生可以根據(jù)表演需要不完全囿于文本??稍谡Z言、行動、場景布置等方面融入個性的內容,賦予自己的理解。但這樣的創(chuàng)造不能損害人物形象,更加不能篡改作品主旨,使作品的文學、歷史價值喪失。在此基礎之上,學生自由組合選擇與自己能力相當?shù)碾y度等級進行排演。
表演一:
藺相如:估計秦王雖說答應齋戒,但必定會負約不把城池給趙國,如何是好?
侍從:我們能相信他嗎?
藺相如:決不能。虎狼之心,昭然若揭。
侍從:那該如何是好?
藺相如:你趕緊換上粗布便服,懷里藏著寶玉,抄小路逃走,把寶玉送回趙國。
表演二:
旁白:皎潔的月光照著大地,周圍一片寂靜,藺相如手捧著和氏璧,緊皺著眉頭,焦急的走來走去。
藺相如:秦王齋戒雖五日,五日齋戒奈若何?自古秦王皆無信,償城不過圓其說!秦王既無交換意,我等斷不予交托!來人!
隨從:是,大人。
藺相如:快,你快去準備一下,立刻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回趙國復命。我留下來應付秦王。
隨從:不,大人。秦王會殺了你的?。ń辜钡恼f)
藺相如:我又不是待宰羔羊,最多讓秦王烹了我,但肉也絕不會好吃!生死已經(jīng)如此,你務必要將和氏璧送回國。
隨從:大人,保重。后會有期。
藺相如:后悔無期。
兩部分表演差異之處除了在于內容上的豐滿,形式上的綜合,還有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是表演者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賦予了人物更加生動、個性、富有時代感的語言。作為評價者,要做好記錄,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給以恰當?shù)脑u分。并且鼓勵學生逐步地增加排演的難度,拾級而上,循序漸進。讓每一次課本劇表演都是有著鮮明的學生成長軌跡的展示。
三、評價思維個性化
所謂個性就是個別性、個人性,就是讓學生在課本劇表演中表現(xiàn)出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這個特質表現(xiàn)于外就是他的言語方式、行為方式和情感方式的表達。學生與學生的排演,往往是一種認知與另一種認知的交流,一種情感體驗與另一種情感體驗的探討,在表現(xiàn)的過程中往往會呈現(xiàn)出多樣性。而課本劇表演絕不可以為了達到“四平八穩(wěn)”去扼殺這種差異性,否則“階梯化”的過程評價設置便毫無意義。
在遇到合適的文本時,還可以以開放的態(tài)度讓學生用現(xiàn)代思維去揣摩古代的情境,充滿個性地去探討某一些歷史事件的現(xiàn)代意義。比如,在面對《史記》—《魏公子列傳》“竊符救趙”這個情節(jié)時,學生提議能否表達不同的觀點和表演,我大膽嘗試表示允許。結果,一幕舞臺劇,充滿不同的爭辯,讓學生記憶深刻。有學生表示既然如姬深受魏王喜歡,何不讓如姬整日游說魏王,以解救趙國之困?舞臺劇變成了另一種版本的設計。也有同學演出時從侯贏明白救趙的深遠意義,以死相諫魏王入手,達到解救趙國之困。更有同學采取了這樣的表演:信陵君貴為魏國公子,發(fā)動文武百官一起對魏王進諫,最終解救趙國。當然,教師一定要做好“收”的準備,不能夠讓學生一味地散漫開去。既然題目是“魏公子列傳”,那必然是在褒揚信陵君的節(jié)義,“節(jié)外生枝”只是為了讓學生對未知的探求得到滿足,也借此豐富作品的外延,讓課本劇表演的層面得到拓寬,最終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題,涵養(yǎng)深刻高尚人格。這樣的表演,個性突出,特點鮮明。
地點:秦國正殿
時間:秦王齋戒五日后
人物:藺相如,秦王,秦臣甲乙,侍衛(wèi)
秦王:藺先生,可以交出璧來了吧!
藺相如:我此次來未帶和氏璧!
秦臣甲:(大怒)大膽,欺人太甚。(侍衛(wèi)帶刀上)
秦臣乙:你以為你不帶和氏璧就不是趙國使臣了,你以為你脫了馬甲就是蛇了,你以為你穿了鞋子就天真了嗎?
藺相如:我是使者,我驕傲!
秦王:都是千年的狼,你和我玩什么聊齋?。?/p>
藺相如:大王若是殺了我,肯定會被天下人恥笑。你將十五城給趙國,趙國定會將和氏璧給秦國。
秦王:你們全都退下,看在你衷心,我便饒了你回去吧!帶我向趙王問好。
(秦王無計可施只好放回了藺相如)
全體:你攤上事了,你攤上大事了……
藺相如:謝大王,大王英明。
旁白:藺相如回趙國后被封為大夫,受趙王重用。
故事情節(jié)緊湊,人物語言更是詼諧幽默,現(xiàn)代語言的融入絲毫沒有減少人物原本忠義的個性,反而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深感主題把握的到位和演出的精彩!這就是差異性,學生沒有對人物臉譜化,反而是個性十足,在人物語言和表現(xiàn)塑造上各有所長,各展所長,造就了精彩的表演。
四、評價方式立體化
課本劇的表演涉獵到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語言表達的能力、自身豐富的情感、彼此之間的合作能力和自身的文學欣賞水平。因而一次優(yōu)秀的課本劇表演一定會呈現(xiàn)出學生多方面的才華。而因為學生個體本身的差異性,教師就要更加注重對學生這種差異性鼓勵,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多方面表現(xiàn),使課本劇的評價方式立體化。學生的每一次排演,只要是認真的,經(jīng)過思考后的“全情”呈現(xiàn),無論表現(xiàn)出的效果是好壞,都是一次精彩的亮相,教師就要根據(jù)各個表演的亮點進行合理的、充滿著鼓勵式的評價。以課本劇《史記》中的《完璧歸趙》為例。
地點:趙國正殿
時間:收到秦王書信后
人物:趙王,藺相如,大臣,侍衛(wèi)
旁白:春秋戰(zhàn)國,亂世成殤。西周勢衰,諸侯崛起。各國雄踞一方,蓄勢待發(fā)。其時,尤以秦、楚、齊、趙為之最。趙惠文王十六年,趙國幸得楚人卞和之璧。天下人一時皆曰:“得和氏璧者得天下?!?/p>
廉頗:大王,秦之狼子野心,這是路人皆知?,F(xiàn)在要奪和氏璧,更是無法無天,這西周王朝眼見就要崩潰了。得和氏璧者得天下。大王您千辛萬苦才得到和氏璧,萬萬不可輕易拱手讓人。秦國如若發(fā)兵奪和氏璧,我們趙國便轟轟烈烈的同他們打上一仗!臣等肝腦涂地,在所不惜。
趙王:廉愛卿忠心可嘉,但此言差矣。戰(zhàn)爭一事中從來就未曾有真正的贏家。戰(zhàn)敗國喪權辱國,割地賠款,輸?shù)脧貜氐椎?;?zhàn)勝國呢,表面風光,實則也勞民傷財,損失甚劇。民乃國之根本,戰(zhàn)爭,不到萬不得已,是決計不能發(fā)動的。
大臣甲:但大王,若我趙國將和氏璧送去,以秦的狡詐奸險,是斷斷不會親手送還十五座城池的。這不是白白的被他們欺壓嘛?可若不許,秦又要發(fā)兵,哎?。☉嵑薜亩迥_)
趙王(連連無奈地搖頭):愛卿所言極是,這正是寡人頭疼之處。眾愛卿平時忠心耿耿,寡人亦待你們不薄,不知眼下,可有誰能解決這燃眉之急,替寡人物色出一個智勇雙全之士,來回復秦國?寡人必當重重有賞,加官進爵是不在話下的!
(眾大臣滿臉喜色的凝神苦想,絞盡腦汁)
宦官令繆賢:大王奴才門下有一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秦國,替大王分憂。
趙王:誰可以出使呢?
相如說:大王如果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我愿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池給了趙國,就讓它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一定將璧完完整整地帶回來。
旁白:趙王聽后、欣然應允,于是,藺相如一行人從此踏上了西天奉璧的漫漫長途。
學生注重在旁白和動作表演設計上下功夫,旁白介紹語言緊湊充滿張力,符合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的緊張局勢,動作惟妙惟肖,準確表達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效果突出。這樣的表演注重了多方面的推敲設計,實際表演過程中一部分同學具備這樣的能力。而其他同學,不妨鼓勵他們做到在基本框架完整的基礎之上能夠突出一兩處設計,呈現(xiàn)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夠因人而異,因團隊合作組成人員的情況而異,表現(xiàn)出自己的亮點,呈現(xiàn)出團隊的特點,這何嘗不是一種成功的嘗試?
只有建立了完整的評價機制,才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豐富自身的情感、增強彼此之間的合作能力和提升自身的文學欣賞水平。只有從開發(fā)、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的高度來認識、使用課本劇,才能充分發(fā)揮它的育人效益。
參考文獻:
[1]汪鳳炎 燕良軾.教育心理學.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6
[2]葉海忠.寫作教學評價的整體策略探究 高中語文教與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7
[3]李王紅.課本劇表演.語文教學通訊 語文報社2012.10
[4]吳祖欣.充分發(fā)揮課本劇表演的效能 安徽教育.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