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國+陶文建
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
(1) 世 儒 之 患 起 于 學(xué) 而 不 思 蓋 官 師 分 而 學(xué) 不 同 于 古 人 也 后 王 以 謂 儒 術(shù) 不 可 廢 故 立 博 士 置 弟 子 而 設(shè) 科 取 士 以 為 誦 法 先 王 者 勸 焉
(2) 是 故 開 者 雖 不 免 于 偏 必 取 其 精 者 為 新 氣 之 迎 敝 者 縱 名 為 正 必 襲 其 偽 者 為 末 流 之 讬 此 亦 自 然 之 勢 也
(3) 文 人 相 輕 自 古 而 然 傅 毅 之 于 班 固 伯 仲 之 間 耳 而 固 小 之 與 弟 超 書 曰 武 仲 以 能 屬 文 為 蘭 臺 令 史 下 筆 不 能 自 休
(4) 斯 七 子 者 于 學(xué) 無 所 遺 于 辭 無 所 假 咸 自 以 騁 驥 于 千 里 仰 齊 足 而 并 馳 以 此 相 服 亦 良 難 矣 蓋 君 子 審 己 以 度 人 故 能 免 于 斯 累 而 作 論 文
(5) 譬 諸 音 樂 曲 度 雖 均 節(jié) 奏 同 檢 至 于 引 氣 不 齊 巧 拙 有 素 雖 在 父 兄 不 能 以 移 子 弟
(6) 是 以 古 之 作 者 見 意 于 篇 籍 不 假 良 史 之 辭 不 托 飛 馳 之 勢 而 聲 名 自 傳 于 后 故 西 伯 幽 而 演 易 周 旦 顯 而 制 禮 不 以 隱 約 而 弗 務(wù) 不 以 康 樂 而 加 思
(7) 秦 王 使 使 者 告 魏 王 曰 吾 攻 趙 旦 暮 且 下 而 諸 侯 敢 救 者 已 拔 趙 必 移 兵 先 擊 之 魏 王 恐 使 人 止 晉 鄙 留 軍 壁 鄴
(8) 夫 導(dǎo) 我 以 仁 義 防 我 以 德 惠 此 受 上 賞 輔 我 以 行 卒 以 成 立 此 受 次 賞 矢 石 之 難 汗 馬 之 勞 此 復(fù) 受 次 賞
(9) 逮 乎 伏 羲 氏 之 王 天 下 也 始 畫 八 卦 造 書 契 以 代 結(jié) 繩 之 政 由 是 文 籍 生 焉 易 曰 觀 乎 天 文 以 察 時 變 觀 乎 人 文 以 化 成 天 下 文 之 時 義 遠(yuǎn) 矣 哉
(10) 此 石 經(jīng) 始 禹 鑿 河 中 漱 廣 夾 岸 崇 深 傾 崖 返 捍 巨 石 臨 危 若 墜 復(fù) 倚 古 之 人 有 言 水 非 石 鑿 而 能 入 石 信 哉
(11) 曾 子 曰 爾 之 愛 我 也 不 如 彼 君 子 之 愛 人 也 以 德 細(xì) 人 之 愛 人 也 以 姑 息 吾 何 求 哉 吾 得 正 而 斃 焉 斯 已 矣 舉 扶 而 易 之 反 席 未 安 而 沒
(12) 今 人 君 之 左 右 出 則 為 勢 重 而 收 利 于 民 入 則 比 周 而 蔽 惡 于 君 內(nèi) 間 主 之 情 以 告 外 外 內(nèi) 為 重 諸 臣 百 吏 以 為 富 吏 不 誅 則 亂 法 誅 之 則 君 不 安 據(jù) 而 有 之 此 亦 國 之 社 鼠 也
(13) 故 人 臣 執(zhí) 柄 而 擅 禁 明 為 己 者 必 利 而 不 為 己 者 必 害 此 亦 猛 狗 也 夫 大 臣 為 猛 狗 而 龁 有 道 之 士 矣 左 右 又 為 社 鼠 而 間 主 之 情 人 主 不 覺 如 此 主 焉 得 無 壅 國 焉 得 無 亡 乎
(14) 堯 舜 帥 天 下 以 仁 而 民 從 之 桀 紂 帥 天 下 以 暴 而 民 從 之 其 所 令 反 其 所 好 而 民 不 從 是 故 君 子 有 諸 己 而 后 求 諸 人 無 諸 己 而 后 非 諸 人 所 藏 乎 身 不 恕 而 能 喻 諸 人 者 未 之 有 也 故 治 國 在 齊 其 家
(15) 太 史 公 曰 召 公 奭 可 謂 仁 矣 甘 棠 且 思 之 況 其 人 乎 燕 外 迫 蠻 貉 內(nèi) 措 齊 晉 崎 嶇 強(qiáng) 國 之 間 最 為 弱 小 幾 滅 者 數(shù) 矣 然 社 稷 血 食 者 八 九 百 歲 于 姬 姓 獨(dú) 后 亡 豈 非 召 公 之 烈 邪
(16) 有 求 之 施 萬 金 無 功 施 恩 者 內(nèi) 不 見 己 外 不 見 人 則 千 粟 可 當(dāng) 萬 鐘 之 報(bào) 利 物 者 計(jì) 己 之 施 貴 人 之 報(bào) 雖 然 百 鎰 難 成 一 文 之 功
(17) 夫 明 六 經(jīng)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書 縱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厲 風(fēng) 俗 猶 為 一 藝 得 以 自 資 父 兄 不 可 常 依 鄉(xiāng) 國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離 無 人 庇 蔭 當(dāng) 自 求 諸 身 耳
(18) 今 之 學(xué) 者 讀 古 人 書 多 訾 古 人 之 失 與 今 人 居 亦 樂 稱 人 失 人 固 不 能 無 失 然 試 易 地 以 處 平 心 而 度 之 吾 果 無 一 失 乎 吾 能 知 人 之 失 而 不 能 見 吾 之 失 吾 能 指 人 之 小 失 而 不 能 見 吾 之 大 失 吾 求 吾 失 且 不 暇 何 暇 論 人 哉
(19) 弈 之 優(yōu) 劣 有 定 也 一 著 之 失 人 皆 見 之 雖 護(hù) 前 者 不 能 諱 也 理 之 所 在 各 是 其 所 是 各 非 其 所 非 世 無 孔 子 誰 能 定 是 非 之 真 然 則 人 之 失 者 未 必 非 得 也 吾 之 無 失 者 未 必 非 大 失 也 而 彼 此 相 嗤 無 有 已 時 曾 觀 弈 者 之 不 若 已
(20) 好 丑 心 太 明 則 物 不 契 賢 愚 心 太 明 則 人 不 親 須 是 內(nèi) 精 明 而 外 渾 厚 使 好 丑 兩 得 其 平 賢 愚 共 受 其 益 才 是 生 成 的 德 量
【參考答案】
(1) 世儒之患起于學(xué)而不思/蓋官師分而學(xué)不同于古人也/后王以謂儒術(shù)不可廢/故立博士/置弟子/而設(shè)科取士/以為誦法先王者勸焉
(2) 是故開者雖不免于偏/必取其精者/為新氣之迎/敝者縱名為正/必襲其偽者/為末流之讬/此亦自然之勢也
(3)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4) 斯七子者于學(xué)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自以騁驥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
(5) 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jié)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6) 是以古之作者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wù)/不以康樂而加思 (“易”指《周易》,“禮”指《禮記》)
(7)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
(8) 夫?qū)乙匀柿x/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賞/輔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賞/矢石之難/汗馬之勞/此復(fù)受次賞
(9) 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jié)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時義遠(yuǎn)矣哉 (“易”指《周易》)
(10) 此石經(jīng)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fù)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
(11) 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xì)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12) 今人君之左右/出則為勢重而收利于民/入則比周而蔽惡于君/內(nèi)間主之情以告外/外內(nèi)為重/諸臣百吏以為富/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據(j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13) 故人臣執(zhí)柄而擅禁/明為己者必利/而不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為社鼠而間主之情/人主不覺/如此/主焉得無壅/國焉得無亡乎
(14) 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15) 太史公曰/召公奭可謂仁矣/甘棠且思之/況其人乎/燕外迫蠻貉/內(nèi)措齊晉/崎嶇強(qiáng)國之間/最為弱小/幾滅者數(shù)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歲/于姬姓獨(dú)后亡/豈非召公之烈邪
(16) 有求之施萬金無功施恩者/內(nèi)不見己/外不見人/則千粟可當(dāng)萬鐘之報(bào)/利物者/計(jì)己之施/貴人之報(bào)/雖然百鎰難成一文之功
(17) 夫明六經(jīng)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fēng)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依/鄉(xiāng)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dāng)自求諸身耳
(18) 今之學(xué)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
(19) 弈之優(yōu)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見之/雖護(hù)前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
(20) 好丑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須是內(nèi)精明而外渾厚/使好丑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中學(xué)生天地·高中學(xué)習(xí)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