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軍
摘 要:初中生普遍年齡不大,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都愛表現(xiàn),有比較差的自我控制力,注意力很難集中??紤]到中學生的這些特點,安排、組織好他們在物理課上的“問”和“答”,肯定會對提高物理課堂效率有極大幫助。本文主要來討論一下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提問與回答。
關鍵詞:物理;設計;提問;回答
一、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誘敵深入”提出問題,“誘導深入”講新課
比如,我們在講解“電路串聯(lián)、并聯(lián)”時,我們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標設計問題:“桌燈”可以調(diào)節(jié)亮度或者收錄機可調(diào)節(jié)音量大小,讓學生對比可能是學過的物理什么知識?什么有關系?(答:有關系的是電流強度)根據(jù)咱們物理課中學習的改變“變阻器”電流的大小有什么方法?(答案是可以改變電壓和電阻)根據(jù)學的物理知識電阻的改變有什么辦法?(答案是調(diào)節(jié)截面積、材料、溫度、長度可以改變電阻的大小等)我們?nèi)粘I钪幸姷降氖裁礀|西可以調(diào)節(jié)電流的大小?滑動變阻器如何連接在電路中?(答:串聯(lián))我們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出滑動“變阻器”若串聯(lián)到電路中,在電路中的每一部分的電壓、電流會出現(xiàn)什么改變?自然導入了新課。
再如,我們在講解“光的傳播”一節(jié)教學時,先提出猜測:“光的傳播路線是什么情況”“同學們平時看到的光在空氣中可以傳播嗎”“怎么能看到光在空氣中的傳播”等再進行一一的提、設問。雖然同學們立即作出多種多樣的猜想和回答,大部分是意料之中的,還有一部分是在意料之外的。無論同學們猜測的結果是否在我們教師的意圖之內(nèi),我們教師都不要過早地糾結學生給予的猜測和回答下定論,而且我們還能從學生的結論中得到很多啟發(fā),從而我們再通過實驗證明學生得到的結論,這個過程寄居示范意義,而且會起到教師意想不到的結果。我們物理教師在提問設疑至釋疑結論的物理實驗活動過程中,可以持續(xù)激發(fā)學生提問設疑,通過實驗觀察、討論、模擬等方法提出多種的“設想”,進而能使學生通過實驗歸納出正確的結論,即提出問題→假設實驗→探索性實驗→討論分析實驗→得出結論。通過預習、質(zhì)疑、設想然后經(jīng)過實驗得出結論的過程,不僅可以讓同學們掌握學好物理實驗課的方法,還可以通過實驗課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逐步培養(yǎng)同學們學習物理的好習慣,對學生以后學習其他課程是百利而無一害。
二、聯(lián)系實際列舉式提問
同學們在做物理復習的時候,可以把具體物理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然后發(fā)掘日常例子比如冰的形成,雪的形成以及彩虹的形成、海市蜃樓的現(xiàn)象等,把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來,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樣歸納起來高于生活。例如,“請同學們舉例,闡述分子是運動的”,“請同學們舉例闡述,杠桿原理的具體應用和滑輪的應用”等。很明顯,分子的運動現(xiàn)象很多,比如香油的味道咱們可以聞到,春天花開遍野滿地飄香,還有霧霾的味道等;杠桿的原理比如撬杠的應用、螺絲刀擰螺絲、扳手擰螺絲,滑輪組的例子有吊車起吊大型物體等。這些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例子的歸納和具體物理知識的應用,很能激發(fā)學生刻苦鉆研和舉一反三的學習精神。在這種物理現(xiàn)象和生活相結合的多重啟發(fā)下,同學們肯定能不勝枚舉地舉出很多例子(當然會有錯誤的例子,一定做好引導,說出原因)。我們的物理課,經(jīng)常把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知識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舉手說例子,用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同時對舉出的例子進行分析,正確與否,然后得出結論。我們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來教會學生處理問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可以培養(yǎng)同學們的綜合、分析能力,學生既能加深對物理知識和現(xiàn)象的理解,又可以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三、應用性物理知識的提問
學生在物理教師的正確指導和啟發(fā)下,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闡述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物理現(xiàn)象(比如暖氣能使室內(nèi)的溫度上升,光的傳播,飛機為什么可以飛,船為什么可以在海里航行而不沉),既可以讓初中生感到一種學以致用獲得成功的喜悅,還能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激發(fā)和提升。“暖氣是通過什么在室內(nèi)熱傳遞的?”對于大部分北方同學來說都知道是熱傳遞通過空氣傳播。教師可以嘗試改變一種提問方式:我們家的暖氣如果用棉被包起來,會有什么效果,為什么?剛裝上的暖氣不熱,同學們猜測可能是什么原因?參考暖氣的原理,同學們討論下空調(diào)的制熱效果為什么沒有暖氣好,還有空調(diào)夏天制冷的原理,然后進行分析比較,并在現(xiàn)有的情況下回家做實驗,三天后給出正確的結論等。同樣,教師還可以課堂上現(xiàn)場提出問題,然后分析問題,安排同學們課后進行一些小實驗、小制作、小修理,對加深知識的領悟、理解、記憶、升華都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教師在講解“平面鏡成像”時,大多數(shù)同學會根據(jù)日常生活經(jīng)驗固執(zhí)地認為:物體站的距離鏡子越遠,看到物體在鏡子中的像就越小。因此同學們就會認為:物體在鏡中成像的大小跟它們同鏡面的距離有關。教師為了和同學們得到正確的結論和消除學生“理所當然”的想法,在進行同一課的教學時,可以先提問,然后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另外,還可以帶領學生完成“小孔成像”實驗等,讓學生自己準備器材(剪刀、易拉罐、蠟燭、紙片、錐子、膠帶等)然后研究,小孔成像原理,最后得出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屏幕與物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體的倒像,最后得出結論。
四、爭論不休、思考不止的提問
針對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實驗的提問和爭論會越來越多,而且提問的結果肯定會引發(fā)同學們的爭論,而這個爭論過程會讓學生的“腦洞”打開,其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激發(f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得到很大提升。在物理課中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往往是生活中的例子用物理來解釋和理解“相?!钡?,而爭論這類問題對讓學生改變固有的想法有很大的幫助,并能讓以后學生解決類似的問題時,減少想當然,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來推導結論和解釋結論。
(作者單位:新疆哈密市伊州區(qū)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