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寶
(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從陸游詞看他的道教思想
袁海寶
(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在陸游詞中有很多涉及到道教文化和道教思想的作品,面對現(xiàn)實中的起起伏伏,陸游轉(zhuǎn)而在道書以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去尋找寄托。陸游詞中的道教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游仙詞”的創(chuàng)作和道教用語的大量使用。陸游受到道教思想影響的原因有:政治因素、家庭因素,交游因素、自身原因。陸游喜愛道教,但他更是一個理性的道教愛好者。
陸游;陸游詞;道教思想
陸游一生著作豐富,詩詞散文,皆有建樹。在陸游的文學(xué)成就當中,詩詞是不能并列的,就像辛棄疾的詞不能和他的詩并列一樣,比起“六十年間萬首詩”來,他的詞就顯得少得多,共計一百四十三首,還有兩則斷句。陸游在尊崇儒家思想的同時,也浸潤在道教的思想當中,他的一生既奉儒家入世,有喜道家出世。陸游一生喜歡閱讀道書,在《道室書事》提到:“五十余年讀道書?!标懹蔚囊簧?jīng)歷坎坷,他從道教的典籍中得到了很多的安慰,所以他對于閱讀道家的書籍特別看重,尤其是《老子》《莊子》《黃庭經(jīng)》等書,在《書室獨夜》中說道:“退居消日月,大半付莊周?!薄对顼埡髴蜃鳌酚性疲骸安蛔x《南華》誰與歸?”《雨欲作步至浦口》說道:“精心窮《易》《老》,余力及《莊》《騷》?!笨梢婈懹螌τ诘兰业浼南矏?,他的思想受到了道家觀念的很大影響,在陸游的文學(xué)作品中多有表現(xiàn),本文將從陸游的游仙詞和詞中道教用語的使用去看他的道教思想。
清代李調(diào)元在《雨村詞話》中記載有“游仙詞”一體,“詩有游仙,詞亦有游仙。”游仙詞源于道教的“步虛詞”,是道教的齋醮儀式中的贊頌詞,《樂府詩集》卷七十八引《樂府題解》稱:“步虛詞,道家曲也備言眾仙縹緲輕舉之美?!盵1]步虛詞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游仙詩。在唐宋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的游仙之作,為詞文學(xué)提供了一種新的題材,同時也構(gòu)成了詞體中一個具有文體學(xué)意義的品類——游仙體。隨著道教文化的發(fā)展和詞人主體意識的增強,北宋時期成為了游仙詞的成熟和發(fā)展階段。南宋內(nèi)憂外患,社會動蕩不安,文人長有報國之志、恢復(fù)河山之心,但苦于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很多人沉浸在道教當中,神仙世界成為了他們的精神寄托之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南宋成了游仙詞的繁榮時期。
陸游現(xiàn)存的一百四十三首詞,可以大致分為四類:記述自己的生活感受的、書寫愛國思想的、側(cè)艷之詞和游仙詞。陸游一生深受道教思想觀念的影響,這種思想觀念也流露到他的詞中,形成了以游仙訪道為主要內(nèi)容的詞,也就是游仙詞,這類詞共有八首傳世。這八首游仙詞又可以分為三類:
1.1 以游仙寄托人生之感、歸隱之思
這類游仙詞有兩首,即《木蘭花慢·夜登青城山玉華樓》《好事近·覓個有緣人》。
《木蘭花慢·夜登青城山玉華樓》:
閱邯鄲夢境,嘆綠鬢、早霜侵。奈華岳燒丹,青溪看鶴,尚負初心。年來向濁世里,悟真詮秘訣絕幽深。養(yǎng)就金芝九畹,種成琪樹千林。
星壇夜學(xué)步虛吟。露冷透瑤簪。對翠鳳披云,青鸞逆月,宮闕蕭森?,樅环庾嗔T,自鈞天帝所有知音。卻過蓬壺嘯傲,世間歲月骎骎?!逗檬陆ひ拏€有緣人》:
覓個有緣人,分付玉壺靈藥。誰向市塵深處,識遼天孤鶴。
月中吹笛下巴陵,條華赴前約。今古廢興何限,嘆山川如昨。
《木蘭花慢》這首詞作于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陸游赴榮州(今四川省榮縣)擔任代理知州,此番專程取道青城山。陸游要去的榮州地處川南,他卻朝著西北繞了一個大圈子,足見他對于這座道教名山的向往和熱愛。詞中言道:“閱邯鄲夢境,嘆綠鬢、早霜侵。奈華岳燒丹,青溪看鶴,尚負初心?!边@句詞人表明自己像《枕中記》中的盧生一樣,閱遍人間富貴,一切如浮云,做了很多有負初心的事情,沒有煉丹,沒有去青溪上養(yǎng)鶴。在后面的詞句中說道自己在世沉浮,也悟到了“真詮秘訣”,在這道教名山上當然要學(xué)著道士,“星壇夜學(xué)步虛詞。”但愿在神仙哪里找到自己的知己,“自鈞天帝所有知音?!笔篱g歲月太快,還是去蓬萊島過逍遙快活的日子吧。
《好事近·覓個有緣人》述說了他打算歸隱的想法,“覓個有緣人,分付玉壺靈藥?!卑炎约旱氖聞?wù)分付出去,自己就可以逍遙快活,便可以“條華赴前約。”陸游在《劍南詩稿》第六十九卷《書幾試筆》詩的自注中提到:“昔予常有卜居條華意”;在第七十六卷的《道院偶述》中也說道:“飄零未忍塵中老,猶待時平隱華山?!比トA山和條山隱居早就是陸游的一個打算,但這一切只是停留在思想活動中,并沒有付諸實踐。
清人厲鍔云:“事雖寄予游仙,情則等于感遇?!?《前后游仙百詠·自序》)陸游在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利用游仙來變現(xiàn)自己出塵世的想法,現(xiàn)實中有太多的不如意,還是“蓬壺嘯傲”更好。楊慎在《詞品》的第二卷“閑適之詞”中說道:“不惟有隱逸出塵之想,兼如仙客御風(fēng)之游矣?!盵2]將這種閑適隱逸和游仙聯(lián)合起來,也是宋代道教向著老莊的一個回歸,也是文人向著道教靠近的表現(xiàn)。
1.2 借游仙體驗道教
陸游深受道教的影響,在他的游仙詞中,既有對于老莊精神的承襲,也有對于道教中升仙體驗的一面。這類詞在是陸游游仙詞中數(shù)量最多的,共有五首。
《好事近·秋曉上蓮峰》:
秋曉上蓮峰,高躡倚天青壁。誰與放翁為伴?有天壇輕策。
鏗然忽變赤龍飛,雷雨四山黑。談笑做成豐歲,笑禪龕楖栗。
這里的“蓮峰”是指西岳華山的主峰,前文中提到陸游早有在華山隱居修道的打算,詞中也傳達除了陸游對于華山雄起壯觀景色的贊嘆和喜愛。在下闋言杖化赤龍是借用《神仙傳》中費長房的傳說,費長房是東漢時期一個方士,傳言跟隨壺公學(xué)道,在世間除惡揚善。杖化赤龍之后,降下甘霖,人間城豐年,轉(zhuǎn)言嘲笑佛教的禪杖沒有法力。這也是陸游在詞中少有的對于佛家的嘲笑。這是對于道家神仙法力的一種贊揚和肯定,同時也傳達出陸游對于成仙得到的一種向往。
《好事近·風(fēng)露九霄寒》
風(fēng)露九霄寒,侍宴玉華宮闕。親向紫皇香案,見金芝千葉。
碧壺仙露醞初成,香味兩奇絕。醉后卻騎丹鳳,看蓬萊春色。
《好事近·混跡寄人間》
混跡寄人間,夜夜畫樓銀燭。誰見五云丹灶,養(yǎng)黃芽初熟。
春風(fēng)歸從紫皇游,東海宴旸谷。進罷碧桃花賦,賜玉塵千斛。
《隔浦蓮近拍·騎鯨云路倒影》
騎鯨云路倒影。醉面風(fēng)吹醒。笑把浮丘袂,寥然非復(fù)塵境。震澤秋萬頃。煙霏散,水面飛金鏡。露華冷。
湘妃睡起,鬟傾釵墜慵整。臨江舞處,零亂塞鴻倩影。河漢橫斜夜漏永。人靜。吹簫同過緱嶺。
《好事近·揮袖別人間》:
揮袖別人間,飛躡峭崖蒼壁。尋見古仙丹灶,有白云成積。
心如潭水靜無風(fēng),一坐數(shù)千息。夜半忽驚奇事,看鯨波暾日。
這幾首詞中描繪了許多道教神仙之物:“九霄、玉華宮闕、金芝、碧壺仙露、丹灶”?!熬畔觥⒂袢A宮闕”是傳說中天空的最高處,仙人所居住的宮殿,“金芝”是一種仙家的藥草,“碧壺仙露”也就是仙家釀造的美酒,“丹灶”是道教煉丹使用的器物。同時出現(xiàn)了很多的道教人物,“紫皇、湘妃、浮丘”,據(jù)《秘要經(jīng)》稱:“太清九宮皆有僚屬,其最高者稱太皇、紫皇、玉皇,其高位者總稱大道君。”[3]紫皇就是道教神仙的王者,“浮丘”是對于道士的一種稱呼,在《列仙傳》將道士稱之為“浮丘公”,“湘妃”是舜的妻子,死于湘江之間,死后成為湘江之神。這三首詞描寫了一些和神仙有關(guān)的事情,“騎丹鳳看蓬萊春色、宴旸谷、緱嶺、騎鯨看云”。蓬萊是道教所稱的海外三座仙山之一,旸谷是傳說中的日出之地。“緱嶺”是一座山的名字,劉向在《列仙傳》中說,周靈王的太子被道士引入嵩山學(xué)道,道成之后,駕鶴而來,在緱嶺和家人會面,后立祠于緱嶺之下。[4]
卓人月、徐士俊在《古今詞統(tǒng)》卷五中談到:“英雄感慨無聊,必借神仙荒忽之語以自釋。”[5]陸游在從小受到道教觀念的影響,加之其現(xiàn)實中遇到的種種不順之事,他在道教的神仙世界中實現(xiàn)著自己的抱負和理想,“進罷碧桃花賦,賜玉塵千斛”“侍宴玉華宮闕”都是自己的抱負和理想無法在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轉(zhuǎn)而在“神仙”體驗中尋求滿足。
1.3 借游仙言情之作
清代的陳鴻壽在為厲鍔的詩集作序時提到,“詩家游仙一體,自唐人以來,多為絕句,或別有寄托,或香奩艷情之作?!盵6]對于游仙這種題材的文學(xué)作品,一方面抒發(fā)自己的身世之感,一方面就是寫難以言傳的艷情。陸游借游仙寫艷情的作品不多,只有一首。
《秋波媚·曾散天花蕊珠宮》
曾散天花蕊珠宮。一念墮塵中。鉛華洗盡,珠璣不御,道骨仙風(fēng)。
東游我醉騎鯨去,君駕素鸞從。垂虹看月,天臺采藥,更與誰同。
從內(nèi)容上來看這首詞是寫給一個女子的,但是女子的身份是什么,我們很難知道。對于詞中女子的描寫具有很強的道教色彩,本是天上散花之人,落在塵網(wǎng)之中,但也生的仙風(fēng)道骨,一個很有風(fēng)度、很有氣質(zhì)的女子就這樣呈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陸游想和意中人做的事不是凡夫俗子所能做的,都是神仙之事,騎鯨駕鸞、垂虹看月、采藥天臺,一起暢游天地,逍遙快活,做個自在的“地行仙”。
除了游仙詞之外,陸游在許多詞中使用了很多的道教用語。據(jù)筆者統(tǒng)計共有十七處。
2.1 直接出現(xiàn)的和“仙”有關(guān)的用語
2.2 服氣,燒丹
“服氣”是道家一個重要的養(yǎng)生法門,陸游是一個養(yǎng)生專家,也是古代少有的長壽文人,這個和道教的“服氣”養(yǎng)生也是分不開的。“燒丹”同樣是道教一個重要的修煉手段,按照道教的說法,服食丹藥可以霞舉飛仙、益壽延年。陸游在《鷓鴣天·看盡巴山看蜀山》中提到“慵服氣,懶燒丹,不妨青鬢戲人間?!?/p>
2.3 道書以及和道教有關(guān)的典故
《烏夜啼·園綰青林翠樾》中說道:“投壺聲斷彈棋罷,閑展道書看?!薄暗罆本褪堑澜痰囊恍┑浼?。《鷓鴣天·家住蒼茫落照間》:“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薄包S庭”就是《黃庭經(jīng)》,《黃庭經(jīng)》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經(jīng)典,也被內(nèi)丹家奉為內(nèi)丹修煉的主要經(jīng)典,這部經(jīng)書對于陸游影響巨大,無論是養(yǎng)生,還是思想狀況,或者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叭Ы缤鈿w初到,五百年前事總和。”(《鷓鴣天·枯屨尋春苦未遲》)提到了一個時間觀念——“五百年”,這是道家關(guān)于時間的一種計算方式,《逍遙游》中提到:“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以五百歲未秋。”《三教真?zhèn)鳌分姓f道:“五百年世道一更?!边@是一個漫長的時間,可以理解為一種虛指?!岸×钔惫适碌幕?,這個典故在陸游詞中一共出現(xiàn)過兩次,分別是《好事近·覓個有緣人》中提到:“誰向世塵深處,識遼天孤鶴?!币约霸凇逗檬陆とA表又千年》:“華表又千年,誰記駕云孤鶴?!薄端焉窈笥洝肪硪挥涊d:
丁令威,本遼東人,學(xué)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累累!’遂高上沖天。”[7]
《太平廣記》第五十卷記有:“‘嵩岳嫁女’的故事,它的內(nèi)容并非是“嵩岳”嫁女,實為記述西王母宴會周穆王,漢武帝的場面”。席間,“麻姑彈琴,謝自然擊筑,丁令威唱歌,王子晉吹笙”,可見丁令威已不是一般的得道之人,而是女仙領(lǐng)袖西王母的座上客了;“七歲童,丁令威,學(xué)仙道,千年歸?!薄×钔驯患{入《道教三字經(jīng)》中,足以看出丁令威及其得道的故事,在道教中被重視以及被普及的程度。
2.4 看破浮生,歸自然
陸游一生喜好道書,猶好《莊子》。常在詩詞中講述自己對于莊子的見解,《詩意》中就說:“已向人間齊物我”,有時間對于莊子也是大加贊賞,“一篇說盡逍遙理,始姓蒙莊是達生?!?/p>
《長相思·其五》中說道:“悟浮生,厭浮名,回視千鐘一發(fā)輕,從今心太平?!币约啊洞笫贰る娹D(zhuǎn)雷驚》中“好收拾形骸,歸自然?!边@種不留戀功名利祿,渴望逍遙自在和莊子頗有相似之處。《莊子·秋水》中有“曳尾涂中”的故事,莊子寧愿做在爛泥中自由自在的小烏龜,也不愿意被供奉在廟堂之上當做神龜。陸游經(jīng)歷生成的起起伏伏,理想抱負的一次次破滅,在詞中表現(xiàn)自己厭惡浮名,渴望重返自然,自由自在,平平淡淡的生活,兩者何其相似。
陸游一生如此執(zhí)著于道教,綜合各種因素可以將原因劃分為以下幾類:
3.1 政治因素
宋代是一個十分推崇道教的朝代,道教在宋朝的發(fā)展空前繁榮。趙匡胤未當皇帝時,便與道士有所交往,趙匡胤稱帝后,盡管尚在戎馬倥傯之際,仍對道教發(fā)展給予極大的關(guān)注。他召見道士蘇澄、王昭素等人,并登門請教“治世養(yǎng)生之術(shù)”,賜贈封號、財物。他還召集京師道士進行學(xué)業(yè)考核,并斥退品學(xué)不良者,以提高道士的整體素質(zhì)。此后,他又對道教的一些陋習(xí)進行整頓,這些對道教本身的發(fā)展大有好處。太宗趙光義即位后,召見道徒更為頻繁,并對黃白等術(shù)頗感興趣。經(jīng)過太祖和太宗的大力扶持,道教逐漸擺脫了五代以來頹敗的局面,并為它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在宋真宗和宋徽宗時期道教的發(fā)展迎來了兩大高潮時期,宋真宗大肆興建宮觀,宋徽宗更是封自己“道君皇帝”,寵幸林靈素,大行符箓道法,在金人入侵之時,宋徽宗更是不忘向著神宵玉清帝君祈禱。南宋時期,偏安一隅,對于道教的推崇雖沒有北宋強烈,但是基本繼承了北宋的政策,為求江山永固、國祚不衰,高宗也是興建宮觀,招攬道士。
宋代也設(shè)立道官、道職,建立道階品位,道士獲此殊榮,地位大大提高,道教的發(fā)展壓過了其他宗教。宋代設(shè)立了專門管理宮觀的官員,稱之為“祠官”,陸游曾多次當人這個官職,在《夏日感舊》自注中提到:“予仕宦屢歷宮祠:崇道、玉局、武夷、佑神、太平,返五任?!鼻聒Q皋先生在《陸游評傳》中說,陸游任祠官達十七年之久[8]。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況且陸游又是一個從小就在內(nèi)心播下道教種子的人,加之“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他受到道教思想的影響更是不可避免的。
3.2 家學(xué)因素
陸游一生篤信道教這和他的家學(xué)是分不開的,道教在他的家族扎根已久,可以上溯到陸游的高祖陸軫。陸軫進士出身,官至禮部侍郎,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篤信道教,精通陰陽堪輿之術(shù),十分喜愛修煉道教辟谷煉丹之術(shù),著有道書《修心鑒》,陸游在《渭南文集》卷二六該文作跋,神化陸軫,說高祖得道于唐代的施肩吾。陸游在《家世舊聞》中有對于高祖德行的許多記載,景慕之情溢于言表。相傳陸軫歸隱之后,學(xué)仙修道,將《三住銘》傳與子孫,陸游就在《劍南詩稿》卷五十六《歲晚幽興》中提到“全家共保一忍字,累世相傳三住銘?!痹凇兜朗以嚬P》中提到:“吾家學(xué)道今四世,世配施真《三住銘》?!标懠沂朗軐W(xué)道的傳統(tǒng)在,陸游也不例外。曾祖陸珪也是一位有才學(xué)的高產(chǎn)詩人,官至國子博士。祖父陸佃,在經(jīng)學(xué)、文學(xué)、禮儀方面頗有造詣,官至尚書左丞,早其遺留的詩歌當中,有很多與當時方外人士往來酬唱之作,涉及到了當時很有名氣的李柔得道長。父親陸宰,宋代著名的藏書家,為浙中三大藏書家之一,其中道教書籍達兩千卷之多,這對于年少好學(xué)的陸游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陸游自己也說過:“少年妄意學(xué)金丹?!币约啊胺傧阕x書戶常閉,少年曾為老聃役?!?/p>
3.3 交游影響
陸游師從曾幾,兩人更是忘年之交,兩人也多有詩文往來,對于陸游思想的影響也是在所難免。曾幾寫了一首詩去鼓勵陸游多度道書,即《陸務(wù)觀讀道書名其齋曰玉笈》:
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盛。六經(jīng)更百代,略不睹疵病。瞿聃書角立,亦各談性命??臻T甚宏放,果報駭觀聽。是以雖至愚,讀者無不敬。周時柱下史,設(shè)教本清靜。至今五千言,談若鼓鐘磬。雖為二郗諂,只作二何佞。令黃冠徒,冷落度晨暝。賢哉機云孫,道眼極超勝。殺青貝多葉,收貯腹中竟。概然發(fā)瑯函,窗白棐幾凈。三家一以貫,不事頰舌競。吾皇漢孝文,恭己民自定。愿君益沈涵,持以奉仁圣。遠師曹相國,下視劉子政。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曾幾主張佛道兩家該和儒家并列,陸游最好可以將道家清靜無為的宗旨運用的政治當中。陸游自己也很認同老師的觀點,在《讀老子》中寫道:“誰能試之出毫芒,未俗可復(fù)躋黃?!?/p>
陸游一生也和道士來往頻繁,陸游詞中《烏夜啼·我校丹臺玉字》一首就是贈與青城山道士之作,詩中有《與青城道人飲酒作》《待青城道人不至》。自福州北歸之時,在永嘉石門和老洪道士痛飲賦詩。[9]受到老師的鼓勵,長期和道士來往,其思想受到一些影響也是不足為奇的。
3.4 陸游自身的緣故
陸游是一個愛國志士,滿腔熱血,一直以收復(fù)失地、抗敵御辱為己任,但是就是因為“喜論恢復(fù)”屢次被罷黜,仕途坎坷。加之南宋偏安江南,和陸游的志向不符,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無法實現(xiàn),內(nèi)心滿是苦悶。他選擇道教,實則是選擇了一種逃避。面對這時運不濟,以及當權(quán)者的打擊,他只能是無可奈何的感嘆道“狐貍不足問,力不當豺狼?!睘榱税采砹⒚?,加上早年讀的許多道書,他就在道教的思想文化中需求一種寄托,希望能在道教世界中得到自我實現(xiàn),正如他在《有道流過門,留與之語,頗異,口占曾之》中說的:“須君更出囊中劍,一為關(guān)河洗虜塵?!?/p>
根據(jù)于北山先生的《陸游年譜》,陸游在興隆二年秋以后,罷歸山陰,思想上很是苦悶,一直在道書中尋找著精神寄托。在這一年中寫了很多和道教典籍有關(guān)的文章,如《跋修心鑒》《跋老子道德古文》《跋天隱子》等。雖說陸游熱衷于道教,但是他對于道教有著理性的認識,對于升仙長生、金丹大道等縹緲之事,他不是完全相信的,在《養(yǎng)生》一詩中說道:“金丹既渺茫,鸞鶴安可期?!碧K泂在《冷然齋詩集》卷一《正月五日謁放翁留飲歡甚》說道:“末言神仙事,于世本無用。”[10]足見陸游是個理性的道教愛好者。
陸游長時間的浸潤在道教思想中,他的很多文學(xué)作品也充滿了道教的文化色彩。從陸游詞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現(xiàn)實面前充滿無奈的詞人,在神仙世界尋求著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在道書中尋求著精神寄托。陸游和許多傳統(tǒng)的文人一樣,現(xiàn)實中有很多的苦悶挫折,選擇歸隱,選擇平淡閑適的生活,但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卻讓他難以放下世俗,忘掉收復(fù)失地、抗敵御辱的使命,這也就是儒家的入世思想和道家的出世細想在古代文人身上的矛盾之處。
[1]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1106.
[2]楊慎.詞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3.
[3]夏承燾.放翁詞編年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36.
[4]王叔岷.列仙傳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07:65.
[5]古今詞統(tǒng)[M].卓人月匯選.徐士俊參評.谷輝之校點.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174.
[6]厲鍔.樊榭山房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759.
[7]陶潛.搜神后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1:1.
[8]邱鳴皋.陸游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2:272.
[9]于北山.陸游年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77.
[10]孔凡禮,齊治平.陸游資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1962:1.
On Luyou’s Taoist Thought f romHis Poems
Y U AN H aiba o
(C o l l egeo f L ib er al Ar ts,N an j in gNorm al U ni v ers i ty,N an j in g J ian gsu210097)
A l ot o f L uyou’s poems a re re la ted to Ta o i st cu l ture an d Ta o i sm.I n the f a ce o f ups an d dow n s,L uyou tur n ed to f in d the suste nan ce in Ta o i st b oo k s an d Ta o i st f ai rywor l d.T he Ta o i st thought in L uyou’s poems i sm ain ed e lab or a ted in the cre a t i o n o f“poems o n tr a v e l in g the f ai rywor l d”an d the e x te n s i v e use o f Ta o i st lan gu a ge.T he re a so n swhy L uyouw a s in f l ue n ced b y Ta o i sm a re po li t i c al,f a m il y,t r a v e l in g an dh i sow n f a ctors.L uyou l o v es Ta o i sm b ut he i s al so v ery r a t i o nal.
L uyou;L uyou’s P oems;Ta o i st T hought
I207.23
A
1672-2094(2017)02-0056-05
責(zé)任編輯:周哲良
2016-10-20
袁海寶(1992-),男,甘肅慶陽人,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