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麗
【摘 要】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尤其是近幾年出現(xiàn)的新材料作文更是讓教師們感覺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鑒于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筆者從高考新材料作文寫作需要的五種意識談起,希望教師和學生能在正確的意識的指導下慢慢了解新材料作文、接受新材料作文并掌握新材料作文。希望筆者的觀點能給大家的教學帶來些許啟示和思考。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新材料作文 五種意識
新材料作文也稱任務型作文,它是2015年高考語文作文新出現(xiàn)的題型。它不僅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還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只有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相應的任務指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掌握新材料作文,就應該讓學生從樹立正確的意識開始,只有有了正確的意識,才能指導學生做出正確的作文行為。
一、指向現(xiàn)實的意識
在近幾年的高考中,作文呈現(xiàn)出一大特點,即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在以往的高考中,作文還是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或材料作文。但從2015年高考結束后,作文的類型又多了一種——新材料作文(任務型作文),這類作文更加貼近現(xiàn)實生活,更具有開放性和思辨性。其中“現(xiàn)實與生活”是作文的核心。所以,在高中新材料作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實際。
比如,2015年全國課標Ⅰ卷的作文試題:以“老陳違規(guī)開車遭女兒舉報引議論”為材料寫一封信。這個作文的選材就來源于學生的真實生活,但是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不一定關注這些細小的問題,所以教師應該有意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事,并要訓練學生寫作此類文章。
二、基于材料的意識
既然是材料作文,那么學生在寫作時必須以材料為依據(jù),這樣才能貼題、入題、析題?;诓牧系淖魑木鸵獜囊韵聨追矫孢\用材料。
首先,重視材料的作用。張楠在《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在構建文章時的作用》中所說:“材料作文命題中的原材料在寫作時‘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作文時,學生不僅要使用材料,還要選擇恰當?shù)牟牧蟻韺懽鳌?/p>
其次,從材料中提煉觀點。在平時的新材料作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從材料中提煉觀點。因為作文的材料不會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有材料和理論做依據(jù)的。其實,在新材料作文中,題目往往明確了要求,“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所以說,學生在確定觀點時一定要有正確、全面地理解材料,這樣才能得出可靠的、經得起推敲的作文觀點。
最后,作文論述結合材料。材料是作文的起點,也是作文的范圍,材料為作文提供了多個角度,廣闊的空間,也為寫作劃定了邊界,超出這個邊界就可能導致斷章取義,審題偏頗,走向大而化之的空談,而拋開材料,或輕視材料則會重新滑向話題作文的泥潭。
三、“去偽存真”的意識
綜觀2015年全國各省市的高考新材料作文題目,發(fā)現(xiàn)它們擁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現(xiàn)象類作文。既然是現(xiàn)象類材料作文,如果學生只是根據(jù)表面的現(xiàn)象進行寫作,作文就會陷入紛雜的亂象而無法自拔。這類作文還會出現(xiàn)一個瓶頸,那就是寫不出高度,毫無高度的作文,在高考中是失敗的。
因此,在指導學生寫作新材料作文時,先讓學生樹立“去偽存真”的意識。當學生拿到一篇作文材料時,先幫助學生找到“個”,當分析完這一個例時,再讓學生自己找到“類”。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才能學會用“去偽存真”的意識從紛繁的材料中提煉出一個緊扣材料又有現(xiàn)實針對性的主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獲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洞察問題本質的優(yōu)質文章。
四、明確的角色意識
學生在面對材料作文時,要明確自己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即學生要有角色意識。
首先,學生要有讀者意識。學生的作文成型后,必然會被教師批閱,尤其是在高考中,學生的作文還要面向閱卷老師,這時候學生的作文不再是單純的表達,而是帶有目的性的。因此,為了讓自己的作文獲得高分,學生在作文時應該了解閱卷的規(guī)則和閱卷教師的喜好,從而使自己的作文獲得高分。只有當學生有了讀者意識,才能站在合適的立場闡述問題。
其次,學生要有回答問題的意識。新材料作文一般給出材料后,都會有這樣一個問題: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必須予以回答,如果這個問題搞不明白,那么作文必然是跑題、離題或偏題的。所以,在作文時學生可以贊同材料作文題目中任一觀點,然后展開分析、闡述,也可另起爐灶,思考出更新穎更有深度的觀點,但注意不要脫離材料含義的范圍。
最后,學生要有說服意識。在新材料作文材料中,常常包含著問題與沖突,潛藏著矛盾與對立。面對這樣的材料學生不僅要解決問題,而且還要以有力的說服能力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當面對問題時要用客觀的語言來闡述,不能混淆是非,只有合理地展開辯論才能有理有據(jù),讓人信服。
五、理性思辨的意識
理性思辨意識要求考生有思想,會思考,能獨立發(fā)表個性化見解,能追根溯源,準確立意,能分析具體原因,選擇最佳的說理方式與角度,并能明晰分歧所在,進行深入剖析,層層論證,而不至于假大空地喊口號,無病呻吟地故作高深,心靈雞湯式的流于膚淺。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辨意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一些熱點事件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和爭辯的過程中建立思辨意識。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類似的練筆寫作,如記錄身邊的事情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只有在長期的訓練中才能建立合理的思辨意識,所以在作文的教學中,教師不能操之過急,而應學會疏導、靜等花開。
【參考文獻】
【1】陳濤.以退為進:讓議論文語言更具張力——高中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策略【J】.語文知識,2016(08)
【2】陳茜.尚美 拓伸 品讀——淺談回歸生動、有效的高中語文課堂【J】.語文學刊,2011(12)
【3】郭占紅.如何提高農村高中學生的作文水平【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