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雅卓
剪紙,是我國廣為流傳的民間藝術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民族藝術中的璀璨奇葩。通過剪紙,可以無所拘束地自由表現、抒發(fā)情感,學生非常感興趣。一張彩紙、一把剪刀,就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tài),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使孩子們變得心靈手巧。
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剪紙教學,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發(fā)展,也積累了一些經驗,讓孩子們巧手剪出生活的美好,讓剪紙之花開滿校園。
一、重視基本技能,打好基礎
剪紙,一把剪刀,一張紙,說簡單,是很簡單,要想剪得漂亮,還真得下一番苦功夫呢。從比較簡單的單獨圖案學起。先臨剪,即教師出示范作,講解示范。在臨剪中學會使用剪紙的基本語言(月牙紋、直線條、弧線、鋸齒紋、夸張變形等);了解剪紙的基本程序:剪紙經起稿、剪刻和貼裱完成。剪刻時按先細后粗、先密后疏、先內后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順序進行。在剪刻時陽紋要“剪剪相連”,陰紋“剪剪相斷”,注意剪刻刀味,逐漸熟練;學會駕馭剪刀、刻刀,為下一步打好基礎。
二、依托傳統剪紙,學會設計
傳統的剪紙精美,富有內涵。孩子們有了剪紙基礎,可以創(chuàng)新傳統剪紙作品的內容形式及內涵,學習自己設計紋樣,因為剪紙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造。傳統剪紙中經常用到的剪紙,如:過春節(jié)我們貼的窗花生肖、福字,喜慶之日貼的“喜”等,我們可以對這些形象加入自己的想法進行再設計,讓自己喜歡,讓剪紙創(chuàng)新。看:羊年的小羊變身喜羊羊,福字就用葫蘆或蝙蝠來代替,喜字的口變成了一張笑呵呵的嘴巴,這些內容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孩子們自然樂學。自己設計紋樣,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但孩子們樂在其中。
三、“以剪代筆”剪紙,表現生活
在學生逐漸掌握了設計方法的前提下,從學生熟悉的繪畫入手,引導學生以剪刀代筆,樹立“能畫就會剪”的觀念,讓學生把剪刀當成畫筆去畫單個事物的外輪廓,同時剪的過程中學生出錯,要及時鼓勵他們邊剪邊反思:剪刀“畫”時與畫筆畫時有什么不同?要注意什么?更多的是讓學生觀察探究,從中發(fā)現獲得知識與技能,逐漸掌握剪法,表現美好生活。瞧:王××創(chuàng)作的《我的爸爸》,爸爸是光頭,胖胖的戴著眼鏡,外形設計的簡潔,神態(tài)也自然,他的爸爸都說像。宣×創(chuàng)作的《課間操》有點復雜,人物較多,又有操場的景色,在他剪人物部分的時候,采用了部分折疊法剪出人物,再剪景物,注意留連接點,作品還是很成功的。魯×設計的《連年有余》采用對折剪紙方法。兩條大魚躍出水面,環(huán)抱著一株象征著生命之樹的蓮花,蓮花和鯉魚組成的吉祥圖案,借蓮與連,魚與余諧音,故稱作連年有余。表示對生活優(yōu)裕、財富年年有余的愿望和祝愿。此作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比賽中獲獎。
四、課堂以學生為主,以學論教
在剪紙教學中,我是學生的引領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很多課都是根據學生的想法來上,讓學生自己去確定剪制內容,自由選擇剪法,我參與其中,適當點撥,學生高興,我也高興。
如:初教剪紙時,剪《動物》一節(jié),賞析范作、講解了什么是陽刻、陰刻及設計紋樣的方法,接下來就是全體同學的創(chuàng)作時間。同學們沉浸在設計制作之中,一個個神態(tài)專注:李××在剪大金魚、魏××在剪花喜鵲、馬×在剪小兔子……看來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不錯,我心中有一絲的得意和欣慰。咦?坐在窗邊的張×怎么沒動?眼睛還瞧著窗外。我走到他身邊,輕敲了下桌子,他才回過神來,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在想能不能在剪的金魚上加上字?我見過剪紙連年有余,中間是字周圍是魚和蓮花特別漂亮!”我感覺到他一定特別想剪出這樣的作品,同學們被他一說也都小聲議論起來:“我見過喜字,我也看過……”
我肯定了張×善于觀察,肯于動腦。并告訴同學中國的傳統民間剪紙,往往把表示喜慶、吉祥的字設計到紋樣中。我們也可以嘗試這樣設計。“老師你能不能剪一個喜字?”我欣然同意,用折剪的方法很快剪了一個工整的喜字,學生羨慕地看著我,比剛才更感興趣了。于是我提議:可以把喜字設計到我們剛設計的動物圖案上,并確定好連接點。同學們可開心了,大部分同學作品都成功了。
本來是剪動物,又依照學生的想法增加了內容和難度,但是同學更樂學,讓學生做主,增強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同時也提高了剪紙技能,我何樂而不為呢。
五、剪紙作品賞析,提高技能
學生在完成剪紙后有一種取得成果的滿足和喜悅,也希望得到群體的認可,每次把學生的作品及時展示出來,讓學生觀賞評價其他同學的作品,給同學提供展示與交流的平臺。全體學生能獲得一個開放交流的環(huán)境和機會,能在這么一個難得的環(huán)境和機會里感受、議論、切磋、取長補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師講評的不單是作品的優(yōu)缺點。重要的是要注意鼓勵全體學生的自信心,除了考慮剪紙的質量外,對于那些認真參與學習、大膽表現自己真實感受的學生都應給予肯定、給予鼓勵,特別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比批評更能增加他們的上進心。有了上進心,也為下一次剪紙增強了內驅力。
現如今,校園中的墻面、樓道都能見到各種剪紙作品,班級的藝術展板更成為同學一展身手的好地方,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部分學生更是脫穎而出,創(chuàng)作出了剪紙佳作,獲得了榮譽。剪紙教學以美的力量,激勵學生去發(fā)現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給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新的空間,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綜合素質,讓剪紙之花開滿校園。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