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苑
摘要:計算機課程是高校課程中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在當前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實踐中,計算機課程不管是在教育理念或者教育模式方面都還存在著很大的弊端,急需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本文從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分析入手,對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改的方向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了高校計算機教改的策略,旨在促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信息化;計算機;教學改革
在高校課程設置中,計算機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肩負著培養(yǎng)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以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重任。但是從當前高校計算機的教育實踐來看,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不管是在教育理念或是教育模式方面都有待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豐富的信息化資源及設施為計算機教育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但是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正確把握計算機課程的教改方向,并以切實可行的策略促進教改,一直都是高校教師及相關科研人員不斷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一)教材內容落后,缺乏實用性
從課程設置的出發(fā)點來看,高校計算機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高校計算機課程在教材內容方面,相對于社會的發(fā)展而言更新有所滯后,內容比較陳舊,并不能很好的與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相吻合,在實際應用中,實用性并不高。有些高校仍然沿用多年前編寫的教育材料,而近年來計算機應用技術在飛速發(fā)展,以前的教學內容已經被淘汰,如果再用這些內容進行教學,那在實際中的實用性是非常低的。
(二)教學模式較為落后,教學實踐流于形式
不管是在中學還是大學中,計算機課程應該說都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門課程,也就是說計算機課程本身而言對學生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但是如果教學模式模式落后,那么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陳舊的教學模式下也會慢慢殆盡,這也是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即教學模式落后。目前,大多數高校仍普遍采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強,在理論課方面多采用大課堂教學,教師進行滿堂講解,學生靜聽,教學質量無法保障;而在實踐課程中,學生由于在理論課程中對內容的理解及把握不到位,很難實現(xiàn)鞏固理論知識的作用,教學實踐也只能流于形式。
(三)缺乏對課程趣味性的深度挖掘,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單從計算機課程本身而言,課程教學是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和枯燥性的,導致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普遍不高,這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教師缺乏對計算機課程趣味性的一個深度挖掘。在實際教學當中主要表現(xiàn)有:一是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教學,教師只是按照學校的安排進行課程教學,而對于教學質量考慮甚少;二是許多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多處于閉門造車狀態(tài),對其他先進的計算機教學經驗借鑒較少,導致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比較單一,很難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改方向分析
(一)提高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質量
信息化背景下,先進的、高質量的信息化資源及設施為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大多高校在計算機教學中也都引進了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技術和教學設備,在教學手段方面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創(chuàng)新。但是,從目前的整體情況來看,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質量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因此,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高質量應用是一個主要的教改方向。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計算機課程體系
針對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及不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當前的計算機課程體系不夠科學合理。目前的計算機課程體系過于注重課程流程的開展,而對教學效果及學生實際計算機綜合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構建一個新型的、先進的、基礎學生實際綜合能力提升出發(fā)的課程體系是高校計算機教改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一個主要教改方向。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改策略探究
(一)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把握教學方向
教學目前是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導和驅動力,只有持著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才能更有效的開展計算機教學活動。而傳統(tǒng)、陳舊的高校計算機教學往往目標感不強,并沒有發(fā)揮指引教師正確把握教學工作開展方向的作用,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要更好地落實計算機教改工作,首先就要從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入手。在教學目標內容設置方面,應該合理權衡學生基礎計算機理論知識教學、學生計算機應用實踐能力培養(yǎng)及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等內容,樹立起明確的計算機教學目標,以充分發(fā)揮目標驅動教學活動的作用。
(二)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在信息化背景下,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已越來越不適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這種情況下,高校計算機教學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進行教改的有效路徑。首先,高校計算機教師應該走出傳統(tǒng)模式教學狀態(tài),敢于應用和創(chuàng)新先進的計算機教學經驗和方法;其次,在新技術的沖擊下,高校教師應該加強對新理論、新技術的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提高自身的課程教學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完善教學機制,激發(fā)教師教改創(chuàng)新積極性
一套完善的課程教學機制不僅是高校計算機教學活動有序穩(wěn)定開展的根本保障,而且對于教學的提升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因此,高校計算機教改應該在積累和分析相關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校人才培養(yǎng)等時機情況,循序前進,逐漸構建起一套符合本校的,并且與計算機教學目標相匹配的教學機制,以全面的激發(fā)起計算機教師進行教改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信息化背景為高校計算機教改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契機,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因此,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信息化背景下傳統(tǒng)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弊端,正確把握計算機教改的方向,并且結合自身實際,選擇正確的策略和路徑,在不斷的實踐和摸索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改革,培養(yǎng)出更加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計算機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姝.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路徑[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5,01:14-15.
[2]蔡麗霞.信息化背景下的計算機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及改革措施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27:6395-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