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化++紀紹蘭++劉英偉++高振娟
摘要 介紹黃淮地區(qū)洋蔥—毛豆—萵苣三作三收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主要包括茬口安排、品種選擇、育苗、施肥整地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nèi)容,以供廣大農(nóng)業(yè)技術(shù)人員及蔬菜種植戶參考。
關(guān)鍵詞 洋蔥;毛豆;萵苣;栽培技術(shù);黃淮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 S633.204+.7;S643.904+.7;S636.2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082-02
洋蔥—毛豆—萵苣三作三收栽培,即露地洋蔥—夏季毛豆—秋季萵苣在同一地塊上,種植3季收獲3次的高效栽培模式,適宜在黃淮區(qū)域推廣應(yīng)用[1]。近幾年的推廣經(jīng)驗表明:該模式具有投資少、產(chǎn)值高、省工、省時、易于操作的特點,深受農(nóng)民朋友的歡迎。
據(jù)統(tǒng)計,2016年郯城縣累計推廣種植面積2 000 hm2以上,平均春季洋蔥產(chǎn)量75 t/hm2,夏季毛豆產(chǎn)量12 t/hm2,秋季萵苣產(chǎn)量75 t/hm2,產(chǎn)值分別為7.5萬、1.92萬、12.00萬元/hm2,除去成本3.45萬元/hm2,純經(jīng)濟效益17.97萬元/hm2。現(xiàn)將栽培技術(shù)總結(jié)如下。
1 茬口安排
洋蔥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shù),于9月中旬露地播種育苗,11月初開始定植,小雪前定植完畢。5月下旬至6月初收獲。毛豆在洋蔥收獲后整地直播,或于4月下旬至5月初育苗,洋蔥收獲后整地移栽,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上市。萵苣于立秋以后7~10 d育苗,9月上旬定植,10月下旬收獲。
2 品種選擇
洋蔥宜選早中熟、豐產(chǎn)性好的品種,如黃皮黃金大玉蔥或紫皮紅象、九噸紅等。毛豆一般選早中熟、結(jié)莢集中的日本青、開新綠或綠寶石等品種。萵苣宜選擇耐高溫、耐抽薹、抗病的品種,如福州的永安3號、紅巨人等。
3 洋蔥栽培技術(shù)
3.1 育苗
洋蔥一般在白露后5~7 d開始播種,育苗最好在1周內(nèi)完畢。播量45 kg/hm2左右。在田邊地頭按定植大田面積的1/10計算好苗床面積,施肥整地播種蓋土。用36%二甲戊靈乳油1 500 mL/hm2或48%仲丁靈3 000 mL/hm2噴霧封閉除草。出苗后間苗,注意防治立枯病、霜霉病和夜蛾類幼蟲危害,適時澆水,直至達到壯苗標準定植。壯苗標準:幼苗粗壯,葉片3~5片,株高15~20 cm,假莖粗0.5~0.7 cm。
3.2 施肥整地移栽
洋蔥—毛豆—萵苣三作三收,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菜園和大田均可。秋季騰茬后,施用腐熟好的優(yōu)質(zhì)土雜肥或糞肥45~75 t/hm2,或商品有機肥3 t/hm2,硫酸鉀復(fù)合肥1 500 kg/hm2,同時施入3%辛硫磷顆粒劑或5%毒死蜱顆粒劑45~75 kg/hm2,防治地下害蟲。然后深耕耙細,打成150 cm畦子,畦埂寬30 cm、高20 cm。用50%乙氧·異·甲戊乳油3 000 mL/hm2均勻噴霧封閉除草;覆蓋地膜,在膜上按16 cm×16 cm打孔插栽,栽后澆水[2]。
3.3 田間管理
洋蔥定植1個月后進入越冬期,根據(jù)天氣和墑情在越冬前澆好越冬水。開春后平均氣溫達到15 ℃以上時,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開始隨水追施尿素150~225 kg/hm2,保證植株旺盛生長的需要。進入鱗莖膨大期,要保證肥水的充足供應(yīng)。當鱗莖長到4~5 cm時開始追肥,追施尿素225~300 kg/hm2和硫酸鉀或硝酸鉀75~150 kg/hm2,或者用甲殼海藻素沖施肥(15-0-20)300~375 kg/hm2隨水沖施。遇旱及時澆水,遇澇及時排水。收獲前10 d停止?jié)菜?/p>
3.4 病蟲害防治
洋蔥病害主要有灰霉病、霜霉病、疫病、紫斑病、銹病、病毒病和軟腐病等,蟲害主要有地蛆、蔥薊馬和斑潛蠅。防治病害,應(yīng)在返青后就開始預(yù)防,一般7~10 d施1次藥,共施4~5次即可。前期氣溫低,以防灰霉病、霜霉病、疫病為主,可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或80%嘧霉胺水分散粒劑,或25%嘧菌酯懸浮劑,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或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等,再加防治細菌病害的20%葉枯唑,或2%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或50%氯溴異氰尿酸粉劑800~1 000倍液噴霧,同類藥劑交替使用效果更好。防治地蛆,可用45%毒死蜱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微乳劑15 L/hm2兌水澆灌。防治蔥薊馬和斑潛蠅可用70%吡蟲啉粉劑45 g/hm2,或20%噻蟲胺懸浮劑375 mL/hm2,或50%烯啶·吡呀酮225 g/hm2+1.8%阿維菌素乳油450 mL/hm2兌水225 kg/hm2噴霧??梢耘c防治病害的藥劑一起混合使用,省工省時,藥效不減。
4 毛豆栽培技術(shù)
4.1 育苗
毛豆可以直播,為了增加產(chǎn)量也可以育苗移栽。毛豆可在上茬收獲前20 d育苗。用種量60~75 kg/hm2。播種要精選種子,剔除霉變破損的種子,晾曬1~2 d再用殺菌藥劑拌種,防止苗期病害的發(fā)生。具體做法:用30%苯醚甲環(huán)唑或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 mL,或99%惡霉靈粉劑5~10 g,加入拌種助劑20 mL于清水中搖勻,然后倒入放在大盆里的5~10 kg毛豆種子上,不斷攪動,充分拌勻,放在陰涼處晾干即可播種。
毛豆育苗可以用基質(zhì)在營養(yǎng)缽或穴盤里育苗,1穴1粒,如此操作無緩苗期,成活率高。也可以采用傳統(tǒng)的育苗法,打畦育苗。無論采用何種育苗方式最好插弓蓋棚,防凍促長。出苗后注意放風(fēng),加強管理,一般2 d左右,毛豆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移栽[3]。
4.2 整地移栽
洋蔥收獲后將其植株和地膜清理干凈,在耙地前施用土壤殺菌劑(不重茬和拌過種的可以不用),如50%敵磺鈉粉劑或50%氯溴異氰尿酸粉劑30~45 kg/hm2,或者施用微生物抗重茬菌劑75~150 kg/hm2,以殺滅土壤中病菌防止毛豆死苗的發(fā)生。肥料可以少施或不施,適當補充硼、鋅、鉬肥。耙地后按70 cm行距打畦,在畦梗兩邊按20 cm株距移栽,栽后在畦內(nèi)澆水,或用噴灌帶噴灌。
4.3 田間管理
移栽緩苗后要及時中耕,不僅松土除草還能增溫保墑,防病殺蟲。花莢期正值高溫多雨季節(jié),也是毛豆的肥水需要高峰期,要根據(jù)天氣及時灌排。根據(jù)長相進行肥水管理,未施底肥長相較差的要追施尿素或復(fù)合肥150~225 kg/hm2,追肥后看天澆水。有旺長趨勢的要控制肥水,并結(jié)合噴藥噴大豆矮豐、墩飽等控旺增產(chǎn)產(chǎn)品。
4.4 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一是種子處理和土壤處理。進行種子處理和土壤處理不僅可以預(yù)防毛豆根部病害,還能減輕炭疽病、疫病等病害的發(fā)生。二是中耕松土。除草松土不僅增溫保墑,還能防病、捉地老虎、防蟲害。三是緩苗后噴藥。一般用50%氯溴異氰尿酸粉劑或18%松脂酸酮乳油+5%氨基寡糖素水劑+2.5%氯氟氰菊酯微乳劑800~1 000倍液噴霧,對毛豆病毒、真菌、細菌性病害和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還能促進生長。四是開花期噴藥。一般用25%嘧菌酯懸浮劑或35%苯甲·咪鮮胺乳油+2%春雷霉素粉劑+1.8%阿維菌素乳油+硼肥或大豆矮豐或墩飽1 000~1 500倍液噴霧,對毛豆褐(黑)斑病、灰斑病、銹病、霜霉病和細菌性病害、紅蜘蛛、豆莢螟防治效果很好,還能促進開花坐果、控制旺長,增產(chǎn)增收。五是除草。夏季雜草較多,除了中耕除草之外,還可采用化學(xué)農(nóng)藥防治。首先在移栽前或播種后出苗前,用72%異丙甲草胺乳油3 000 mL/hm2,或96%精異丙甲草胺1 500 mL/hm2,或36%二甲戊靈2 250 mL/hm2,或仲丁靈3 000 mL/hm2,兌水450 kg/hm2噴霧封閉。其次在毛豆開花前、雜草3~5葉時,用10%精喹禾靈乳油750 mL/hm2或10.8%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600 mL/hm2+25%氟磺胺草醚水劑600 mL/hm2或50%滅草松水劑3 000 mL/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基本能防除所有雜草。
5 萵苣栽培技術(shù)
5.1 育苗
5.1.1 苗床準備。萵苣移栽容易成活,在田邊地頭打成1 m寬的畦子,畦內(nèi)撒上育苗基質(zhì)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磷酸二銨120 kg/hm2,與8~10 cm的土混勻耙細耬平,以備做苗床使用。苗床面積按大田面積的10.0%~12.5%計算。
5.1.2 催芽播種。萵苣性喜冷涼,種子發(fā)芽的最適溫度為15~20 ℃,30 ℃以上發(fā)芽受阻。夏秋萵苣播種時氣溫較高,對種子進行低溫處理催芽,待種子發(fā)芽即可播種在準備好的苗床上。播種前要澆透水,水滲下去后撒種蓋土[4]。
5.1.3 苗期管理。萵苣苗期管理主要是間苗、除草、澆水和病蟲害防治。萵苣育苗不能使用除草劑,出苗后在間苗的同時將雜草拔掉即可。苗床要保持濕潤,一般3~5 d澆水1次,促進生長。萵苣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可用99%惡霉靈粉劑75 g/hm2或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300 mL/hm2兌水225 kg/hm2噴淋防治。萵苣苗期蟲害以夜蛾類幼蟲和白粉虱較多,可用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150 g/hm2,或5%蘇云金桿菌450 mL/hm2,或氯蟲苯甲酰胺75 mL/hm2;加20%噻蟲胺懸浮劑375 mL/hm2,或50%烯啶·吡呀酮225 g/hm2兌水225 kg/hm2噴霧防治。
5.2 整地移栽
毛豆收獲后,施用腐熟好的糞肥45~60 t/hm2、碳酸氫銨750 kg/hm2、氮磷鉀復(fù)合肥(17-17-17)750 kg/hm2,深耕耙細耙平,按70 cm行距打畦,打成高20~30 cm、寬30~40 cm的大畦埂。打好畦埂后,臨栽前1~2 d,用48%仲丁靈乳油3 000~3 750 mL/hm2全田噴霧封閉除草。移栽時先在畦內(nèi)灌大水,趁水插栽萵苣苗。
5.3 田間管理
萵苣緩苗后未施用除草劑的地塊,要及時中耕除草。萵苣生育期短,生長快,移栽50 d左右就可以收獲,肥水管理很關(guān)鍵。無有效降雨時7~10 d就要澆水1次,萵苣膨大期要追肥2~3次,可以用沖施肥隨水沖施[5]。
5.4 病蟲害防治
萵苣前期病毒病,后期霜霉病和菌核病都發(fā)生較重,要及時預(yù)防。秋季是夜蛾類害蟲和白粉虱、煙粉虱高發(fā)期,除了苗期做好防治之外,移栽緩苗后發(fā)現(xiàn)有害蟲就要及時防治。多年推廣綜合防治方案如下:一是緩苗后至蓮座期,以防治夜蛾類害蟲、白粉虱和病毒病為主。用苗期使用的殺蟲劑+5%氨基寡糖素水劑150 mL/hm2+18%松脂酸酮乳油300 mL/hm2,或50%氯溴異氰尿酸粉劑300 g/hm2兌水225 kg/hm2噴霧。如果病蟲發(fā)生重,要連噴2~3次,每次間隔5~7 d。二是蓮座期至肉質(zhì)莖形成期,以防治萵苣霜霉病、褐(黑)斑病、灰霉病和菌核病為主??捎?5%嘧菌酯懸浮劑225 mL/hm2,或72%霜脲錳鋅粉劑450 g/hm2,或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150 g/hm2,或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300 mL/hm2;加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菌核凈·福美雙粉劑300 g/hm2,或50%腐霉利粉劑600 g/hm2,或26%嘧霉胺·乙霉威水分散粒劑450 g/hm2兌水225 kg/hm2噴霧,以噴中下部葉片背面為主。如果病害發(fā)生重,要連噴2~3次,每次間隔5~7 d[6]。
蓮座期如果旺長,噴藥時可加萵苣控旺產(chǎn)品一起噴霧,控制徒長。肉質(zhì)莖形成期可以加入99%磷酸二氫鉀粉劑450 g/hm2,與農(nóng)藥一起噴霧促進肉質(zhì)莖膨大[7]。
6 參考文獻
[1] 呂佩珂.中國蔬菜病蟲原色圖譜[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2.
[2] 杜敏霞,劉湘萍,胡栓江.洋蔥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科技,2004(2):37-38.
[3] 周小珠.毛豆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07(6):86-87.
[4] 何云華.夏季萵筍反季節(jié)栽培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9(9):56.
[5] 張武鳴,周廣熊,龍晶晶,等.萵苣秋季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要點[J].南方園藝,2014(5):62-63.
[6] 王東有,蔡件生,饒景春,等.會昌縣莖用萵苣示范推廣情況及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13(7):252-253.
[7] 陳瑞星.高山莖用萵苣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 福建農(nóng)業(yè)科技,2011(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