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程飛
摘 要: 本文從當前的口語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入手,以多元智能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構建擁有多元化評價項目、評價重點、評價內(nèi)容、評價方式、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的英語口語評價體系,探討如何利用云空間的存儲、共享、交流技術對評價過程予以支持,進而提高評價效率,增強評價效果,并研究對云環(huán)境下的英語口語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的反撥作用研究。
關鍵詞: 云空間 英語口語 多元評價 反撥作用
1.引言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部分,應更科學客觀、全面且準確,既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水平,又督促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其學習狀況,挖掘其學習潛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并建立信心。然而,當前的英語口語課程普遍采用終結性評價方式,主要依賴于教師評價,手段較單一,評價內(nèi)容范圍小,學生普遍存在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而以形成性評價為核心的多元評價方式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提供了可能。
多元評價強調(diào)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評價參與者的多元化、評價活動的多元化和評價標準的多元化[1]。這種評價方式能更全面、真實、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潛能、英語口語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提供教學改進提供信息,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但在具體實踐中,因多元評價方式注重過程性,強調(diào)細節(jié),操作相對復雜,對英語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盡管多數(shù)英語口語教師認識到多元評價的重要性,卻仍對實際操作心存憂慮,在實際英語口語評價中使用率不高。
隨著云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云環(huán)境下進入了更便捷、快速的發(fā)展通道。云技術的推廣與普及不僅促使生活更加便捷,還為解決英語口語評價中的效率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云技術經(jīng)濟、便捷,其兼容性、開放性、靈活性的特點在信息存貯、共享、交流與評價方面有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教師可方便地利用碎片化時間在云端查看并評價學生的口語錄音,該過程會被云端及時記錄并保存下來,作為學生口語水平和口語成績評判的依據(jù)。這能極大地減輕多元評價過程中的工作量,提高英語口語教師參與評價方式改革的積極性。因此,研究云環(huán)境下的英語口語多元評價體系對推進英語口語評價方式的改革,促進英語口語教學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云環(huán)境下英語口語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
2.1多元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
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學者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類的思維和認知都是多元的,并且具有多元智能,在這些智能上的表現(xiàn)有著很大的差異,既有優(yōu)勢智能又有弱勢智能,人類把這些智能結合起來就能解決不同的問題,完成不同的任務[2]。因此,以多元智能為理論基礎的多元評價體系,其內(nèi)涵要比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的內(nèi)涵豐富許多。
多元評價體系深受建構主義理論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建構比被動接受要更有效率。教師的職責應隨之轉變,由傳授具體知識轉變?yōu)榧ぐl(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意義,在評價學生表現(xiàn)的同時,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進而自我反思,自我調(diào)整,以達到最好的學習狀態(tài)和效果。
2.2英語口語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
課題組根據(jù)多年英語口語教學經(jīng)驗和對教學改革的摸索,在以上理論的指導下構建了英語口語多元評價體系,如下表所示。
英語口語多元評價方式將評價項目分為四個部分,即平時表現(xiàn)、大作業(yè)(2次)、課堂參與(討論+問答)和期末考試。評價項目既有對經(jīng)過一定準備后的口語表現(xiàn)進行考查,又有對即興口語表達的考查。不同評價項目的評價重點、評價內(nèi)容、評價方式、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各不相同。該評價方式通過將教學實踐過程與教學評價進行有機結合,把重點放到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上,幫助和督促學生持續(xù)性學習,并清楚地了解學習的內(nèi)容與目標,了解不同階段考核的側重點,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及科學的定量評價,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階段性問題,發(fā)現(xiàn)優(yōu)勢與不足,進而不斷改進與提高。
2.3云空間對英語口語多元評價體系的支持
教師和學生首先在云空間申請個人賬號,構建私人空間,其次,教師作為管理員構建班級云群作為公共空間,并邀請學生加入。學生可在私有空間設置訪問權限,保存?zhèn)€人資料,但允許同學訪問其中的學習資源,以便交流共享。公共云群作為存儲、共享和交流評價學生口語考查項目的工具使用。學生在課上利用智能手機對不同評價項目的口語表達進行錄音,發(fā)言結束后對自己的陳述進行簡要自評,教師進行簡要點評。課后對錄音內(nèi)容進行聽寫,將聽寫材料和錄音文件上傳至公共云群進行存儲與共享。之后被試學生和全體學生都應根據(jù)教師要求,利用云空間的點評、群聊或私信功能,從內(nèi)容、結構、詞匯、語法和表達方面對課堂發(fā)言進行詳細的自評與互評。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參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指出學生并未提及的錯誤,給出改進建議等。學生根據(jù)教師和同學的建議進行進一步改正,并對同一題目進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第四次錄音,進行反復的口語練習,最終選取最滿意版本再次上傳至公共云群。
3.云環(huán)境下的多元評價體系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反撥作用是指語言測試對語言教學產(chǎn)生的影響(Hughes 1989)[3]。反撥作用有兩種:一種是積極的反撥作用,即語言測試能夠推動教學發(fā)展;另一種是消極的,即測試可能沖擊甚至誤導教學。反撥作用已經(jīng)成為考試評價的重要因素。英國測試學家Alderson Wall指出,影響重大的考試對于教師和學生都具有巨大的作用,以至于改變他們在教和學過程中的行為和態(tài)度[4]。
為了研究云環(huán)境下英語口語多元評價體系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反撥作用,提高積極影響,降低消極影響,為普及和推廣新的口語評價方式積累實際經(jīng)驗,課題組選取唐山學院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兩個自然班共62名學生進行了實證研究。課題組在實踐開始前后分別對學生進行兩次訪談和兩次問卷調(diào)查,通過對訪談記錄、問卷調(diào)查結果和課堂觀察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發(fā)現(xiàn):
3.1對考試感知的影響
傳統(tǒng)的英語口語考試一般采用形式固定、題目隨機的方式,綜合考查學生的口語水平,如第一題朗讀與復述,第二題看圖說話,第三題問答等。實驗開始前,88.7%的學生認為期末考試的目的是為了檢測考試者對口語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但學生普遍認為他們很難把握英語口語學習和復習的重點,覺得無處下手、無所適從。在云環(huán)境下的多元評價體系中,各部分考試內(nèi)容、考試重點、考試方式一目了然,因而有75.8%的學生認為他們對考試的整體設計理念和各部分的側重點的把握更為清晰。72.6%的學生認為考試是為了以考促學、以學促效,這說明在新的考試方式下,學生對口語考試方式的感知有根本性的轉變。
3.2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學生對考試設計的感知和用途的看法直接影響學習動機的轉變。在評價方式改革前,88.7%的學生認為其學習英語口語的目的是覺得口語十分重要,對口語感興趣的學生只占38.7%,認為有能力學好口語的學生為24.2%,認為口語成績不錯覺得有面子才學習口語的學生占17.7%??荚嚪绞礁母锖螅@一數(shù)據(jù)變成88.7%、58.1%、59.7%和40.3%,對口語感興趣、認為有能力學好口語的學生數(shù)顯著提高。究其原因,在于云環(huán)境下的英語口語多元評價方式要求學生將計入總成績的課堂口語展示部分錄音并上傳到公共云群中,并在課后對自己的發(fā)言進行聽寫,按照教師給出的評價標準在云端進行自評,之后同學和教師都參與云端評價。這使得學生能更清晰、更具體地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能對不足之處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訓練。并且由于整個評價過程包含兩次大作業(yè),至少一次課堂討論記錄和一次課堂問答,使得每個學生每學期擁有至少四次詳細地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的機會,因而不再只是單純地學習,而是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的學習與能力,使學生學習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學生通過對每一次錄音與之前錄音進行對比,也能體會到自身英語口語能力的改變與提高,因此學習的積極性更高。
3.3對備考行為的影響
備考方面,突擊式的備考行為比例由改革前的87.1%降為58.1%,循序漸進式、以提高口語能力為目標的備考行為由12.9%上升為41.9%。這一數(shù)據(jù)與學生對考試用途看法的轉變有著直接關系。但仍需注意的是,盡管這一比例顯著提升,但人數(shù)仍不過半,說明新的評價方式并不能完全轉變學生備考行為。93.5%的學生認為考試方式改革后,其在英語口語方面的練習時間顯著提高。一方面因為以形成性評價為核心的英語口語多元評價方式使考試頻度增強,進而使得備考次數(shù)增多,另一方面因為考試后的評價行為更加具體、細化,使學生投入更多時間進行自評和互評,學生針對老師和同學的意見修改后進行反復練習,重復錄音,并選取自認為最理想的修改版本再次上傳至公共云群,這無形中加大口語練習的時間與強度。
3.4對學習習慣的影響
云技術的應用促使學生在口語練習中更多地使用智能手機,將其作為提高口語能力的工具。學生在課上利用智能手機進行錄音,課下反復聽錄音進行聽寫和自評,并隨時隨地在云群中參與互評過程。這一不斷重復的“錄音——聽寫——自評/互評——再錄音”的形式促使許多學生養(yǎng)成隨時對自己的發(fā)言進行錄音,并反復聽、反復錄和自我反思的習慣。在云群中共享錄音和集體討論也促進學生之間彼此尊重、互相分享交流、展開合作,進而形成良性的共同學習氛圍,督促學生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3.5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根據(jù)外研社制定的英語口語評價標準,課題組從內(nèi)容、結構、詞匯、語法和表述方面對學生在新評價模式下的學習效果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結果表明,67.7%的學生認為新模式促使其在口語表達時的內(nèi)容更加充實、切題,91.9%的學生認為其在口語表達時更加注意結構完整性,71%的學生認為他們在口語表達時所犯的低級語法錯誤有明顯減少,79%的學生認為他們的表達較以前更為流利。云空間支持的口語多元評價體系在加大了考試力度的同時,也給予了學生更多自我評價及從師生處獲得評價的機會。在此環(huán)境下,學生更加熟悉英語口語能力的評價標準,能在不斷地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中了解自身的問題,在不斷地重復中加深印象,逐漸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敦促自身有針對性地改正錯誤,進而達到提高口語水平的目的。同時,來自同學和教師的鼓勵與幫助在不斷地幫助其樹立開口說話的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新評價方式對學生在口語表達的某些方面呈現(xiàn)了較為明顯的積極反撥效應,其并不能全面促進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例如在發(fā)言的邏輯性、詞匯豐富程度、句子復雜程度上的進步并不明顯。這些能力與學生的英語綜合實力有關,單純的評價方式改革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4.結語
以形成性評價為核心的英語口語多元評價體系強調(diào)了評價內(nèi)容、評價主體、評價形式、評價標準和評價時間的多元性,促使學生更加明確英語口語學習的重點,注重口語的學習過程,加強課后口語練習的時間和力度。云技術的介入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更好的口語學習習慣,使其能夠在及時的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中得到有效反饋,正確認識自己,提高練習針對性,進而提升英語口語水平,培養(yǎng)口語練習的信心。因此云環(huán)境下的英語口語多元評價體系對英語口語教學形成了更多積極的反撥效應,值得在口語教學中推廣。
由于時間有限,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學生評價部分作為平時作業(yè)計入平時表現(xiàn)得分,其在課堂展示的大作業(yè)和課堂問答的分數(shù)仍以教師給分為準,因此出現(xiàn)部分同學不認真對待自評、互評的現(xiàn)象。由于版面限制,本文只探討了云環(huán)境下的英語口語多元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反撥作用,缺乏對教師的反撥作用的研究,這些都有待今后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1]周小娟.基于Moodle的多元化評價活動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4):33-35.
[2]盧利.多元智能理論在英語教學網(wǎng)站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144-150.
[3]魏華.CET-4翻譯單項測試的反撥作用調(diào)查[J].教育教學論壇,2015(41):73-74.
[4]應曉東.語言測試的反撥作用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09(18):95-96.
基金項目:唐山學院2016年教研基金項目(編號:16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