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當下的漢語文學寫作

      2017-05-20 16:38:45賈平凹
      美文 2017年9期
      關鍵詞:文學時代

      我很少講話,或許是我性格所致,這種性格形成在少年,我父親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為反革命分子,我屬于五類分子(地富反壞右)子女,那時我們被警告:不能亂說亂動。沉默寡言就是那時候養(yǎng)成的。我現(xiàn)在個頭不高,可能是那時老摁著不被人注意,要伏低伏小的緣故,也或許我講不了普通話,嚴重的陜西口音別人聽不懂和不完全聽得懂,慢慢挫敗了我講話的欲望和積極性。之所以來澳門大學講話有壓力,是我來自內地的農村,寫的作品絕大部分是鄉(xiāng)土文學,而在澳門講鄉(xiāng)土,覺得不適宜,有些荒唐。

      可既然來了,身不由己,不講不行,那就講當下漢語文學寫作這么個話題。我首先強調的是,我是農民的兒子,我是從西北一個偏僻的小鎮(zhèn)走出來的寫作者。我的作品大部分是寫鄉(xiāng)土,雖然鄉(xiāng)土文學這個概念產生了百年左右,而我寫的僅僅是中國內地這三四十年重大變革大轉型期的鄉(xiāng)土文學,又都是以我的個體寫作和個體認識來講的。

      我是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寫作,那時還年輕,個頭很小但志氣很大,形象丑陋但激情滿懷。到了現(xiàn)在,已經是老頭了,皮肉松弛,頭發(fā)脫落,眼睛見風流淚,一日不刮臉面目全非,一周沒有吃藥那成了怪事。三十多歲時我便是文壇著名病人,那時吃的中草藥,相當于三四個麥草垛,身上打點滴的針眼,如楊七郎萬箭穿身。到了六十歲生日那天,我檢討我用過的紙,是可以毀掉一座山林和一河灣蘆葦。十年前,我仍不服年齡,還激情鼓蕩著給一位女熟人寫過兩句詩:才子正半老,佳人已徐娘。而如今呢,雖然還在忙碌,雖然還在蠻有沖動地寫作,但身體的毛病在不斷出現(xiàn)。原先是靈魂決定著身體,現(xiàn)在身體開始決定起靈魂,再沒有了那才子正半老、佳人已徐娘的調侃,而體會到了古人的“相對無言君且去,有情明日抱琴來”。

      從年輕時一直到現(xiàn)在,無數(shù)的采訪者都問過這樣的問題:你為什么寫作?每一個時期我都有不同的回答,比如:我愛寫作。比如:我別的干不了,我只能寫作。比如:我經歷過太多的饑餓、寒冷、歧視、屈辱和政治活動的折騰,我要把我的記憶寫下來。比如:我有責任把這個時代記錄下來。六十歲以后,別人再來問我,我說,寫作可以讓我知道神的存在,我在寫作的過程中才能與神溝通。我這不是矯情或故弄玄虛,這是我真正的體會。我的意思是說,到了這個年紀是知道了生命的意義和寫作的意義,而一切寫作其實都是神在借用你的手。

      我這六十多年,經歷的事情是多。內地有一句話,說:吃喝嫖賭不能偷,坑蒙拐騙不能抽。說只要你不去偷人,不去吸大煙,別的什么都可以干,也不失一個好人。我是遵守這個教導的。僅經過的國家主席就七位。而中國內地的幾十年來的改革開放,大家都知道,那是天翻地覆的變化,真正的風云變幻的大時代,經濟的大力發(fā)展,物質的極其豐富,這使像我這樣年紀的人體會非常深刻。但是,這幾十年又是中國社會矛盾最激烈沖突時期,人性中的各種元素集中爆發(fā)時期。所以,中國內地奇奇怪怪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每日都發(fā)生,只要你能想到的什么,現(xiàn)實中就有了什么。它的新聞最多,新聞又常常是大新聞。借用外國一位名人的話,就是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就在這個社會大變革大轉型期,我度過了我生命中最旺盛的階段,也度過了我寫作最旺盛的階段。我生存于這個時期,這個時期的社會就是我寫作的全部背景。

      中國內地的文學,在大變革大轉型之前,它更多地受政治和宣傳的影響,它呆板、僵硬、概念化。改革開放以后,對外來文學的沖擊和接受,其程度比經濟更激烈、更徹底、更快。它如一條河流過了大地,河或許并沒想著改變大地,但河流過著它,清洗著它,滋養(yǎng)著它,一切該改變的都改變了。首先是文學觀的改變,文學到底是什么,它對于人類有什么作用,它寫什么和怎么寫,我們在顛覆著、改造著、修正著以前的觀念,以新的思維新的目光來審視我們的社會現(xiàn)實,來評判我們活著的意義。真正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出現(xiàn)在中國內地,受到全社會的歡迎,其成就超越了建國到改革之前的十七年,也超越了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但是,這幾十年里也不斷地有不同的聲音,有人在質疑:為什么你們的作品里有那么多的揭露,那么多的批判,那么多的陰暗、丑惡甚至暴力和性?我在許多場合講過品種問題,我們一方面社會在大進步、物質在大豐富,一方面各類矛盾、沖突如此激烈、如此復雜,我們的社會就是這樣一個品種,而我們在這樣品種的社會里生活著,也就形成了我們的品種,我們的文學自然而然就是這品種的社會中,我們的文學品種。大風到來,所有的樹都在搖動,所有的人都在潛伏。山洪暴發(fā)的時候,河水是不清亮的,水面上是一層殘枝敗葉死貓死狗,水下滾動的石頭也是粗糲的。

      我們在寫什么?我們就寫這樣的時代,就寫這樣的社會,就寫中國內地人是怎么生活的,寫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寫在這種時代、社會中人性是如何復雜地變化。我們常說“見識”這個詞,“識”就是我們的見解,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觀點。作家的大與小,高與低,就取決于這個“識”,世上凡成大事的都是這個“識”在起作用。正因為這個“識”,每個作家都在關注著這個時代,力求把握著這個社會,進行著各自特立的思考。可以說,在這幾十年,沒有現(xiàn)在意識的作家是難以立足的,沒有自己的思考的作家是難以立足的。即便社會給你提供了這么豐富的寫作素材,沒有“識”,你不知道你該去寫什么,有了“識”,就不是你去找寫作素材,而是寫作素材來找你。當然,寫什么重要,怎么寫也重要,前者關于膽識和趣味,后者關乎于聰明和技巧。寫作畢竟是一種技藝,最終都要落實到文字上。

      河流永遠是新的,河床基本上不動,當河水來自遠方,可以是西方的,是別的民族的,但它一定是在本民族的河床上流過。我們關注著全世界,更關注著我們的國家,既欣賞著人家的政治體系、人文建設、價值觀,更關心著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關心我們優(yōu)秀的或不優(yōu)秀的東西。這就如我家的孩子學習一般,鄰居的孩子學習優(yōu)秀,鄰居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我家的孩子普通高校也沒考上,我是笑著臉向鄰家祝賀,詢問他們是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但我并不會拋棄我家的孩子,我還得去關心他,愛護他,讓他汲取教訓明年再考。

      每個作家因其天生的能量不同,后天所處的環(huán)境,所接受的營養(yǎng)不同,雖然都在努力,都在希望能寫出匹配這個時代的作品,但作品總是千差萬別。在我漫長艱難的寫作生涯中,我有這樣的體會:我們所寫的一切故事,都是在時代和社會的背景前所發(fā)生的故事,故事是單純的、明晰的、靈巧的,背景卻一定是龐大的、復雜的、混沌的。文學不是政治的、宣傳的,甚乎觀念的,但世上沒有純而又純的文學,文學有文學的大道。栽樹的時候,如果把樹根在水里洗得干干凈凈,那樹是栽不活。人類的主要食物是小麥和大米,可以有各種蔬菜瓜果和營養(yǎng)品,但如果人只吃蔬菜瓜果和營養(yǎng)品,人可能就變成了兔子。小麥和大米永遠是人類的主食。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的寫作就是為這個時代的,批判那些丑惡,張揚那些美好,安妥我們的靈魂,使我們的生命圓滿。如果做不到這些,那就真實地記錄這個時代,留下我們的真正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給后來人。至于怎樣使我們所寫的故事能表達出這個時代的意義,那就是如你在門口栽了一株花,花開得很鮮艷,香氣濃烈,當然這花是你的,但所有人經過你家門口了,所有人都看見了鮮艷,聞到了香味,這花是你的,也更是所有人的。再舉個例子,你坐在大巴車上外出旅游,早上六點出發(fā),到了九點你讓司機停車,說你餓了,是不是大家都下去尋飯店吃飯。司機是不會停車的,車上的人也不會同意停車的。而到了十二點,你說肚子餓了,停車去尋飯店吃飯吧,司機會停車的,車上的人就響應你。寫作也是如此,你所寫的不是你個人的饑餓感,你要寫出所有人的饑餓感。而當你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民族的,或社會的、時代的命運在某個節(jié)點上契合了,你寫的這個節(jié)點上你個人的命運就成了國家的、民族的,或社會的、時代的命運,這樣的作品就是偉大的。

      這幾十年中國的文學,應該說成就最突出的還是鄉(xiāng)土文學。鄉(xiāng)土文學在三四十年代有魯迅式的,在五六十年代有紅色式的,魯迅式的鄉(xiāng)土文學是俯視的批判和吶喊,是精英的眼光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紅色式的鄉(xiāng)土文學是仰視的迎合和歌頌。到了我們這一輩,所寫的鄉(xiāng)土文學當然有魯迅式的和紅色式的鄉(xiāng)土文學基因,但遺傳著,也變異著。馬是馬,驢是驢,馬生下來的是馬,驢生下來的是驢,而馬和驢交配生下來的卻成了騾子。

      我們反對的農村不再是魯迅那時的農村,也不再是紅色鄉(xiāng)土文學那時的農村。十多年前,我還感慨,中國的一切革命都是土地革命啊。寫過一篇長散文《一塊土地》,說的是在某個城郊的一個村莊里,農民是如何貧困,而有一個人省吃儉用,積攢錢財,把別人的地一畝一畝買回來,后來就形成了一大塊地,有十八畝,他就成了地主。這就是建國前。到了一九四九年,政權建立了,這十八畝地被收沒,強行收沒分給了貧農,這就是土地革命。到了五十年代后期,這十八畝地又收上來,變?yōu)榧w所有,這就是公社化。七十年代末,這十八畝地又分下去,這就是改革開放開始了。到了二〇〇〇年,城市擴大,搞經濟開發(fā)區(qū),這十八畝地又征收上來,這就是要走城鎮(zhèn)化道路了。十八畝地永遠是十八畝地,這么分分收收,上上下下,每一次就是中國的一場革命,每場革命,出了多少英勇事跡,也發(fā)生了多少悲慘故事,甚至死了人?,F(xiàn)在我們可以說,何況去關心世間的陰謀、仇恨和英雄主義。但我們就是這么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我們讀一些史書,??吹桨l(fā)生重大事件時,都要以殺人祭天的,而后來沒有這種儀式了,卻發(fā)現(xiàn)凡是有大的工程,比如修一條路,建一座橋,蓋一座樓房,沒有不發(fā)生死人事故的,其實這就是另一種方式的祭奠。這種土地上的革命,我們都是身在其中過來的,至于還向什么方向發(fā)展,似乎都朦朦朧朧,又似乎混沌不清。當我們預感到農村要衰敗,傳統(tǒng)文化要式微;可我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種衰敗式微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我是每年都要到鄉(xiāng)下去跑動,我要到的是邊遠的農村,大量的村莊都荒蕪了,沒有人,沒有狗,沒有雞,當然也沒了跟著人一直過來的老鼠和蒼蠅。在西安,我又接觸了很多來自農村的年輕人,我的家族里,那些堂兄堂弟的兒子和孫子,他們也全來到西安打工,他們生活十分艱苦,但沒有一個想要回去,即便在城里每日只吃方便面,就是不回去,他們經見多了,思維發(fā)生了轉變,也無法再能回去。這就是當下我們面對的鄉(xiāng)土。從理性上我在說服自己:走城鎮(zhèn)化道路或許是中國的正確出路,但從感性上我卻是那樣的悲痛,難以接受。這如同我們的父母身患重病要去世,也明明知道人總是要死的,死了就帶走了疼痛,帶走了病毒,帶走了恐懼,可父母真的死了,我們的悲苦是什么勸說和安慰都不起作用。面對著這樣的現(xiàn)實是贊歌還是挽歌,我是兩難,我是慌張,我是無語,我是舉著長矛要尋找敵人,我尋找不到,不知道誰是敵人,我是魯迅小說中的祥林嫂,要想給誰訴說,似乎沒有誰肯聽訴說。我有時想,我是不是個保守派,不識時務?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我無法改變我農村的基因,小時候吃慣了母親給我做的面條,我的胃從此記憶深刻。當我在外邊吃慣了世間所有的山珍海味,但內心深處還是想吃母親給我做的面條。母親去世了,我再也吃不上那最好吃的面條了,我能不淚水長流?我的胃就是有著母親做的面條的記憶,我無法把我的胃割去。所以說,當下的農村現(xiàn)實,它已經不是肯定和否定、保守和激進的問題,寫什么都難,都不對,因此在我后來的寫作中,我就在這兩難之間寫那種說不出的也說不清的一種病。這種病之所以難以被人理解,是隱秘的,這如同失戀的人在看到別人的婚車、失孤的人在看到別人的孩子的那種感覺。

      這樣的寫作肯定是不時尚的,讀者更樂于接受那種荒誕故事離奇寫法又極端的作品。這種閱讀,中國歷來就有,它也符合人性的好奇獵怪的特點,所以《三國演義》《水滸傳》遠比《紅樓夢》讀得普遍。而我們在新的鄉(xiāng)土狀態(tài)下的兩難寫作,它的那點無奈的蒼涼的又隱秘的病,是沒有傳奇和熱鬧的,但我覺得這偏是我們愿意寫的,想寫的,把它寫出來,讓后人知道歷史的節(jié)點,或許能了解我們的心結。就像我們現(xiàn)在讀李煜的詩,體會到亡國的心結,讀李商隱的詩,體會到愛情的心結,雖然我們無法知道李商隱所愛的是哪一個佳人,愛的結局是樂是悲,但詩觸動了我們的神經。在這個世上,什么都可以變化和改動,唯有不變不動的是感情。所以,我們的鄉(xiāng)土寫作留下的就是一個歷史的節(jié)點,就是這個歷史節(jié)點的心結。

      我再次要說,社會形成了這樣一個品種的社會,這樣品種的社會也就造就了這樣品種的我們和我們寫作的品種。

      鄉(xiāng)土寫作的難是我們常常尋不準我們的位置,也不了解我們自己,而且不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了解自己,煩惱和焦慮就隨之而生。心身安寧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而我們總是身不安心不安。寫作也正是一種求靈魂安妥的工作,現(xiàn)在卻又折磨著自己不能安寧。路燈給路照了光明,路燈又擋了路。這竟成了我們這一批作家的可憐的命運。

      (此文為賈平凹于2017年3月22日

      在澳門大學的講座)

      猜你喜歡
      文學時代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文學陜軍”溯源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18
      壯麗七十載奮斗新時代
      陽光(2020年6期)2020-06-01 07:48:36
      壯麗七十載 奮斗新時代
      陽光(2020年5期)2020-05-06 13:29:18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HANDS OFF THE WHEEL
      對“文學自覺”討論的反思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2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洮南市| 清丰县| 太保市| 博兴县| 阳泉市| 长垣县| 阜宁县| 洛川县| 桐城市| 宁津县| 扬中市| 特克斯县| 黄平县| 旬邑县| 乌恰县| 彭州市| 凌海市| 雷州市| 鹤岗市| 娄底市| 那坡县| 杭锦后旗| 丹棱县| 台东县| 光泽县| 右玉县| 都兰县| 澄城县| 廉江市| 昆山市| 阿鲁科尔沁旗| 阿拉善右旗| 右玉县| 阿荣旗| 新宁县| 安溪县| 霍城县| 新乐市| 河南省| 榕江县| 开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