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露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充實著思想的江河?!庇纱丝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建設一個書香詩意的班級呢?
一、精心布置書香教室
每學期,我總是發(fā)動孩子們一起精心布置教室,自主設計墻報。墻報上記錄著學生的成長足跡,分“知識加油站”“手抄小報”“雛鷹爭章”三大板塊。窗戶旁張貼著漂亮生動的標語,如“書香班級,詩意童年”“博覽群書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等。教室后面建有讀書角,放著學生們自愿捐獻的課外書和學校的流動書箱。班級圖書角成了孩子們的精神家園,有專人管理。
二、把孩子們引入到閱讀的意境中
一年級的孩子們剛剛學會認字,我就利用每天的自學課時間為他們讀繪本故事。漸漸地,孩子們就喜歡上了聽故事,也喜歡上了讀書。為了讓孩子們知道老師是酷愛讀書的,我和他們一起比賽,孩子們可來勁了,讀得更認真了。
為了讓學生多閱讀,我曾經試過不少辦法,比如:每看完100頁書,就來交換一張讀書卡。到時,我挑選其中一個片段讓他當場讀。這僅僅是一種手段,但卻是一種滲透語文能力的訓練,即概括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就這樣,我一步一步地把孩子們引入到閱讀的意境中。
三、經典和誦讀完美結合
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
我在教室黑板的左邊一列寫著精心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成語、諺語、歇后語、古詩等。每天早自學、課前三分鐘讓學生或者朗讀,或者背誦,來感受語言的魅力。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結合語文教材誦讀一些精典片段、名言警句。
對于詩歌中蘊含的深意,我并沒有做太多的解釋。我只是陪著他們響亮地、愉悅地大聲讀。我相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在實踐中習得的,遠比我強迫灌輸的要持久深刻。
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提高了,表達能力也隨之提高。從一年級開始,我就鼓勵孩子們多讀多寫,除了每人一本的日記本,還有每組一本的循環(huán)日記,充分發(fā)揮學生團體的力量。
四、家校合作,閱讀有保障
孩子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學校,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情況,我通過電話、書信、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系。我也試著給家長發(fā)短信。一年級是養(yǎng)成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期,我?guī)缀跆焯旖o家長發(fā)短信:建設讀書型的班級,做讀書型的學生,也希望家長能成為讀書型的父母;與家長討論教育孩子的熱點問題等。假期時,我也跟家長保持聯系。比如,表揚誰暑假第一周就看了什么書;誰今天去了書店、圖書館看書。
時間久了,家長們也會給我回復短信,真誠地跟我交流。鐘玥起媽媽來信咨詢:“在老師的引導下,鐘玥起已經愛上看課外書了,但只愛看童話類、故事類的書怎么辦?”李晨爸爸說:“袁老師,你真敬業(yè),對學生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孩子交給你,我們非常放心?!比绱?,我與家長也就心心相通,工作亦得心應手。
(作者單位:華容縣馬鞍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