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占香
目前,我國高校應用寫作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只講理論知識、不注重實踐應用的弊端,這一問題在講話稿中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本文從語言基本功、角色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講話稿的寫作特點
作為一種常用的事務文書,相對于應用寫作的其他文種,講話稿是一個難度相對較大、實踐性非常強的文種。其務實性要求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聯(lián)系實際,體現(xiàn)出政策和理論水平,用語莊重嚴謹;其可聽性要求以講話人的聲音為媒介,以聽眾為對象,注重表達效果,用語講究通俗易懂;號召性則需要通過話語表達使聽眾在感情上產生共鳴,在理智上接受,應注意氣氛的渲染。這些都對講話稿的寫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從講話稿的寫作反思高校應用寫作教學
一直以來,講話稿的寫作都是應用寫作課的重中之重。但這一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如此緊密的文種在教學中很難達到較好的效果。一方面,由于教師本身就缺乏相應的社會實踐經歷,對教材照本宣科,列舉一些蒼白無力的案例,理論大于實踐;另一方面,學生認為講話稿距離自己的生活很遠,沒有相應的環(huán)境與氛圍,很難有切身體會,自然也就寫不出出彩的文章。
通過對講話稿的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訓,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講話稿的寫作中存在著很多不足,而這些不足恰恰像一面鏡子,折射出高校應用寫作課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語言表達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口頭和書面兩方面的表達能力,寫一篇成功的講話稿必須同時具備這兩方面的能力。具體說來,應滿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信、達、雅,即用詞準確、表達流暢、莊重得體。除了要分清近義詞之間的差別、避免使用詞義不確定的詞語、語句要合乎語法與邏輯等基本要求外,更應學會根據(jù)具體的場合選擇合適的語言風格,何時使用明白易懂的口語詞,何時使用嚴謹莊重的書面語,即如何使用得體的語言。學生在寫講話稿時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不會使用得體的語言。如果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在寫講話稿時,很多學生很難準確把握詞語使用的分寸。所謂得體指的是語言應適用不同文體和場合的需要,選擇適當?shù)拇朕o、語氣和語調等,講究分寸適度。講話稿的可聽性就決定了其語言必須根據(jù)場合和聽眾的變化隨時調整語言風格。用語應當符合行文關系,體現(xiàn)出作者的地位與身份。如講話對象是上級,用語應尊重簡要;是平級,則應體現(xiàn)出誠懇配合,自愿協(xié)作的態(tài)度,用語謙和禮貌;是下級,則應注意用語明確具體,分寸得當。
表達是應用寫作過程中關鍵的一環(huán),能否正確表達是應用文寫作的關鍵。應用文有著鮮明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要想達到目的,在寫作時就應該注重針對性,即內容的針對性和明確具體的授受對象。對象不同,語言風格也不相同。例如,求職信的閱讀對象是用人單位,用語應誠懇真摯;廣告的受眾對象是消費者,用語允許適當夸張,但又不能產生誤導;祝酒詞的對象是開放性的,用語則應面面俱到,講究分寸。
教師只有幫學生把好語言關,教會學生如何選擇合適的表達語體、掌握應用文的語言技巧、運用恰當?shù)乇磉_方式,才能為應用文寫作打下牢固的地基,寫出真正優(yōu)秀的應用文。
(二)角色意識欠缺
講話是一種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無論是布置工作還是動員總結,都需要有一定的號召力和感染力。講話稿需要能把講話者的思想和感情傳遞給聽眾,使聽眾在感性上達到共鳴,理性上得到認可,以發(fā)揮鼓舞、教育作用。這就要求講話者在動筆之前就要有相應的“角色”意識。
“角色”意識是指從事某一職業(yè)的人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能自覺地按照角色的行為規(guī)范來衡量與調節(jié)自己思想言行的心理活動。應用文文種的多樣性決定了學生必須具有強烈明確的角色意識,這也是應用文寫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要寫好講話稿,尤其是領導講話稿,角色意識尤為重要。
而這一點也恰恰是學生寫作時遇到的攔路虎。畢竟,從單純直接的學生到沉穩(wěn)老練的領導者,可謂是冰火兩重天。兩者之間的差別也不僅僅是年齡,更重要的是生活的歷練和心理的成熟。要讓學生寫好一篇領導講話稿,但這一點就很難逾越。缺少角色意識,文章肯定寫不好,具備了角色意識,文章也不一定能寫好。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秘書人員在寫領導講話稿之前需要做那么多的準備工作了。
以“2003年國考試題”為例,很多學生之所以不會使用得體的語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講話者的身份角色意識不強,定位不準。
假設給定資料B中煙花廠爆炸事故發(fā)生三天后的現(xiàn)場。作為當?shù)卣沙龅氖鹿收{查處理的負責人,面對職工、死傷人員家屬和有關干部的講話。
在動筆之前,首先應明確講話者的身份為“當?shù)卣沙龅氖鹿收{查處理的負責人”,應注意 “政府”“事故調查處理”和“負責人”三個信息點?!罢敝钢v話者所說的話和表達的態(tài)度和立場代表的是上級政府,具有權威性;“事故調查處理”告訴人們的是講話者的主要任務是調查并處理此次事故,職責范圍明確具體;“負責人”指講話者全權負責此次事故,責任主體明確。明確了以上幾點,學生在動筆之時就會將自身置于虛擬的情境之中,將自己本來的學生身份替換為代表政府的負有重大職責的領導者,從說話的語氣語調到一言一行都會謹慎小心,處理和解決問題時能脫離學生的幼稚與單純,從大局出發(fā),思慮周全,從而順利地解決問題。動筆之前如果再觀看一些與此內容相關的影視文學作品或優(yōu)秀范文,使學生身臨其境,體會講話者的情感起伏和心路歷程,寫作效果會更好。
之所以會出現(xiàn)學生角色意識不強的問題,與教師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關系。應用寫作本來就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角色意識必須貫穿整門課的始終。如果教師只偏重于教授相關的寫作技巧,將學生置身事外,寫作時便會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待問題,很難真正融入角色,自然也就寫不出好的講話稿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實現(xiàn)“角色”轉換。
筆者認為,除去要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以增強他們的“角色”意識之外,在課堂上,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實行應用寫作教學與專業(yè)學習相融合的全新教學模式。應用寫作課上,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之余,還應融入與課堂知識相關的專業(yè)理論知識。例如,講授講話稿時應涉及秘書專業(yè)的相關課程;講授調查報告時應涉及市場營銷專業(yè)的相關知識;講授廣告時應設及廣告學的相關知識,必要時可以邀請專業(yè)教師進課堂。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睂I(yè)融合一方面可以除卻專業(yè)方面的隔閡,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為寫作提供必要的知識支撐,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有了專業(yè)知識做基礎,學生在寫作時便不會再出現(xiàn)因為相關知識儲備不足而缺乏自信、不敢動筆的現(xiàn)象,而是樂于和敢于動筆,從而寫出有內容有價值的應用文。
學生只有真正有了“角色”意識,在寫作過程中才能擺正真實身份和虛擬身份的位置,在動筆之前便已做好角色轉換,進入虛擬情景之中,完成動筆前的心理準備工作。當然,要想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角色”轉換,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三者的通力合作,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錯都會影響最終的成效。
(三)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差
不管是何種形式的講話稿,每句話都必須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言之有物,實用性非常強。尤其是領導講話稿,有時會遇到非常棘手的問題,這些問題顯然已經超越了一個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在校期間的講話稿的寫作并不會直接應用于實踐,但這種寫作練習是非常好的一種能力訓練,也是非常必要的。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應用寫作教學的另一項重要內容。
仍以“2003年國考試題”為例,很多學生都會出現(xiàn)不敢動筆和無從下筆的現(xiàn)象,因為處理這樣重大的事件在他們眼里本是領導的事,這樣的情景距離他們的生活實在太過遙遠。即便提出了處理意見,也往往流于形式,不夠具體,缺少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在對“死傷人員家屬”講話時僅提及“政府會想盡一切辦法保障你們以后的生活”“給予適當補償”等冠冕堂皇的話,沒有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很難穩(wěn)定民心,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在對“有關干部”講話時,照抄照搬一些保障安全生產的相關措施與要求,沒有根據(jù)具體情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提出具體要求,針對性不強,起不到震懾作用,自然也就達不到講話的目的。
無論何人處理此事,都必須注意細節(jié)。在“安全生產無小事”的大背景下,要想妥善處理此事,應注意講話的時間“事故發(fā)生三天后”、地點“事故現(xiàn)場”、講話對象“職工、死傷人員家屬和有關干部”。時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信息點,“事故發(fā)生三天后”,三天的時間,人們已經從驚恐和悲傷中逐漸清醒過來,開始理性看待此次事故;地點是在“事故現(xiàn)場”,爆炸的悲慘情形猶在,對在場的人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沖擊;講話對象分別是“職工”“ 死傷人員家屬”“ 有關干部”三類人,每一類人關注的焦點不同,不能搞一刀切,應根據(jù)各自的實際需要區(qū)別對待,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分析了以上信息點,即便沒有親自處理過類似事件,學生也會把握好尺度,思路清晰地完成講話稿的寫作。
之所以會出現(xiàn)學生在寫作時遇到困難畏手畏腳、不敢下手的情況,固然跟他們的閱歷、成熟度有關,也跟教師的引導有很大關系。教師把寫作技巧傳授給學生,并沒有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合理科學地運用理論知識,并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完成實踐活動,才是應用寫作教學的最終目的。這也是目前應用寫作課的通病。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至少應做到以下三點:
(1)理論課上應加大案例教學的比重,以直觀真實的案例作為素材,為學生作經驗介紹,引導他們正確思考和處理問題。
(2)實訓課上應模擬相關實訓場景,鼓勵學生以舞臺劇或小品等藝術形式反映相關社會問題,從而引發(fā)思考,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
(3)應用寫作課還應在課程設置上增加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學習完相關理論之后,應安排他們進行社會實踐,讓他們帶著問題接觸社會。例如市場調查報告的寫作,就必須具備這一環(huán)節(jié),否則再多的理論知識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這一環(huán)節(jié)操作起來比較困難,一方面零散而專業(yè)性很強的實踐活動管理起來很困難,另一方面很難找到合適的實踐場地或崗位。但是毋庸置疑,這樣的活動一旦實施,便會成效顯著。很多學生在實踐之前還很慶幸不用坐在課堂上聽課,可以自由支配實踐,但事件結束后往往會感嘆:太累了,還不如聽課來得輕松。雖然最終寫出來的文章不見得有多少價值,但實實在在提升了自身的實踐能力。
三、結語
俗話說:“一葉知秋?!睉脤懽鹘虒W是一項偉大而繁瑣的工程,教師應該做好建筑師的角色,一方面要打好地基,擺好一磚一瓦,做好基礎的教學工作,另一方面更應注重工程建成后的使用效果,即教學理論的實際應用成果。應用寫作課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獲得能力的課程,教師如果只教授學生理論知識,沒有將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能力,這門課的講授便是失敗的。筆者以講話稿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為切入點,反思應用寫作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以期發(fā)現(xiàn)教學中出現(xiàn)和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高校的應用寫作課堂。
(廣西財經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財經學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能力項目《新媒體背景下秘書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討與研究》(項目編號:2016JSZXC3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