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亞
【摘要】泰語和漢語都同屬于漢藏語系,于構(gòu)詞法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泰語中存在很多的疊音詞,如“■”(=■簡單)“■”(=■簡單)等,但與漢語中疊音詞不同的是其多應(yīng)用于口語之中,而在文學(xué)作品中卻極少出現(xiàn)。文章通過對漢語和泰語的疊音詞的使用效果進行對比,找出漢泰疊音詞在使用效果上的異同,幫助泰語學(xué)習(xí)者了解泰語疊音詞,并能準確使用。
【關(guān)鍵詞】漢語 泰語 疊音詞 使用 對比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4-0125-02
一、漢泰疊音詞的使用
1.漢語疊音詞的使用
在漢語里,疊音詞的使用很廣泛,不論是在文學(xué)作品中或是日常生活中都會頻繁出現(xiàn),特別是在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如在唐詩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離離原上草”,“離離”即繁茂的樣子,“迢迢牽牛星”,“迢迢”即遙遠之意。在文學(xué)作品中使用疊音詞可以使文章念起來更朗朗上口,更具韻味,也利于它的口頭傳播。除此之外也用于口語中,如“遮遮掩掩”,會用“你有什么就拿出來,別遮遮掩掩的?!薄奥掏獭保覀兂Uf“你走路總這么慢吞吞的?!薄八顾刮奈摹保覀円话銜f“你這人一看上去就是斯斯文文的”。
2.泰語疊音詞的使用
在泰語里,疊音詞的使用不像中文的疊音詞那樣是書面語比較多,反而在口語中較多,疊詞在泰語口語中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如“■”對于這個詞我還一知半解,“■”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終如竹籃打水一場空。在泰語里,疊音詞比較通俗易懂,而且很多詞匯都是從農(nóng)業(yè)活動中發(fā)展出來,所以泰語的疊音詞幾乎都是口語化的。同時在泰語中也有固定搭配,但多是四音格詞,如:■。
二、漢泰疊音詞的使用效果對比
1.漢泰疊音詞在描寫人狀物時對比
在漢語里使用疊音詞描寫人狀物,有表現(xiàn)喜愛、贊許的感情色彩。
如:她的歌聲甜甜的,好似那蜂蜜。
在泰語里使用疊音詞描寫人狀物比較少,多是重疊詞描寫人狀物。
2.漢泰疊音詞在描寫聲音時的對比
用疊音詞描寫聲音,能夠展示出栩栩如生的畫面,給人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真的能夠聽到聲音,給人產(chǎn)生遐想。
如:“那些房子都是外頭下雨,里頭也下雨,外頭雨停了好半天,里頭還在滴滴嗒嗒”
在清晨的森林里,總是能聽到各種鳥兒嘰嘰喳喳的叫喊聲。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醉翁亭記》)
在泰語里,也有很多這樣的疊音詞,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如:■哩哩啦啦的下雨■轟隆隆的雷聲■小狗嚶嚶的叫聲■咕咕的雞叫
3.漢泰疊音詞在表達情感時的對比
在漢語里,通常在文章中使用了疊音詞,會使文章更具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種特殊聽覺感受的感覺,增強語言的感染力,使讀者在讀的時候感覺到作品的氛圍,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如:納蘭性德在描寫自己的愁緒是寫到“風(fēng)淅淅,雨纖纖,難怪春愁細細填?!保ā冻鄺椬印わL(fēng)淅淅》)
描寫對家鄉(xiāng)的愁緒“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
對凄涼環(huán)境的描寫“凄凄切切,慘淡黃花節(jié)?!保ā肚迤綐贰罚?/p>
張仲素描寫的離別之情“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春閨思》)
“細細”“茫?!薄捌嗥嗲星小薄把U裊”“青青”這些疊詞的使用都更加凸顯了作者的愁緒,使讀者感到作者的那深深的愁思。
在泰語里,疊音詞的使用基本都還是在口語中,文學(xué)作品中還比較少的使用疊音詞,但其中使用疊音詞,一般是有強調(diào)作用或數(shù)量的增加。
如:■孩子們正在玩球
■這種鬼話不值得聽
■他是那種做事半途而廢的人
在泰語里部分名詞重疊起來就變成了復(fù)數(shù),形容詞的重疊有強調(diào)之意。
■ ■(如此清澈的小聲,讓我想到也只有孩子做得到)。
■ ■(是 什么讓我們對生活滿意,即使生活里充滿了苦難)。
參考文獻:
[1]房瑞榮.《漢語疊音詞典(上)》[M].濟南:濟南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40-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