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利萍
【摘要】每天早晨在門口迎接孩子來園,大部分孩子都很開心來園,但也有一些天天回園哭鬧,幾個月都沒有進步現(xiàn)象,人人都說獨生子女毛病多,應對挫折能力差,但有沒有想過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呢?孩子是一張白紙,問題出在拿畫筆的人身上。正是家長和老師的有意無意的過度關注和保護,導致了今天的局面。因此教師必須要清醒認識到,挫折未必總是壞事,關鍵在于對挫折的態(tài)度。
【關鍵詞】挫折教育 自信心 需要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4-0047-02
不少獨生子女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衣、食、住等,而忽視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勞和向困難挑戰(zhàn)精神,而這些“精神上的東西”,正是適應社會高速發(fā)展,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所必須的,也是孩子心理發(fā)展所需要的。因此我們要重視挫折教育。
一、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的可能性
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是可能的。幼兒有一定的體力,有一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也具備一定與人交往的能力,這就使幼兒有可能去面對一定的困難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一些困難。在一次春游中,我隨同小班的小朋友帥帥去春游,去時很興奮,可回來的路上,帥帥說:“老師我很累了,你背我一下。其他幼兒也附和著,都用期待的眼光看著我,希望我也能幫他們一下,娜娜卻說:“我才不要呢!我自己會走?!蔽荫R上想到這是一個挫折教育的好機會,就對帥帥說:“帥帥想當解放軍,解放軍最不怕苦了,我們像解放軍一樣,不怕困難,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比賽,看誰最棒,能堅持到底。”帥帥一下子來勁了,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同時也感染和帶動了其他幼兒。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絕大數(shù)困難依靠幼兒自己的努力是能夠克服的。
二、幼兒挫折教育的培養(yǎng)
(一)真實感知,細致引導
幼兒在生活和學習時的確離不開成人的幫助與引導,但如果這種幫助變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缺乏克服困難的心理體驗,一旦因為受到挫折而達不到預期目標就會產(chǎn)生畏難依賴情緒,造成學習障礙。因此,幼兒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兒的依賴性。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面對現(xiàn)實的機會,讓他們意識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的。
(二)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機會
幼兒的活動范圍有限,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進行挫折教育的同時,還要注意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和機會,讓幼兒得到各方面的鍛煉。如讓幼兒到暗房子里去取東西;和小朋友鬧矛盾怎么辦;游戲時引導幼兒走“獨木橋”爬障礙物等等。在孩子遇到困難退卻、逃避的時候可以有一些批評,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當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時候,家長還是需要給孩子適當?shù)墓膭?,給他們面對挫折的勇氣。
(三)樹立榜樣、增強信心
幼兒最喜歡模仿,也是容易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身教勝于言教。因此,成人碰到困難和挫折時,一定要冷靜,勇敢。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幼兒摔傷,擦傷等情況。這時,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平靜地對幼兒說:“沒關系,老師和你一起到衛(wèi)生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被蛘哒f:“沒關系,很快就會好的?!崩蠋熯@樣的行為給幼兒很好的暗示,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學會怎樣坦然地對待挫折,怎樣勇敢地面對未來。同伴的榜樣力量也是無窮的。
(四)鼓勵、贊揚、改變幼兒的受挫意識
自信心是一種強大的內(nèi)部動力,幼兒只有不斷得到鼓勵,才能在困難面前淡化和改變受挫意識,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師要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衣服自己穿脫,自己進餐,獨自就寢等。一旦幼兒取得進步后,我們不妨說“你一定能做好”、“你一定會成功的”、“你很能干”“繼續(xù)努力”等等。
(五)為幼兒創(chuàng)設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與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兒發(fā)現(xiàn)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群體中,幼兒往往會經(jīng)歷一些挫折,如觀點不一致。這樣他必然要在不斷的磨煉中學會如何友好相處,如何合作,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這種磨煉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三、結(jié)束語
總之,教會幼兒面對挫折,戰(zhàn)勝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關鍵是順其自然,順應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幼兒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兒能獨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獨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縱和遷就的行為都會造成幼兒的依賴思想,要讓幼兒在體驗中認識挫折學會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本領。
參考文獻:
[1]挫折教育與幸福品質(zhì),《三九健康網(wǎng)》
[2]讓孩子受點挫折又何妨,《幼兒畫報,新華網(wǎng)》
[3]情商、健商、財商和美商,《自然與人》
[4]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自救能力,《幼教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