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玲 王婷婷 馬藝菡 李倩 王真真 王銳 楊文帥
觀察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最理想的材料是洋蔥鱗葉的表皮細胞。該材料取材方便,制片容易,可以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識點。
1 儀器和材料
1.1 器材
光學顯微鏡、解剖器、載玻片、蓋玻片、吸水紙、培養(yǎng)皿、雙面刀片、蒸餾水、滴管、質量分數(shù)為0.1%的中性紅溶液、質量分數(shù)為30%的甘油、物質量濃度為0.5 mol/L的NaCl溶液、紫皮洋蔥。
1.2 方法和步驟
制片過程——撕取表皮。取一紫色洋蔥鱗莖,用水果刀分成4份,剝下外層新鮮的肉質鱗葉,分別撕取鱗葉內外表皮,撕開的一面朝上,迅速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用鑷子將洋蔥表皮展平,先使蓋玻片的邊緣與水平面呈45°接觸水滴。然后再慢慢地降低蓋玻片,當水漫過蓋玻片的1/2并超過洋蔥表皮的位置時,慢慢放平蓋玻片。將制作好的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并用中性紅染液染色。
先用低倍物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像一層網眼,細胞排列緊密,沒有胞間隙,呈長方形,選擇最清晰的幾個細胞放在視野的中央,換高倍物鏡觀察。使用高倍鏡時要注意:① 用細聚焦器(限于高倍物鏡下用)調好焦距,細聚焦器可以使厚度上不同部位分別成像,使細胞具有立體感;② 調節(jié)光圈,使進入物鏡的光線適當。仔細觀察細胞結構。
細胞壁是無色透明的,上下兩層不能看出來,只能看到細胞的側壁,看到的細胞壁為相鄰兩個細胞共有,調節(jié)細聚焦器和后虹彩光圈,可發(fā)現(xiàn)兩個相鄰的細胞壁上有相對凹陷的紋孔對(圖1,圖2)。
細胞質是緊貼細胞膜的一層無色透明的膠狀物,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到,因為被擠到四周成為一薄層,僅在細胞兩端比較明顯(圖1)。把視野調暗,可見細胞質中有細小的白色體和線粒體顆粒。光學顯微鏡分辨能力有限,只能看到這些結構的輪廓。
細胞核是沉沒在細胞質中的折光性強的卵圓形或圓形小球體,在成熟的細胞中總是位于細胞的邊緣,緊貼細胞壁(圖3)。如果細胞核貼近細胞的側壁,只能見到核的側面觀;如果緊貼細胞的上壁或下壁,可見細胞核的正面觀。細胞核中發(fā)亮的小顆粒是核仁,如果細胞破裂,核和質均外流,則觀察不到細胞核;如果鱗葉取材靠外,原生質體解體,也找不到細胞核。
成熟的表皮細胞中,常有一個或幾個大的液泡,占據(jù)細胞90%以上的體積,細胞質被擠成一個薄層,細胞核被擠到細胞的邊緣。用0.1%的中性紅染液(水溶液)染色,可以把液泡染成紅色(圖4),并可鑒定細胞的死活。由于洋蔥鱗葉內表皮容易與肉質分離,有的表皮細胞已經死亡,因此可以看到視野中著色程度不同的細胞(圖5)。
花青素是溶解在細胞液中的色素,是細胞常見的代謝物質,成均勻分布的溶解狀態(tài),用紫皮洋蔥鱗葉外層表皮做成臨時裝片,可見花青素溶解在細胞液中,不同于有色體的顆粒狀結構(圖6,圖7)。
質壁分離觀察:將洋蔥表皮臨時裝片用物質的量濃度為0.5 mol/L的NaCl溶液進行??梢娂毎诎l(fā)生質壁發(fā)離時,質膜和細胞壁還是聯(lián)系的(圖6)。這可以使得質壁分離的細胞在吸水時還能質壁分離復原。
用中性紅染液染色的裝片,再加上NaCl溶液處理,可以使得細胞膜和液泡膜輪廓更清晰(圖8)。
晶體:取洋蔥外部膜質的鱗葉剪成3~5 mm2小塊,用30%的甘油浸泡軟化15~20 min,制成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表皮細胞內有柱狀的單晶(圖9、圖10)。換高倍鏡,調節(jié)光圈和細聚焦器,可以看到細胞壁上的紋孔。
2 討論
植物學實驗中,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是必做實驗項目。在實驗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找到典型的細胞是有些困難的,使得許多學生對細胞的基本結構難以形成清晰的認識,對細胞結構的標注時常出現(xiàn)錯誤,特別是液泡和細胞質的標注。本實驗用中性紅染液將液泡染色,用NaCl溶液進行質壁分離,可以清晰地觀察液泡膜和質膜,實驗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中性紅是一種低毒性染料,可以鑒定細胞的死活,可以把活細胞的液泡染成紅色,細胞質和細胞核不被著色;而死細胞的液泡不被染色,細胞核和細胞質被染成紅色。中性紅是一種弱堿性pH指示劑,變色范圍為pH6.4~8.0(由紅變黃)。在中性或微堿性環(huán)境中,植物的活細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紅并排向液泡中,由于液泡在一般情況下呈酸性反應,因此,進入液泡的中性紅便解離出大量陽離子而呈現(xiàn)櫻桃紅色,原生質和細胞壁一般不著色。死細胞由于原生質變性凝固,細胞液不能維持在液泡內,因此,用中性紅染色后,不產生液泡著色現(xiàn)象;相反,中性紅的陽離子,卻與帶有一定負電荷的原生質及細胞核結合,而使原生質與細胞核染色(圖3)。
用洋蔥膜質鱗葉觀察晶體的結構,取材方便,效果明顯,并且充分利用實驗材料,充實豐富了實驗內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萌.對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改進[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4,(7-8).37.
[2] 周儀.植物形態(tài)解剖實驗[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 高信曾.植物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阮維斌.石雪芹.王義杰等.利用洋蔥鱗葉表皮細胞觀察植物細胞結構實驗的改進[J].生物學通報,2011,46(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