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慧慧
【內容摘要】在新課標的不斷改革下,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變化,對于如何讓學生高效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真正的將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一直是教學目標的重點,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接下來從以下三方面激趣式,漣漪頓起;啟發(fā)式,不憤不悱;誘思式,縱向延伸三方面進行詳細的解釋。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課堂提問 思維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作為教師來說,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已不再適用,對于初中知識的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提問的多種形式,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探討知識的源泉,發(fā)掘知識的寶藏,讓課堂教學變得藝術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一、激趣式,漣漪頓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都知道,對于學習這件事來說,很多學生都是迫于當下的現(xiàn)實而無法抗拒的一種被動學習,面對枯燥乏味的學習,他們都產(chǎn)生了厭倦的心理,所以老師應該有一個很好的引導,將學生帶進知識的海洋,沉迷于興趣之中。
在初中的數(shù)學教學中,更是如此,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有了自己的看法,我們在教學中,采用合適的方法變得更加重要。比如說,我在講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圖像解法在實際應用八年級53頁之前,我會講一個具體的實例進行提問,小張準備將平時的零用錢節(jié)約一些儲存起來。他已存有50元,從現(xiàn)在起每個月節(jié)約12元。小張的同學小王以前沒有存過零用錢,聽到小張在存零用錢,表示從小張存款當月起每個月存18元,爭取超過小張。我這時會提出一個問題,半年后小王的存款是多少,能否超過小張吶,同學們可以寫出小張和小王存款和月份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嗎?學生們帶著好奇的心情走進二元一次方程的導入中,于是課堂變得很活躍,他們都想知道小王能否超過小張,首先列出方程組{12x-y=-50,18x-y=0}的解,再畫出兩直線在直角坐標系中的圖像,觀察它們的交點坐標,與方程組的解有什么關系,通過這個例子的導入,學生在課堂上很快就明白了2個一次函數(shù)的圖像有一個交點,而這個交點的坐標就是其對應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通過一定的情境設計,巧妙的提問,將學生引入當天要學習的知識當中,不僅避免了學生面對枯燥乏味的數(shù)字時的逃避,相反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思維也變得靈活起來。
二、啟發(fā)式,不憤不悱
啟發(fā)式教學是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jù)學生認知事物的規(guī)律,通過周密的教學方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引起他們積極思維,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
對于這種教學,其本質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漸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而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解題的步驟,不是為了尋求答案而學習,是為了尋找邏輯而學習。就像我在講梯形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我會首先提出什么樣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有什么樣的性質?進而引出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而對于梯形來說,它也有一些特殊的性質,接下來讓同學們判斷一下這幾句話是否正確?①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不是梯形?②一組對邊平行一組對邊相等的圖形是不是梯形?③一組對邊相等的圖形是不是梯形?④一組對邊相等一組對邊不相等的圖形是不是梯形?⑤對角線相等的圖形是不是梯形?⑥有兩個角是直角的梯形是不是直角梯形?⑦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不是等腰梯形?⑧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不是等腰梯形?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問,讓學生真正的理解和區(qū)分梯形的正確方法,從而使學生了解在做相關題目時候的正確方法。
通過一定的方法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引導,讓學生在一定的數(shù)學知識下對問題的深度進行探討和主動的學習,不僅讓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誘思式,縱向延伸
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認知結構還并不完善,當他們進行獨立思考與自主活動的時候,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出現(xiàn)一些疑惑,陷入困境當中,而在這個時候,教師的引導作用就變得尤為重要。
在獨立解題的過程中,有些題目直接就可以運用已知條件,而有些則不能求解,導致學生思維中斷,或者是解題過程比較繁瑣,很容易出現(xiàn)錯誤。就比如說25的7次方減去512的12次方能否被120整除,面對該題時,很多學生常常無法下手,因為512的12次方能否被120整除沒有公因式,也無法用平方差公式展開分解因式,而我在講課的時候,提問學生25和5有什么關系,他們之間可以互相轉化嗎?這一簡單的提問,學生很快就想到了解題的思路,將25的7次方進行變形,同時將512的12次方也進行變形,這道題的答案很快就出現(xiàn)了。而學生在能否被120整除的地方自然就想到了將式子進行變形,一下子打開了他們的思維,之后再遇到這樣的題目就很快解出來了。
在初中數(shù)學的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很關鍵,對于學生的學習思維習慣和解題思路的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好處,讓學生的學習變的積極主動起來,對于難題也不怕了。
初中數(shù)學是小學數(shù)學和高中數(shù)學的過渡,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應該通過以上三種方式積極的引導學生,為他們的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對于他們的學習習慣也有一定的好處。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麾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