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燕
一個成功的教育是從一個好的習慣開始的。一個好的習慣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傲晳T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正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云曉所說的,確實值得我們深思。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就會在這個軌道上不由自主的運行,而且會受益終生。所以,孩子小時候就是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的最佳時間。有這么一個公式很好的詮釋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即早期教育花費成本1角=后期教育花費成本1億。早年前,有幾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時,有記者曾問到過:“請問各位在哪所大學學到的知識最有用”。其中一位科學家平靜地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學到了把自己的東西要懂得去分享,而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絕對不能拿,東西要放整齊,要知錯就改”。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說明了一個好的習慣對于個人成長的決定性意義。
一、在家庭中培養(yǎng)孩子習慣的六個原則
習慣的養(yǎng)成是行為積累的過程,孩子從某種行為中獲得的成功感,自然就會重復這個行為,從而變成他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要從小開始,從家庭開始,在促使孩子養(yǎng)成好的行為方面,家長可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1.有利的環(huán)境。必須給孩子提供養(yǎng)成好習慣的適當環(huán)境,盡量避免破壞這種好環(huán)境的行為。家長努力營造和諧、安定的家庭環(huán)境。軟實力方面,要不斷提高家長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內涵,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創(chuàng)造寬松、民主、對話、交流、溝通的人文環(huán)境,喜歡探討和專研的文學情趣、和諧的親子關系等。硬實力方面,居室燈光的設計、字畫的張貼、書籍的購買、衛(wèi)生的打掃等要體現和諧舒適的氛圍,讓家成為親自雙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溫暖的港灣。
2.耐心的教導。望子成龍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過急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們不能要求孩子馬上養(yǎng)成許多的好習慣,但必須要有耐心,慢慢去引導孩子。
3.及時的稱贊。發(fā)現孩子無意中良好的習慣時,家長應立即給予稱贊,以示鼓勵,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
4.良好的示范。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必須要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做孩子的榜樣。
5.堅決的態(tài)度。在孩子面前,家長必須有主見,做每一件事都要態(tài)度堅決,家長絕不能拿不定主意,孩子就會受到影響。
二、在家庭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著手
學習習慣:指孩子在一定的的學習背景下自動的去進行某項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說到了一定的時候,孩子會自動的去學習。
基本的學習習慣是上課認真聽講,獨立完成作業(yè),認真預習,及時復習。
1.課堂學習習慣。預習、專心聽講、記好筆記、大膽發(fā)言、善于提問。
2.作業(yè)習慣。書寫整齊、勤于思考、獨立完成作業(yè)、整理錯題。
3.考試習慣。平時學好、認真復習、放松心態(tài)、只有在放松的良好狀態(tài),孩子才能在考場充分發(fā)揮真實的水平,正確指導孩子戰(zhàn)勝考場卻場的習慣。
4.閱讀習慣。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時開啟孩子智慧之門的鑰匙。有人說孩子如果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就等于在孩子心靈上裝上了一臺永動機。要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興趣,孩子讀書快樂第一,在快樂中快樂的引導孩子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好的習慣。
在家庭中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家長要以身作則,不在家里聚眾打牌,不在孩子做功課的時候看電視,總之,在家里不做影響孩子學習的事。
2.孩子放學后,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學習時間規(guī)定,一般不隨意更改。
3.規(guī)定孩子沒完成學習的任務時,不得做其他的學習無關的事。
4.杜絕孩子邊做作業(yè)邊吃東西的習慣。
5.父母盡量抽空陪同協(xié)助監(jiān)督孩子完成學習任務,不能聽之任之。
三、在家庭中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1.引導孩子形成自立的意識。家長一方面要改變自身對孩子包辦代替過多過細的做法,扭轉孩子的依賴心態(tài);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和強化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堅持自己穿衣、疊被、整理學習用品等等,這樣天長地久孩子的自理意識就會不斷加強,自理習慣也會在自理能力的提高中逐漸形成。
2.要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一個好的習慣與較強的時間觀念分不開。因此,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同時,必須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提高孩子的自我束縛能力,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一個家庭作息時間表,督促孩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按時上課、按時完成作業(yè),使孩子逐步學會在世間的制約下調整自己的行為。
3.幫助孩子掌握家庭學習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即在家里如何復習,作業(yè),檢查,預習。這樣不僅能促進孩子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如何讓孩子克服不良的壞習慣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對一個人的成長將受益匪淺。但是,壞的習慣卻更容易取而代之。那么,如可讓孩子去克服呢?
首先,家長要帶頭克服一些壞的習慣,家里只能是清潔、整齊。要做到不亂放東西,不睡懶覺,不說粗話、臟話,不打罵指責孩子,不抽煙、不隨地吐痰等。
差的習慣要用好的規(guī)范來矯正。如列好作息制度表,做到早睡早起。另外,規(guī)定好看電視的時間和節(jié)目內容,協(xié)商好共同讀書、娛樂的時間。家里訂閱幾分通俗、健康的報刊雜志。
其次,家長自己要起到表率作用多看書,學習時安靜互不打擾。試想,若孩子是在家長的責罵吵架聲、搓麻將聲、電視下做功課,孩子怎么安心學習?
再次,家長不但要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做人。不要認為學習好就是一切。家長要懂得給孩子自己的空間,這并不是不管,而是尊重孩子的個人想法。規(guī)定按時回家、玩多久游戲,家長都應該有明確的要求,并隨時過問,必要時監(jiān)督和限制。
總之,孩子好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不斷積累的過程,起初需要家長的指導監(jiān)督和必要的約束,但只要家長身先士卒、言傳身教、持之以恒,那么好的習慣就自然會慢慢養(yǎng)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