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瑩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第一中學初中部 廣東 龍川 517300)
【摘要】 本文根據(jù)《考試大綱》的重點要求和學生第一輪復習及反饋的情況,針對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探討如何通過專題復習來提高生物二輪復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 生物中考 二輪復習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4-150-02
一年一度的升中考試很快就要到來,初中畢業(yè)班的老師和學生們都投身在緊張的備考工作中。很多學校第一輪復習即將結束,很快就要進入二輪復習,我們生物科也不例外。二輪復習其實是中考前的沖刺訓練,也就是相當于運動員比賽前的熱身賽。那么,應該如何提高生物中考二輪復習的有效性呢?
我認為二輪復習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階段。主要要針對《考試大綱》》的重點要求和學生第一輪復習及反饋的情況,找出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通過專題復習及選擇有代表性的模擬試卷,來突破重難點。對于專題復習我側重于做到四個“重視”:
一、重視指導學生繪制知識導圖,形成知識網(wǎng)絡
生物其實就是由一個個不同的概念串聯(lián)成一本書的,我在一輪復習中重點是要求學生記熟概念,那么在二輪復習中我則比較注重核心概念的梳理和知識體系的構建,主要通過指導學生課外繪制知識導圖,將分散的知識點結合起來,從而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wǎng)絡。主要方法有:
1.以“章”為單位,梳理本章核心概念
2.以“單元”為單位,構建本單元知識體系
3.跨“單元”之間,相聯(lián)系的知識進行串聯(lián),構建更為清晰和完整的知識體系
比如第一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就出現(xiàn)了很多的概念,如:什么叫生物、生物特征、生態(tài)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食物網(wǎng)、食物鏈、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生物圈的范圍、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等。我通過讓學生構建知識導圖將將相聯(lián)系的知識進行串聯(lián),讓他們在腦海中形成清晰和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重視實驗專題復習和解題技巧的訓練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科學,實驗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作為重要的考點,每年分量都比較高,近兩年分值都高達20%。
對于實驗專題的復習,我有以下兩個建議:
建議一:重視對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復習,特別是實驗操作技能、實驗步驟等要格外注意。(如2015年廣東省題就考了三道關于三基的實驗題)
2015廣東省卷:4.在進行“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操作規(guī)范的是(B)
A.在載玻片上滴清水B.先蓋蓋玻片再染色
C.繪細胞核時直接涂黑D.直接用高倍鏡觀察
[解析]本題考查的角度是實驗步驟。如果對“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這個實驗操作步驟熟悉的話則很容易選出操作規(guī)范的是B選項。
2015廣東省卷:14.題14圖是觀察菜豆種子實驗時看到的各部分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①②③共同組成種子的胚B.②是胚軸,能發(fā)育成莖
C.①和③的細胞具有分裂能力D.④加碘液后能變藍色
[解析]本題可以說是對基礎知識、實驗內容的綜合考查。
既考查了菜豆種子的基本結構、種子的胚的發(fā)育及植物組織的特點等基本知識又考查了實驗步驟及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等知識。對這些知識都掌握好的話則能選出正確答案是C.
2015廣東省卷:24.題24圖是“測定反應速度”的探究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A.反射的神經(jīng)中樞在小腦B.需測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感受器在被試者的視網(wǎng)膜上D.效應器是被試者手指的肌肉
[解析]本題既考了反射弧的知識結構,又考了科學探究實驗求平均值的方法??梢哉f是對基礎知識、實驗內容的綜合考查。
建議二:注重變式訓練,突出實驗題型的探究
從往年中考試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同一知識點有可能會在不同的年份同時考查,只不過考查的形式或提問角度會不同。
如:“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一主干知識點,在近年省卷中都考了,不過考的角度不同: 2012廣東省卷:18.現(xiàn)將一密閉透明的實驗裝置(如圖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進行24小時的氣體分析測定,得出某氣體含量的變化曲線(如圖乙),該氣體是(A)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水蒸氣 D.氮氣
[解析]本題考查的角度是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之一是氧氣。
廣東省卷-18:如圖所示,一盆生長旺盛的植物密封在一個不透光的鐘罩內,將該裝置放在溫度為25℃的地方,那么紅墨水滴的移動方向是(B)
A.不移動 B.向左移
C.向右移 D.先向右移,后向左移
[解析]本題考查的角度是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及呼吸作用的產(chǎn)物之一是二氧化碳。
如2014廣東省卷:14.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現(xiàn)象如題14圖,該實驗說明(B)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④光合作用產(chǎn)生淀粉
A.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題既考查了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之一是光照,又考查了光合作用產(chǎn)生淀粉。
三、重視圖表專題復習和解題技巧的訓練
在近幾年的生物中考卷中,圖表題比例較大,如2014年就出現(xiàn)了13題,2015年出了14題。因此能否正確地讀圖和對圖表做正確分析已成為解題得分的關鍵。
往年比較??嫉膱D表題有結構模式圖、過程示意圖,曲線圖和表格圖。
1.結構模式和過程示意圖的考查角度主要有三個方面:(1)識別圖中各結構的名稱;(2)理解圖中所示結構的功能;(3)結合圖示描述生命活動的規(guī)律或生理過程的變化。
如2015廣東省卷:12題12圖為葉片結構示意圖,下列對相關結構和功能敘述錯誤的是(A)
A.①是導管可運輸水 B.②③具有保護作用
C.④中能進行光合作用 D.⑤可以張開或閉合
[考查角度]主要考了葉片的結構名稱及功能。
[解題技巧]做這類題首先要指導學生準確判斷圖中指示線所指的位置,然后識別指示線所指的各結構的名稱及功能,最后分析題意結合相關知識點答題。如果學生對葉片的結構和功能掌握好的話則很容易判斷出錯誤的是A選項。
如2015廣東省卷:18題18圖是心臟、血管的示意圖,“→”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述正確的是(C)
A.甲流出的血液為動脈血
B.乙和丙都是靜脈血管
C.血液流動的方向是甲→乙→丁→丙D.血液流經(jīng)乙→丁→丙后,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解析]考查角度:過程示意圖:血液的流動規(guī)律。
解題技巧:首先學生要準確判斷各階段的特點和變化,然后鏈接相關知識,最后才能分析題干結合相關知識點答題。
2.曲線圖、表格圖考查角度:(1)完善表格內容;(2)結合曲線描述生命活動的規(guī)律或生理過程的變化;(3)綜合表格與坐標曲線或柱狀圖相結合,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并得出結論。
如:2015廣東省卷:15題15圖為某溫室大棚內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曲線,據(jù)此曲線分析正確的是(D)
A.ab段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
B.bd段植物只進行光合作用
C.c點氧氣濃度最高
D.d點有機物積累最多
[解題技巧]首先讓學生讀題,然后看曲線圖,明確橫、縱坐標的含義及關系(如這里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然后分析曲線的走向和變化趨勢,揭示曲線變化的原因和含義(二氧化碳的含量出現(xiàn)變化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關。ab段de段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增高,是因為呼吸作用強于光合作用;bd段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是因為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最后結合題意做出分析判斷A、B、C選項都錯,只有D選項是對的。
又如:2015廣東省卷:23題.下表是人體不同部位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值,對此分析正確的是(C)
A.①代表肺靜脈內血液?
B.②表示肺泡處
C.③代表組織細胞
D.④表示流經(jīng)大腦的血液
[解題技巧]第一步指導學生審標題,因為標題對答題起到啟示和導向的作用(這里表示的是人體不同部位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值);第二步審表格,學生要特別重視數(shù)據(jù)的變化,對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找出其隱含的條件;最后審要求,根據(jù)題目要求準確把握表格內容與問題間的因果聯(lián)系,從而結合所學知識點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和問題的轉換。
四、重視易錯專題復習和解題技巧的訓練
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體會:考試時經(jīng)常會有一些題目做起來模棱兩可,不知選哪個答案好,其實就是對一些相似的知識點沒有做具體的分析比較。所以在復習時我們老師要特別重視易錯專題的復習及解題技巧的訓練。例《免疫與計劃免疫》這一節(jié)就出現(xiàn)了好幾個易錯易混點:
如①進行計劃免疫≠能預防所有疾?。河媱澝庖咧荒茴A防特定的傳染病。②傳染源≠病原體:傳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③抗原≠抗體:抗原是指引起人體產(chǎn)生抗體的外來物質(如病原體、移植器官、異物等)。抗體是在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細胞產(chǎn)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質。對于這些易錯易混點,我們可以在復習時針對近幾年考試命題把那些易錯易混的知識點整理出來,讓學生對比區(qū)分,講深講透,這樣才能避免再次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