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仁高娃
摘 要 初中地理教師應靈活運用生活化教學,將地理知識與自然、生活有效地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去認識與了解大自然與生活,增加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理的思維和方法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利用生活這一媒介學好地理,學以致用,努力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應用可以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本文就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學談了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 地理教學 生活化
1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優(yōu)點
1.1有利于體現(xiàn)地理學科的價值
地理學科具有科學、文化、生活、社會價值等諸多價值,特別是我們當前正在大力提倡建設和諧社會,強調(diào)社會責任感,地理教學應當培養(yǎng)學生保護地理環(huán)境的責任感。由于傳統(tǒng)地理教學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離學生疏遠了,以至于他們產(chǎn)生疑問:“地理學了究竟有什么用?”因此,突出“對生活有用”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能夠讓學生感覺“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對地理學習建立一種需求感—我需要地理知識,同時也建立了一種責任感—學好地理知識是一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
1.2有利于增強生活能力
鑒于學生缺乏生活技能的傾向,地理可以結(jié)合生活實際,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操練,有效地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
1.3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的樂學心理
樂學,指學生喜歡學地理。學生要能樂學,就要培養(yǎng)其興趣愛好,激發(fā)其求知求新的欲望。五彩繽紛的生活景觀,多種多樣的社會生活現(xiàn)象與問題,會引起他們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只要教師在地理教學中,經(jīng)常將生活化的素材帶入課堂中,運用適當?shù)慕虒W技巧,學生的興趣會大大增強。而且地理教學生活化,真實自然,記憶深刻。良好的地理基礎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將為高中地理的學習和走向社會產(chǎn)生良好的促進作用。
2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方法
2.1利用鄉(xiāng)土資源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觀察身邊的生活,讓學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例如,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在這一章節(jié)中,學生能夠了解我國多樣的氣候特征以及不同氣候類型及其分布地區(qū)。在學習這些理論知識時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教師可以聯(lián)系學生所在的地區(qū)及季節(jié)向?qū)W生闡述該地區(qū)的氣候特點。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霧凇和哈爾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熱帶海南三亞的度假勝地。以此為對比,利用鄉(xiāng)土地理資源,讓學生了解到不同的氣候類型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進而使學生明確氣候和農(nóng)業(yè)的密切關系,學會利用氣候資源,因地制宜來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又如人教版七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作為初中地理的第一課時,教師應給學生樹立信心,讓他們了解到地理來源于生活,離不開生活。在講解書中的圖片———“風沙掩埋了古文明”這一隱含知識時,可以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得出人類應該尊重自然規(guī)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jié)論。通過這個例子,讓學生討論自己家鄉(xiāng)的變化,鍛煉學生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2.2精選生活實例
初中地理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結(jié)合生活實例,通過與實際生活結(jié)合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與思維能力。同時可以通過思考、分析、比較、研究各種各樣地理現(xiàn)象的生活實例,從中總結(jié)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規(guī)律,有助于學生豐富自己的地理知識。此外,教師結(jié)合的實例應該具有時效性與代表性,如與地理某個知識點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教師應結(jié)合熱點分析并讓學生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讓學生將學到的地理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提高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效率。例如,初中地理教師可以提供“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對接的熱點背景材料,讓學生進行四個步驟分析解決問題:第一步,提取信息。從所給的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第二步,找到隱藏信息。把材料中和答題有關的隱藏信息找出來;第三步:知識反饋。思考所問問題與書本上哪些知識點有聯(lián)系,這些知識點是什么;第四步,整合知識。把所給信息與書本上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得出答案。運用所學的知識結(jié)合材料分析。
2.3加強生活實踐
在“做”中學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xiàn),所以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實現(xiàn)“教、學、做”之間的銜接與融合,充分發(fā)揮地理課程需要實踐、易實踐的教學特征,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地理課程的生活實踐當中,進而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例如,新學期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一定的生活實踐任務,收集自己在外出旅游時的導游圖或照片,然后在開學后拿到課堂上一起分享,并借此進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圖、如何在野外辨別方向、如何畫線路圖、怎樣選擇交通方式、怎樣對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保護等地理知識,從而真正地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2.4使地理回歸生活
讓初中地理回歸學生的生活并為學生的生活服務,是地理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所以地理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新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xiàn)象或解決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例如,在講到“地球的運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太陽一天的變化,每天不同時間點太陽的方位,然后問學生太陽是不是圍著我們的學校自東向西地轉(zhuǎn),學生一般會回答“是”,然后教師告訴學生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現(xiàn)象,因為地球是圍著太陽轉(zhuǎn)的,所以是我們的學校在圍著太陽轉(zhuǎn)。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fā)出來,都在迫切的想看一下地球圍著太陽轉(zhuǎn)的具體情境,從而為教師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學生掌握這部分的內(nèi)容后,再將學生拉到野外,教導學生如何在野外辨別方向,從而實現(xiàn)了地理知識向生活的回歸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