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源
[摘要]教育是一個大概念,包含著許多分門別類的教育方式,情感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項。新課改要求教學工作中把教育的指向轉為素質教育,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除了將課本上的知識點一一講述給學生外,還要注重人文關懷教育,即關注學生的情感、感受以及情緒。通過情感教育與常規(guī)教育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的感情與態(tài)度往積極、正能量的方向發(fā)展。同時,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融入情感教育對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幫助,在一個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下,更容易形成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學;情感養(yǎng)成;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社會生活、人文關懷、學習情感。本文結合教學實踐,以情感教育中的社會生活、人文關懷、學習情感作為切入點,淺談如何從這三個角度出發(fā),遵循教學主導與情感主導相結合、知識儲備與情感修養(yǎng)儲備相結合、學習的枯燥性與趣味多樣性相結合、典型記憶與理性記憶相結合的原則,轉變刻板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上用情感交流代替死板的三令五申,提高課堂活躍度,促進學生情感交流,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將社會生活中的內容與數學思想相結合
我們生活在這個大社會中,我們所感受到的世間的情感都來自于這個社會。將社會引入數學課堂,把數學內容與社會見聞相結合,使數學課堂充滿社會元素。數學和社會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又用到數學。社會生活是高中數學課堂中師生培養(yǎng)情感的基本,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轉變角色,將自己融入學生,從學生的社會生活中汲取數學素材,再與高中數學的知識點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一門竇實在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學科,而不是一門枯燥死板沒有任何意義的科目。這樣學生自然不會對數學生厭,擁有一個良好的感情基礎是學好數學的關鍵。
例如,城市發(fā)展迅速的同時帶來了無窮的生活問題,首先和學生交流城市生活存在的弊端,城市問題千奇百怪,在列舉問題的時候交通問題永遠是首當其沖的,可以將交通問題融入函數問題中去。以城市中的某條道路為原型,在交通繁忙的時候車流量y(千輛/小時)與速度v(千米/小時)之間的函數關系式為:800v/(v2+3v+1600)(v>0)。求:(1)該時段內,當汽車的平均速度為多少時,車流量最大?最大車流量為多少?(2)要求在該時段內車流量超過10輛/小時,則汽車的平均速度應在什么范圍內?
這個函數題目就立足于交通擁堵問題,城市的交通是學生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社會生活,以這方面的問題為題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讓師生進行社會討論的時候解出這道題目,無形中也促進了師生的情感培養(yǎng)。
二、將人文教育與數學教學相融合
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教育的主體,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以學校或教師片面的想法去臆斷學生的行為。當今的學校教學中的一些超強度訓練脫離了人文教育這個目標,很多學校都有隨堂標準化測試、周考、月考等一系列的考試,高強度的學習使數學成為一門充斥著大量習題和空洞知識結構的一門學科,長此以往,學生會-變得麻木。這種形式造成的嚴重后果就是使學習脫離了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學生的感情變得荒蕪,摧毀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很多實例告訴我們,數學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汲取,最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想、全面發(fā)展健全的人格。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注重將人文教育與數學教學相融合,培養(yǎng)師生間的感情。
但是數學又是一門邏輯性強又嚴謹的學科,如何才能將人文教育與數學相結合呢?我們可以將數學中的人物史料與數學知識點相結合,用生動的人物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曲線方程式的時候,可以先介紹一下方程式的來源和故事背景,曲線方程式的發(fā)明者是笛卡爾,笛卡爾是法國17世紀著名的數學家,他在研究了一簇花瓣和葉子的曲線特征之后,列出了“x2+y2-3axy=0”的曲線方程式,準確形象地揭示了植物葉子和花朵的形態(tài)所包含的數學規(guī)律性。這個曲線方程取名為“笛卡爾葉線”,又稱作“茉莉花瓣曲線”。如果將參數n的值加以變換,便可描繪出不同葉子或者花瓣的外形圖。這個故事不僅讓學生們了解了曲線方程式產生的來龍去脈,也會從其創(chuàng)造方程式的過程中發(fā)現數學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你樂于觀察生活,必將會給你回報。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穿插著講一些中外數學家的小故事,既讓枯燥的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又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三、重視學生興趣點,豐富課堂形式及內容
由于平時的課程內容繁重,在很多學生看來,數學枯燥無味,整天跟一些符號、公式接觸,完全沒有樂趣點。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們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中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一些富有樂趣性的教學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帶著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去學習數學。比如開展解題方法小組討論、模擬數學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的案例、從抽象的公式與理論中挖掘出一些生動具體的故事,甚至是有計劃地開展一些與數學有聯系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新鮮的教學形式中汲取知識,同時也拓寬知識面,增長見識,更重要的是,這樣一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熱情也會被激發(fā)。比如說,在教學“數據統(tǒng)計”這一課時的時候,完全可以拋開書本,讓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由老師組織走進社區(qū)、走上街頭去做問卷調查,之后將回收回來的問卷進行歸納總結,制作成新學習的統(tǒng)計圖表,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享與總結。這樣的形式遠比讓學生坐在教室里對著無趣的數字畫圖好。
數學是一門科學學科,不同于語文的感性認知,對于數學的感情教學一定是要基于數學的科學性的,不能因為要迎合情感教育柔情的體面而棄科學性不管,這是前提。種類繁多的數學知識構成了一整套的數學體系,我們在數學教學中不斷完善的并不是知識點本身,而是我們學習數學、總結數學、運用數學的能力,而結合情感教育,自然也就是要教師的引導。師生之間的情感培養(yǎng)不僅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會、感悟、學習各種知識點,也是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