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貝
【摘 要】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因此,在我們的目標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氛圍和情調,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興趣;情境;求知欲;情緒;習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fā)中的作用。因此,在我們的目標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氛圍和情調,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課堂目標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用心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營造融洽、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結合教材,通過實物、直觀教具演示或學生實際操作,引發(fā)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平均分”、“一半”的概念,課前我先要獎勵前一天課堂表現好的兩個學生,我給他們分了一個蘋果,分的時候故意分得一塊大一塊小,分得的蘋果小的孩子立刻傻了眼,下面的同學原本羨慕不已,此刻也饒有興趣地議論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于是我就趁熱打鐵,引入了“平均分”的學習。
二、創(chuàng)新立奇,啟發(fā)求知欲望
求知欲望是獲得知識的巨大動力,而求知欲望來源于對事物本身產生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欲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心理特點,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我常針對小學生喜新好奇這一心理特點,開展教學,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是學習新知識的關鍵.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這時,我讓一位學生上臺來給全班同學當模特,然后向學生提問:你們能否找到使這位同學左右完全相等的一條直線?先讓學生找出眼睛、耳朵等的對稱軸,學生發(fā)現鼻梁這條直線就是這位同學頭部的對稱軸,再找手、腳等的對稱軸,然后引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接著出示蝴蝶、蜻蜓圖片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使教學內容增加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和現實性,使學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同時也激起了大膽探索的興趣,又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
三、調動情緒,培養(yǎng)學習習慣
心理學家指出:人在興趣低落時的想象力,只有平時的一半甚至更少。興趣教學需要一個和睦友愛的、豐富多彩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經常處在飽滿振奮的精神狀態(tài)中,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才能閃爍智慧的火花。教師要時時調動認識動機和學習興趣,通過教學上的藝術性、形象性、鮮明性、趣味性去調動學生的興奮情緒,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嘴口述等方式去透徹理解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就數學教學而言,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不懂就問,獨立完成作業(yè)并認真檢查這些習慣以外,我覺得還應當特別重視學生閱讀理解習慣和主動參與合作習慣的培養(yǎng)。
首先,閱讀是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和手段,從低年級開始我們就要教給學生看數學課本的初步方法??磿獜纳系较?,從左到右看,跟著教師有順序的看課本上的信息窗圖,要學會尋找信息圖中有用的數學信息,并用簡單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另外,審題能力也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教師應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題目內容,學會抓住關鍵詞,正確理解題意,只有這樣才能選擇恰當的策略來解決問題。
其次,《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實施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平等合作、自主探究、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啟發(fā)、共同培養(yǎng)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習質量和個體素質。因此,在小組合作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合作的必要性以及自己在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注意引導小組長合理分工,任務明確,已達到合作探究的最佳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既讓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產生過程,又體驗到了合作探究的快樂。
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培養(yǎng),還需要學生有堅定地意志,只有要求具體,嚴格訓練,反復強化,持之以恒,習慣的培養(yǎng)才會取得理想效果。
教師要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讓學生在對數學充分感知、感應和感受,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在我的教學工作中,我總希望我的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的主動參與知識的探究與總結,都能靈活的應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敝枷爰遗喔脑?,為我們指明了學校教育的方向,作為教師的我也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循序漸進的引導我的學生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讓好習慣受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