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明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上海市青年書協(xié)副主席,上海市政協(xié)書畫院特聘畫師,金山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師從劉兆麟、王偉平、劉一聞先生,2013~2015就讀陳振濂書法工作室。2015年行書作品《曾國藩信札》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作品入展和獲獎:
2000年 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 入展(中書協(xié))
2002年全國第四屆楹聯(lián)書法大展 入展(中書協(xié))
2003年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家作品展 入展(中書協(xié))
2003年“淳化閣帖”杯二王系列全國書法大賽 三等獎
2007年海派書法晉京展 參展
2007年第八屆國際藝術節(jié)上海市民書法大賽 二等獎
2009年全國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 三等獎(中書協(xié))
2011年全國行草名家展 參展
2011年第一屆倉頡杯全國書法大賽 優(yōu)秀獎
2012年全國第二屆冊頁展 入展(中書協(xié))
2012年全國第三屆行草展 入展(中書協(xié))
2012年首屆趙孟頫杯全國書法展 入展(中書協(xié))
2012年2012上海市民書法大賽 二等獎
2012年2012年度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 年度書法創(chuàng)作獎
2013年第二屆“平復帖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 入展(中書協(xié))
2013年獲“上海市十佳青年書法家” 榮譽稱號
2013年全國第四屆扇面書法藝術展 入展(中書協(xié))
2013年全國首屆書法小品展 入展(中書協(xié))
2013年2013年度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 年度書法創(chuàng)作獎
2014年上海市中青年臨摹與創(chuàng)作展 優(yōu)秀獎
2014年上海市第八屆書法篆刻大展 提名獎
2014年第二屆“趙孟頫獎”全國書法展 入展(中書協(xié))
2014年“中國書法院獎”全國51強 入圍
2014年“金山嶺長城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優(yōu)秀獎(中書協(xié))
2014年首屆“朝圣敦煌”全國書法大展 入展(中書協(xié))
2014年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佳作獎(中國文聯(lián)、中書協(xié))
2014年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提名“上海十大青年書法家”
2015年 全國第十一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 入展(中書協(xié))
2016年在朵云軒舉辦“循文問質(zhì)”張潔明書法作品展
2016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循文問質(zhì)”張潔明書法作品展集
市郊金山的張潔明君,我多年前便認識他。他的從容樸實的談吐,和一點就通的機敏,是潔明留給我的最初印象。當時我就想,這類并不多見的全無時下習氣的年青人,難說正是一塊做傳統(tǒng)藝術的絕好料兒呢。
后來漸漸接觸之下,待彼此熟悉了,才更多地了解了潔明和相關他的一些創(chuàng)作狀況。
潔明喜好書法始于少年時期,初蒙松江名家劉兆麟先生,積累有年之后,轉師滬上大家王偉平,如是在業(yè)師的悉心點教之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不怠。
早些年,潔明基本崇尚帖學一路,并且一度專攻“二王”。他的同道好友盛蘭軍告訴我,為寫字,潔明辭去了原本在地方醫(yī)院的不錯工作,而后自己打點了一個廣告公司,為的也是能夠積攢資金和多騰出時間來寫字。再后來,連廣告公司的諸多事務也無心顧及了,為的還是為一門心思寫字。近些年,潔明的這種一如既往如入魔道般地沒日沒夜地創(chuàng)作狀態(tài),終于把字寫出了名堂,那可真是成如容易卻艱辛。
前不久,潔明曾交給我一份他自新世紀以來的“成績報告單”,讀來的確讓人瞠目。我做了一個約略的統(tǒng)計,在2000年之后的這十五年間,潔明光入選的類如“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國行草名家展”、“全國第三屆行草展”、“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等重大全國展事,便有二十余項;此外,他還榮獲“‘淳化閣帖碑二王系列杯全國書法大賽”、“第一屆倉頡杯全國書法大賽”、“‘金山嶺長城杯全國書法展”和“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等諸多國家級獎項。正鑒于此,2013年,張潔明被上海書協(xié)“上海市十佳青年書法家”的光榮稱號,可謂名至實歸。
我與潔明的業(yè)師王偉平兄相知數(shù)十年,他是單孝天先生的大弟,單先生恰好我也熟悉得很。因此之故,我與潔明便不顯陌生。再后來,除了書法,潔明還曾經(jīng)向我出示過他所臨摹的部分漢代官印,以及黃牧父一式的印章之作。這些印拓除了刀筆精準、氣息安雅,尤其是那些看似細小如印稿的設計、印色的純正,以及鈐蓋位置的沉穩(wěn)周正,都讓我暗生歡喜。之前,我壓根兒不知道潔明還會刻印,并且已有如此基礎。于是,我便直截了當?shù)叵騻テ叫痔岢觯対嵜鞲襾硪黄鹂逃“?,我愿意帶他。這樣,張潔明便又成了我的所謂弟子。
說起來可笑,我的表現(xiàn)在自己身上的這種壓抑不住的時時唯恐與優(yōu)秀學子失失之交臂的莫名沖動,細想起來該不算是件壞事吧,然而,即便這樣,間爾卻還會引來某某好為人師的偏見甚至誤解。但我的這般習慣性舉動,怕是難能改變。
眼下,整個文化藝術界的學藝拜師似已成社會風氣,這當然是個好現(xiàn)象。學業(yè)上的四方求索和轉益多師,本是青年人在學習過程中的常見之態(tài),學習者只要動機端正,為師者自是以誠相待竭盡所能。然而,所遇偏有個別急功好利者,借著體面拜師,腦子里卻是另番營生。此類現(xiàn)象,看來古今都有。
潔明是幸運的。路徑既正,用功且勤,加上稟賦不低,由此抵達理想藝術之境,便會成為可能的事。有道是,所謂成熟藝術創(chuàng)作,通常都有循序漸進厚積薄發(fā)的過程,此中自然還包括能夠把藝術當作學問來做的不尋常之舉。在此,且讓我摘取出劉熙載在《藝概》中論及書寫之妙時所說的“以筆為質(zhì)、以墨為文”這八個字來,如果真能這樣實踐的話,那么對于張潔明來說,在他面前所展示的,想必是另外一番情景。
即將付梓的這一冊包含張潔明心血所在的書法集子,雖說容量相當,但卻未能同時顯現(xiàn)出他的篆刻之作。當我問及他為何不把印章作品也一并附上的原因時,他只是輕輕道了一句待把字寫得更扎實些再說的話。然而我堅持相信,憑著潔明多年以來由勤勉和思辨而生的潛質(zhì)所在,他在創(chuàng)作上的更上層樓,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