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
做了40多年的小學老師,可以說我的學生幾乎沒有不喜歡我的,而且越是“后進生”,越是被我批評得厲害的學生越喜歡我。在節(jié)假日來看望我的學生中,“后進生”居多數(shù)。學生常念叨我,想著我,這是我最感欣慰的,也是我最自豪的。
師生融洽如此。我的為師之道,歸納起來有三點:一曰自強,二曰自律,三曰自省。
先說自強。何謂自強?自強就是不斷地自我修煉,提高多方面素養(yǎng)。尤其是語文素養(yǎng)。自從跨進徐州師范學校大門的那一天起,我就按照我喜歡的老師的形象來塑造自己,想法很簡單:既然選擇了做教師,就要做一個稱職的教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教師。別人若要問我:“你為什么喜歡小學時的張老師?”不但我,大概我所有的同學都會這樣回答:“張老師好?!比绻賳枺骸昂迷谀睦铮俊蔽覀儠惪谕暤卣f:“課講得好,對我們態(tài)度好?!睆埨蠋熤v課為什么同學們都喜歡聽?因為他講得生動、有趣,他知識淵博,他的課能吸引人。于是我就以他為榜樣進行修煉,讀大量的書,關心時政,盡量使自己的知識面廣一些。特別用心讀老舍、張?zhí)煲?、徐懷中等人的書,學習他們生動而幽默的語言。我還關注相聲,關注京戲里丑角的表演,讓自己身上多一些幽默細胞;我還像張老師那樣學書法、學繪畫、學唱戲、學操琴……愛好越多,教育、教學的資源就越多,贏得學生尊敬、喜愛的砝碼自然就重了。
如果說,平時的學習是“臺下”的準備功夫,那么上課就是“臺上”的真功夫。把課上好,才是真的好。把課上好,少不了技巧,但那不是最重要的,那是小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大智慧,即平時的文化積淀、道德修養(yǎng)。有了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即使技巧性欠缺一點,效果照樣不會差,學生照樣會喜歡。大概和練武功一樣,到了“無招”時,反而會勝“有招”。把課上好有個重要前提,那就是和諧,教師心中有對學生的愛意和尊重。老師的詼諧和輕松,都是自然的流露,絕不是裝出來的,裝出來的不會持久,學生也能看出來。
二說自律。何謂自律?自律就是戰(zhàn)勝自身消極、負面的東西。人具有懶惰的一面、丑陋的一面、消極的一面。高尚的人之所以高尚,因為具有自律能力,能自覺地克制消極的一面。
自律的教師出格的事不為,緣于對社會、對家庭、對學生的責任感。支撐這種責任感的是愛心。比如,有些學生我確實不喜歡,但我同樣會尊重他,我會盡力地接近他、幫助他。既然為人師,我就要盡為師之道,這是責任。當聽到別人議論自己時,當聽說某一學生對我不恭時,我首先想的是自己有什么過失。古人云:“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于身?!蹦呐轮挥?%的原因在我,我都會把全部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我不推諉,更不去找學生的“碴兒”。當要偷懶時,就學古人來個“錐刺股”;當要“怒發(fā)沖冠”訓斥學生或與別人爭論的時候,便默念一個“讓”字,冷靜了,事情就好處理了,也會處理得好些。
自律,就是管好自己,做個好人。好人才能成為好老師。
三說自省。何謂自省?自省就是反思。反思很重要,一節(jié)課上過了,一次活動搞過了,一次測驗結(jié)束了,某項工作告一段落了,一個問題處理了,生活中碰了釘子、受到了挫折,都要反思。我們要善于在思考中增長見識、積累經(jīng)驗,在思考中把失誤轉(zhuǎn)化為收獲。清代的張伯行說:“自反者,修身之本也。本得則用無不利?!币馑际钦f,自我反省是修養(yǎng)身心的根本;根本抓住了,那么其所起的作用沒有對自己不利的。
寫,包括寫日記,是最好的反思。遇到不順心的事,寫一寫,對自己說一說,一寫完,心情往往就好了。至于教育、教學、工作上的點點滴滴,我更會隨手記下。這個寫的習慣使我獲益不淺。寫是思考,反過來,寫也促使我思考,使思考深刻、完善,使自己變得聰明起來,路走得快一些、直一些。
為師之道當然很多,但以上三點我認為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