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日榮
孔子曾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一個國君能誠信待人,自然能夠贏得臣子們的信任。魏文侯正是憑借這種待人以誠的精神,使魏國成為當時的霸主。
從魏文侯講誠信,想起了“曾子殺彘”的故事: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趕集,她的兒子哭著要跟著去。她對兒子說:“你回家,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在兩千多年前,百姓家若能在平時日子吃到肉,那是相當幸福的,這對于小孩子來說,是莫大的誘惑。小孩子自然高興,于是留在家里。曾子夫人從集市上回來,兒子哭著鬧著要吃豬肉,曾子夫人被兒子纏得非常無奈。曾子回到家后,見兒子在哭,就問為什么。孩子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講了一遍。曾子走進廚房,拿起刀要殺豬。妻子阻止他說:“不過是和孩子開玩笑罷了?!痹诱f:“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等著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的教導。現(xiàn)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方法?!庇谑窃泳蜌⒇i煮肉給孩子吃。
蕭至忠是唐中宗、唐睿宗時期的著名大臣,歷任監(jiān)察御史、御史中丞、吏部尚書、中書令等。有一次,蕭至忠與同僚打算去考察百姓生活,他們相約在一個路口相見。約會那天,恰巧天降暴雪,隨行人員紛紛躲避到路邊的房子里取暖,只有蕭至忠仍然站在路口等同僚。他生怕因為同僚來到時沒有看到人而掉頭回去。同行的人都紛紛勸他到房子里取暖,蕭至忠回答說:“哪有為了自己的安適失信于人的道理呢!”眾人聽了他說的話之后,紛紛出來陪著蕭至忠。同僚來之后,聽說蕭至忠在雪地等了很久,也被他這種精神感化了。蕭至忠言必信、行必果,又善于決斷,深得同僚與下屬的信任。很多人欣賞他的為人,愿意和他打交道。這樣的人才自然也深得兩朝皇帝的信任。
無論是魏文侯還是曾子或者蕭至忠,他們都是以誠待人。誠信,乃立人之本、處世之道。魏文侯誠信治國,魏國成為一方霸主;曾子誠信教子,成為世之典范;蕭至忠誠信待友,因此贏得尊重。誠信猶如江河之水,平靜之中蘊藏著洪荒之力;猶如和煦春風,潛移默化之中改造著人的認知。誠信釋放出的強大能量,潤滑著人際交往,滋養(yǎng)著社會和諧,更規(guī)范著內(nèi)心的道德。誠信留給后世的,是做人的尊嚴,以及矢志不移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