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掌聲在某種意思上來說就是一種亢奮劑,它能使人為了別人的熱情而更加的努力。讓掌聲走進課堂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一種課堂藝術,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副良藥,掌聲在恰當?shù)臅r候能適當?shù)恼{(diào)節(jié)學生的情緒,增強學生的信心,刺激學生身上的興奮點,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果。
一、尋因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在學校中高年級學生的課堂中很難看到熱情揮舞的小手,普遍存在著學生不愿回答問題的現(xiàn)象,使得課堂氣氛陷于一種尷尬境地。經(jīng)過調(diào)查問卷分析,我發(fā)現(xiàn)以下問題:
(一)找學生
1、怕出錯,不敢回答(69.2%)。有些同學的自尊心強可又脆弱,總擔心自己回答不好之后被同學們笑話,更擔心在老師的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畏懼錯誤,不敢回答。
2、不自信,沒勇氣回答(42.3%)。這些學生能認真聽課,但學習能力不強,或者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弱,當老師提問時,自卑心理、沒勇氣回答。
3、太緊張,思緒混亂(38.5%)。學生的性格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膽小、怯懦,一旦起來回答問題就會緊張,越想說得合適恰當,越是出錯,久而久之這部分孩子就不發(fā)言了。
(二)找自身
1、教師的責備(53.8%)。當學生回到錯誤或回答不完整時,教師不是去分析解決而是先責備,時間一長,學生怕受責備就少舉手回答了。
2、教師太“勤快”(42.3%)。老師提問時沒有給學生充足時間去思考、探究、討論,以少數(shù)學生的想法“迅速”解決問題,老師得意的“速戰(zhàn)速決”換來的卻是學生的“懶”。
二、探索
(一)完善自己
1、精心設計,加強有效提問
針對問題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設計好問題。問題既不能過與簡單,以致學生脫口而出,也不能過于復雜,以致學生思維斷層。
2、巧用技巧,鼓勵引導回答
提問時引導學生從簡單的入手,層層深入;學生回答時,我認真傾聽,從發(fā)言的內(nèi)容、思維、勇氣等角度,發(fā)現(xiàn)學生答題中值得肯定的因素,不以批判式的口吻指出學生回答的錯誤時。
3、時間合理,充分給予思考
提問后給孩子充足的時間思考,讓學生有時間打開思路,并有時間組織語言進行表達,孩子充分思考后的回答往往更完整甚至帶有創(chuàng)造性。
(二)“忽悠”孩子
朱洪秋老師說:“德育就是‘忽悠的學問?!痹谥旌榍镅壑?,“忽悠”是一個褒義詞,“忽悠”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一種育人的“場”。在課堂上怎么“忽悠”學生積極跟我互動起來呢?此時朱老師在講座過程與我們的互動場景浮現(xiàn)在眼前:以熱烈的掌聲歡迎老師發(fā)言,發(fā)言結束又以激勵的掌聲對發(fā)言老師表示感謝。如此一來,老師心中的顧慮少了,更愿意去展示自我。而我呢?我的課堂上多了幾分凝重與嚴謹,面對學生精彩的表現(xiàn),我太過吝惜自己的語言,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很好!”“不錯!”就敷衍過去了!至于熱情的掌聲,已經(jīng)久違我的課堂了。
1、牛刀小“失”
口頭表揚已經(jīng)不能刺激學生的行為了,我也嘗試一下掌聲激勵,可是什么時候用又讓我犯了難。算了,甭管三七二十一先用起來再說。
那次數(shù)學課是講評試卷,我讓學生先自己訂正,再小組合作分析講解。前面幾道題講解的還算順利,在學生的相互切磋中大部分題都逐漸明朗。遇到填空最后一題時,有的小組爭執(zhí)起來:有的學生覺得這道題難得連題意都沒有看懂,有的同學卻覺得這道題過于簡單,沒必要講。而李某的呼聲引起了學生們的反感,他尖著嗓子說道:“這么容易還用講?”有的學生不干了:滿臉怒氣地瞪著他,不知誰冒出了一句:“容易?你講啊!”平時喜歡接話茬的他只要一起來說話就支支吾吾,臉憋得通紅。見他沒反應,我趕緊緩和氣氛:“咱們給鼓鼓掌,讓李某給咱們講講?” 有些學生一臉不屑,但是礙于我的“威嚴”臺下還是響起稀稀拉拉的掌聲。僵持了一會兒,最終李某沒有上臺講題而是紅著臉坐下了……本想借此機會激勵一下孩子,讓他大膽表現(xiàn)自己,卻適得其反。
2、成功初體驗
那次之后,偶爾的幾次“試水”學生們也是零零星星的呼應,不成功的案子讓我不敢輕易嘗試鼓掌激勵法。
“真頭疼,又要上作文講評課,每次都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蔽冶г沟馈=裉煲v評寫景物的文章,我把選好的幾篇有代表性文章讓小作者一一向大家展示。與學生們一起聆聽每一篇文章,仔細觀察著每張臉上“陶醉”的表情,我問:“你們喜歡這幾篇文章嗎?”“喜歡!”學生們異口同聲?!罢l愿意說說你喜歡哪一篇?為什么?一兩句話就可以?!边@已經(jīng)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每每拋出這樣的話題時,孩子們的表現(xiàn)都像那首歌唱到的“眼睜睜的看著我,卻無能為力”……我等待,我相信時間的力量!過了好久,平時少言寡語的一位小姑娘舉手了,這可是救命稻草啊!快,“王某說說你的看法?!薄拔蚁矚g左某的寫盧溝橋獅子的那一段話。因為她用到了我們之前學過的《趙州橋》那課的……嗯……寫法,寫出來盧溝橋上的獅子每個和每個都姿勢不一樣。我想給她的作文鼓掌?”沒等我反應過來,她已經(jīng)鼓起掌,其他孩子好像也贊同她的想法,陸續(xù)鼓起掌來……抓準時機,我說到:“咱們?yōu)橥跄持鲃颖磉_自己想法的勇氣鼓鼓掌吧?”我的話音剛落,班里響起更熱烈的掌聲。尷尬的獨角戲結束,后面的教學進行得很順利……下課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那課堂上自發(fā)的掌聲令我震撼。
3、大獲全勝
嘗到了甜頭的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與我呼應,一雙雙期盼的眼神不斷地望向我。
那次與學生們分享《挑山工》這篇課外閱讀,在明確了文章主旨后,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能給眼前這幅圖配一首詩嗎?“啊——我不會!”“怎么寫呀?”……教室喧鬧起來。想想好像是太難了,最后我妥協(xié):用一句話說說也行!要求降低了,大部分學生動筆寫起來。反饋時他們爭先恐后,但是無論用什么樣的詞語都表達了同一個意思:我要學習挑山工的精神,朝著一個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斑€好,文章沒有白分析,至少我說過的他們都記著呢!”我暗自慶幸?!袄蠋?,我不是這樣寫的。”李某高舉小手叫到。他是個“有嘴沒手”的孩子,課堂上夸夸其談,課后胡攪蠻纏,作業(yè)更是一塌糊涂:生字本里的拼音是“上天入地”,詞本、作文本的字歪歪斜斜、錯別字連篇,練習冊讓人看了有種想要“毀尸滅跡”的沖動,卷子上的字更是“龍飛鳳舞”叫人難以忍受。就這樣的孩子能有什么創(chuàng)意?不是驚嚇最好!我硬著頭皮叫他起來,他大聲讀到:“肩搭一扁擔,挑起千重物,心中一目標,一步一登攀。” 有學生贊嘆道:“真厲害!”“我給他點贊!”課堂又沸騰起來……隨后熱烈的掌聲響起,我也情不自禁的跟著孩子們鼓起掌來,這掌聲是對我眼中的“差生”最大的褒獎,是對他文采最有力的肯定??纯蠢钅?,他竟然不好意思的笑了……
三、收獲
在摸索中前進,在嘗試中不斷改變,我明白:不同的學生,對于掌聲的需求是不同的:學困生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受到表揚后也能高興一番;學優(yōu)生在解出難題或者對某題有新的解法時,他們就希望得到贊揚的掌聲。課堂上有掌聲是必要的,但是掌聲不能每時每刻都出現(xiàn)在課堂上,必須有個“度”,輕而易舉地得到教師的表揚和同學的掌聲,久而久之,它就失去了原本的目的,學生們就不會在乎掌聲的鼓勵和表揚,這想的美好的做法就當真成了忽悠學生。老師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尤其是在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xiàn)時,我們要適時適當?shù)亟o予充分肯定。
“……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你的愛將與我同在。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歌聲交會你我的愛?!?聽,這簡單的歌詞讓我更加明白:掌聲中凝聚著我們對學生的關愛和鼓勵,體現(xiàn)著真誠與期待。它似一陣溫暖的春風吹拂著孩子們的心田,似一股無形的力量激勵著孩子們不斷向前。不要吝嗇你的喝彩和鼓掌,讓課堂里響起掌聲!
北京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學校心理衛(wèi)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