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曲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城北小學校)
摘 要:對于剛進入科學學習的學生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尤為重要。
關(guān)鍵詞:興趣;動力;主體;探究
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茖W課是學生興趣濃厚的一門功課,但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非一日之功。
一、開學第一課
如何“做學生喜歡的老師,上學生喜歡的科學課”呢?上好開學第一課,如2015年秋期的開學工作,我在精心準備好教案后,由于天氣原因,當時我們地區(qū)推遲開學,9月3日,我國舉行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那天學生都看了電視,正好中央電視臺播放了“開學第一課”,我把這個節(jié)目的部分內(nèi)容引入我的第一課中,課堂一開始,我問學生看了閱兵儀式的感想,他們都說最感動的是:我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我問這和什么有關(guān),他們都說與科學技術(shù)有關(guān),與科學家有關(guān)等。于是,我介紹了小學科學學科的特點,讓學生知道科學是探究生命世界、物質(zhì)世界、宇宙地球等領(lǐng)域的。我簡單地考考他們,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輪船和潛艇沉浮的秘密以及電池、磁鐵的兩極等知識,他們搖搖頭。我讓他們感受科學的神奇,討論什么是科學課,他們也了解到科學中包含了無窮無盡的知識,下課后一群學生追在我后面問:“老師你真的知道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嗎?怎么學好科學課嗎?”學生在“實驗開始,我就開始;實驗結(jié)束,我就坐好;學習科學,動手動腦……”兒歌聲中知道了學習方法。
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
對于剛走進科學大門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在科學探究中的每一個發(fā)現(xiàn)、每一個進步都讓我興奮。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的刺激,就是興趣。”面對實物,親手操作、嘗試,體會“發(fā)現(xiàn)”和“成功”的喜悅會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jīng)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樣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教科版三年級上冊教材以“植物”開篇,如果讓學生坐在教室里學根、莖、葉、花、草不是很枯燥嗎?但是當你把學生領(lǐng)到校園里,甚至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學習植物的知識時,那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了。他們在操場上繁忙地記錄樟樹、榕樹、銀樺、廣玉蘭等名稱,測量高度、圍圍大小,辨別形狀以及拓印樹皮時的專注,讓我好感動。秋天,我把落葉做成小金魚、小烏龜獎勵給可愛的學生,他們也回贈我花蝴蝶、小喜鵲、孔雀等。
三、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自覺學習的直接動力。學習是學生本身的自主活動,只有當知識對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引誘力時,學生才樂意去學??茖W課中,教學方法應(yīng)該豐富多彩,讓他們在玩中學,時而觀察,時而實驗,時而討論,時而制作,教學形式不斷變換,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課堂氣氛活躍,他們才能產(chǎn)生興趣。在教學《動物》時,我精心設(shè)計了一個個這樣的場面:喚醒蝸牛:對于沒有蝸牛的小組,我分別送出不同狀態(tài)的蝸牛,讓學生想辦法把它喚醒,有的小組用傳統(tǒng)的語言呼喚:“蝸牛、蝸??斐鰜?,有人偷你的青崗柴?!边@招不靈,我又叫他們重新試一試,叫:“蝸牛、蝸牛、乖乖,快快把門開開。”果真蝸牛會爬出來,但是有部分還是不出來,學生著急了,這是為什么呀?學生又想了很多辦法,輕輕敲擊,摩擦,用熱水和冷水喚醒等,盡管有的方法相同,但是結(jié)果卻不同,他們又去找原因,反復實驗終于成功了。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但是要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單憑興趣還是不夠的。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他們的興趣升華為志趣時,他們才真正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quán),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大自然包羅萬象,奧秘無窮,僅僅靠課堂上獲取的知識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所學到的學習方法在課外進行探究。如飼養(yǎng)小動物,學生回家后喂金魚或小烏龜、養(yǎng)蝸牛、喂兔子,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和生活,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耐心、責任心。
多年的科學教學,面對豐富多彩的教材,面對無窮無盡的知識,面對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如果我們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肯定會感到索然無味。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的教法應(yīng)常教常新,利用興趣喚醒學生熱愛的情感,給學生魚,同時教給學生捕魚的方法;給學生金子,又教給學生煉金的本領(lǐng)。只有付出最多,才能收獲更大;只有教師“苦”,才能換來學生“樂”。當然,教學需要不斷地探究和研究,不斷地改革和提高,需要在改革的浪潮中敢于揚帆,就能到達百花盛開的彼岸。在科學教學中,“常教常新”,不斷更新教學思想,善于捕捉和把握創(chuàng)新的契機,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激情,設(shè)計和組織好活動,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科學素質(zhì)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