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益群
英國一位心理學家曾講過:“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蓖瑯樱谟變簣@各項游戲活動中,幼兒出現錯誤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作為教師,對幼兒出現的錯誤,能機智地進行判斷篩選提煉,并借“錯”發(fā)揮,變“錯”為“寶”,點“錯”成“精”,那么一個絕妙的教育契機就掌握在手中。
一、巧妙設“錯”,催生自主
嘗試錯誤是體驗式游戲活動的基本形式。在體育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預設的一些問題情境,可以讓幼兒陷入其中,激起幼兒主動探究。
在第一次組織民間體育游戲“奪寶奇兵”時,教師簡單交代了游戲要求,讓孩子們自己選擇角色。多數孩子選擇當“奪寶奇兵”,只有幾個孩子選擇當“守護神”。結果,在很短時間內寶物就被奪光了。奪到寶物的孩子非常興奮,守城的孩子開始憤憤不平:“這樣不公平?!薄八麄內硕?,我們人少?!庇谑牵處熯m時地拋出問題讓幼兒討論:“那怎樣才能公平呢?”“怎樣才能使人數一樣多呢?”經過激烈討論,孩子們提出了解決辦法:按組分,按男女分,他們還想到了用猜拳的方法。孩子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了競爭應該在公平的條件下進行。
教師通過預設的“問題陷阱”,便是幼兒智力發(fā)展的有效資源。幼兒在錯誤體驗情況中分析原因,探求新知,從各個方面提升了思維水平。而教師預設的種種“錯誤”情境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亮點。
二、善于捕“錯”,發(fā)揮自主
游戲活動是一個生成性的動態(tài)過程,有著一些我們無法預測到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景。作為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暴露幼兒的錯誤資源。
“奪寶奇兵”開始玩第二次時,游戲是在人數相等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次,“守護神”們很努力,可城堡里的寶物還是越來越少。東東小臉漲得通紅地拉著冰冰來找教師評理:“老師,他賴皮。他已經被我抓到了兩次,還要來奪寶物?!币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靵y中,孩子們已搞不清誰是守城人,誰是攻城人。在游戲接近尾聲的時候,告狀也越來越多。由于有這么多的糾紛,這次游戲最終沒有分出勝負。于是,教師再次引導孩子們討論:“怎樣分清誰是攻城人,誰是守城人呢?”大家討論很激烈,并達成了游戲共識,期待第三次游戲的開始。
黑格爾說過,錯誤絕對不只是一種經歷,它真實而自然,是通往正確和成功的必經之路。游戲活動中,讓幼兒主動呈現“錯誤”,然后引導幼兒從自己的認識角度,在“錯誤”中比較判斷、思考,從而讓幼兒主動探究,感知收獲。
三、適時糾“錯”,演繹有效
“適時”即在幼兒練習過程出現錯誤的過程中,教師要在恰當的時機進行指導。在幼兒犯錯誤最需要指導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給予幼兒指導,這樣可以使幼兒得到最大的效益。
第三次游戲開始了,規(guī)則明確了,游戲不再像以前那么混亂,雙方的爭搶變得更激烈。此時,幾個守城的孩子想出了一個鬼主意。他們悄悄將寶物聚攏,并幾人抱團圍防。經過一段時間激烈爭奪,又引來“奪寶奇兵”的不滿:“老師,他們耍陰謀詭計。你看,他們把寶物都圍住了,我們根本攻不進?!边@的確是一個新問題。怎么辦?此刻,教師以合作者的口吻及時提出問題,再次引導孩子們討論:“寶物應該怎么放?能不能把它們都聚攏在一起?”孩子們發(fā)現這本來就是游戲中既定的規(guī)則。于是,在經過多次沖突、協商、討論后,孩子們對游戲的玩法、規(guī)則逐漸清晰起來。他們展開了激烈而公平的競爭,不斷總結經驗,想出對應方法?!皧Z寶奇兵”們瞄準機會,乘“守護神”不備,巧奪寶物,機警能干的守城人則嚴陣以待。游戲結束了,孩子們興奮地數著自己的戰(zhàn)利品,活動場上沒有了前幾次游戲后的火藥味,孩子們顯得特別開心,有幾個孩子意猶未盡地說:“太有意思了,今天的游戲真好玩?!?/p>
游戲實踐活動告訴我們:經歷過程往往比獲得結果更可貴,哪怕這個過程是錯誤的,卻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引導幼兒主動呈現“錯誤”,觸動了好奇心,激起他們主動探究規(guī)則。游戲活動中,“錯”象百出,不僅有效地調節(jié)了教學氣氛,讓原來混亂的活動豐富生動起來,變得更加精神,而且這種“錯誤”的體驗,在幼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互補學習中,呈現出的是思維的一份靈動。幼兒可以研錯探錯,探悟真知。教師獨具慧眼,點“錯”成“精”,真正采擷到了教學有效的美麗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