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英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和主要活動方式。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較多的老師會選擇這種教學形式,但是現(xiàn)今的課堂中,小組合作存在著很大的一個弊端“無效參與”。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中,有意識地進行補救和糾正。結果發(fā)現(xiàn)在語文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它除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外,還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間的友誼和集體榮譽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231-01
合作學習是一種社會型學習模式,致力于構建一種學習群體,通常以小組學習為主要形式。就是在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改善傳統(tǒng)的師生單向交流的方式,有助于構建全班教學、小組集體合作學習、學生個體學習的教學動態(tài)組織系統(tǒng),通過師生、生生的多項互動交流,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既讓每一個學生都表現(xiàn)自己的學習心得,也養(yǎng)成注意聽取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啟迪,互相幫助,以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然而,在實踐操作中,合作學習往往浮于形式,造成耗時多、調控難、形式繁等弊端,師生對合作學習就缺少興趣。怎樣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真實高效、操作簡便的合作學習呢?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做法。
一、合理搭配,優(yōu)化合作小組。
語文合作學習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這里就要求教師要合理的搭配,讓活潑的孩子與膽小的,不愛發(fā)言的坐在一起,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如教《幸福是什么》這篇課文,我讓每組學生選一個當導演,而后讓導演找?guī)酌瑢W分別扮演文中的角色。在排練和表演的過程中,導演必須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這樣他才能知道其他同學所扮演的角色。同時分別扮演不同角色的學生通過這次表演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俗話說:“熟能生巧?!焙献鲗W習僅在課堂中培養(yǎng)、訓練是不夠的,還應該把它延伸到課外中去,讓學生時時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之間能長久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這也為小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合作的氛圍,為今后的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授完《地球只有一個》,我要求學生以“環(huán)?!睘橹黝},讓學生自由分組完成手抄報。為了讓本組小報設計新穎,內容豐富,學生就想方設法讓本組同學發(fā)揮各自的特長,知識面廣的同學去收集有關資料,繪畫能力強的負責版面設計及插圖,書寫工整的負責抄寫……學生就很自然地進行組合,完成后通過主題班會展示學生的勞動成果,同時評出團結合作獎、同心協(xié)力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等,并把好的作品粘貼到學習園地。這樣學生在實踐中、合作中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欣賞,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二、教給方法,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合作學習,不教給學生方法,小組學習就會在嘰嘰喳喳的廢話中耗掉學習時間到頭來仍然是幾個優(yōu)秀學生在發(fā)言,而其他同學并沒有參與到學習中,小組學習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這時教師如果能參與到學生的探討之中,和他們一起學習,并引導他們如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給學生如何說出自己的觀點,和學生一起討論,逐漸培養(yǎng)學生發(fā)言的習慣和興趣。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分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對課文有較深的理解。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我先讓學生討論,討論時學生理解的就說,不理解的就問;有不同見解的就爭議、交流。學生的討論緊扣教材,一個詞也沒疏漏。針對學生不理解的,教師就加以啟發(fā);針對學生不懂的,要不厭其煩地講,討論走岔了,教師應適當點撥。通過討論人物形象顯明了,精神品質領會了,閱讀重點訓練項目得到訓練了。師的言語雖不多,但卻能教在點子上。
三、發(fā)揚民主,營造良好氛圍。
在學生遇到有爭議的學習內容或教學的難點設計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分成正反兩方的辯論賽讓持相同觀點的學生自由組合成“知音組”。學生就會在辯論中明晰正誤。一場場別開生面的辯論中,學生之間既會有緊張激烈的辯論,又會有相互間的尊重與理解,課堂氣氛會緊張而又其樂融融。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的爭辯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而爭辯質量的高低則取決于學生合作效率的高低。具有相同和相近觀點的學生一起合作學習,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活所有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整體認識水平。如我教學口語交際《開卷是否有益》時,讓學生先組成“知音組”,再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最后組織學生進行辯論。
學生為了在辯論會上贏取對方,會想方設法收集相關的資料,這個收集信息的過程,就是自然的分工過程,也為課堂的合作學習奠定了基礎。課堂上個個胸有成竹,一場別開生面的唇槍舌斗開始了。如:正方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就會增長知識。愛迪生不就是一個例子嗎?他讀了很多書,從中得到了啟發(fā),又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才發(fā)明出來電燈。反方:多看書確實有好處,但現(xiàn)在很多青少年因為讀了很多書,被那些不良書刊污染了心靈,染上了不良惡習,導致最后走上犯罪之路。正方:多看書不一定要看不良的書刊,何況我們已經(jīng)十一歲了完全有自我識別的能力。反方:如果你看了書又不去體會文章的深層含義,看了也沒有益處。正方:看書就看對自己有益的書,用正確的方法多看書。如我們古代詩圣杜甫有句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杜甫所博覽過的群書不可計數(shù),雖然許多書都被翻爛了,翻破了,但書中的知識卻深深地印在他的腦子里,在他寫文章、作詩的時候,一連串的好詞好句從筆尖順流而下,一篇篇佳作、名詩便流傳千古,被人們傳誦……這次辯論可算是如火如荼,激烈無比。他們從課外補充資料中,汲取了營養(yǎng),在觀點的碰撞中實現(xiàn)了認識的提升,情感的升華,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合作精神。這次辯論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口才,還使學生對事物有了全面的認識。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學習,能夠很好地保證教學效率也更好地解決了以往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很好地成為了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也就能夠得到很好地培養(yǎng),從而有效保證了教學質量,達到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游光進.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07,S2:304.
[2]曾忠燕.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09,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