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芝,林秀蓉,陳 華
·護理園地·
晚期胰腺癌患者希望水平與負性情緒相關性研究
林 芝,林秀蓉,陳 華
目的 了解晚期胰腺癌患者希望水平與負性情緒的相關性。 方法 對12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別采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進行希望水平與負性情緒狀況調查。 結果 12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HHI評分為(26.7±4.8)分,69.2%(83/120)處于中等水平;SAS評分為(58.0±7.9)分,87.5%(105/120)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SDS評分為(62.2±9.5)分,92.5%(111/120)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晚期胰腺癌患者HHI評分與SAS評分(r=-0.297,P=0.001)及與SDS評分(r=-0.373,P=0.000)均呈負相關。 結論 晚期胰腺癌患者希望水平處于中等水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希望水平與負性情緒相關,應加強相關護理干預措施。
晚期胰腺癌;希望水平;負性情緒
胰腺癌是預后較差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之一,多數(shù)患者在確診時已發(fā)生遠處轉移。晚期胰腺癌生活質量較低,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1]。胰腺癌相關負性情緒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密切相關,加強對患者負性情緒的干預可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2]。但是,尚未見關于晚期胰腺癌患者負性情緒與希望水平之間的相關性研究。本研究針對晚期胰腺癌患者負性情緒和希望水平進行調查,并探討2者的相關性,以期為針對性護理干預提供理論依據(jù),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1 對象 選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南京軍區(qū)福州總醫(yī)院腫瘤科、消化內科、肝膽內科確診晚期胰腺癌患者120例。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54.6±10.2)歲,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
納入標準:①病理確診胰腺癌;②臨床分期為Ⅳ期;③預計生存期>3個月。排除標準:①排除文盲或語言溝通障礙者;②排除具有嚴重精神疾患或智力障礙者;③排除已確診心理疾病史1年以上者;④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12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一般資料
項目n(%)性別 男82(68.3) 女38(31.7)年齡(歲) ≤4525(20.8) 46~6066(55.0) >6029(24.2)婚姻狀況 未婚1(0.8) 已婚93(77.5) 離異12(10.0) 喪偶14(11.7)文化程度 小學25(20.8) 初中36(30.0)高中及中專44(36.7) 大專及以上15(12.5)費用類別 農(nóng)合醫(yī)保42(35.0) 省市醫(yī)保78(65.0)家庭人均月收入(元) <100022(18.3) 1000~300073(50.8) >300025(20.9)
1.2 方法 分別采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 HHI)、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進行希望水平與負性情緒狀況調查。由研究者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向患者說明研究目的及意義,取得知情同意后發(fā)放問卷,獨立完成填寫,完成后當場回收問卷,發(fā)放問卷120份,全部回收,未發(fā)現(xiàn)填寫不完整和無效問卷,無剔除問卷。
1.2.1 HHI量表 1991年由美國學者Herth設計編制,由我國趙海平教授等翻譯引進為中文版[3]。該量表主要用于癌癥和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希望水平的評估,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Cronbach’s為0.971,重測信度系數(shù)0.861,內容效度Pearson相關系數(shù)0.763~0.869,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4-5]。分為對現(xiàn)實和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采取積極行動、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3個維度,總共12個條目問題。每個條目有非常反對、反對、同意和非常同意4個不同等級的回答選項,分別賦予1~4分。該量表總分在12~48分之間,分值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其中12~23分定義為低水平,24~35分定義為中等水平,36~48分定義為高水平。
1.2.2 SAS量表 該量表由Zung于1971年編制,是了解焦慮癥狀的常用自評工具,用于評估焦慮的主觀感受[6]。分為2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從無、有時、經(jīng)常和持續(xù)4級評分,分別賦予1~4分。根據(jù)最近1周內自身情況作答,分值越高表示焦慮癥狀越明顯。所有條目得分總和為粗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數(shù)部分得到標準分。標準分50分為臨界值,<50分為正常,50~59分提示輕度焦慮,60~69分提示中度焦慮,≥70分提示重度焦慮。
1.2.3 SDS量表 該量表由Zung于1965年編制,可直觀反應抑郁患者的主觀感受[7]。量表分為2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取4級評分,分別賦予1~4分。患者根據(jù)近1周自身情況作答,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所有條目得分總和為粗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數(shù)部分得到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標準結果,標準分53分為臨界值,<53分為正常,53~62分提示輕度抑郁,63~72分提示中度抑郁,≥73分提示重度抑郁。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百分率、頻數(shù)進行統(tǒng)計描述,希望水平與焦慮和抑郁之間雙變量關系采用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HI量表評分結果 12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HHI評分為(26.7±4.8)分,其中31例(25.8%)處于低水平,83例(69.2%)處于中等水平,6例(5.0%)處于高水平。
2.2 SAS量表評分結果 12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SAS評分為(58.0±7.9)分,其中僅15例(12.5%)為正常,105例(87.5%)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見表2。
2.3 SDS量表評分結果 12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SDS評分為(62.2±9.5)分,其中僅9例(7.5%)為正常,111例(92.5%)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見表2。
表2 12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焦慮、抑郁分級情況[n(%)]
分級焦慮抑郁正常15(12.5)9(7.5)輕度56(46.7)35(29.2)中度40(33.3)44(36.7)重度9(7.5)32(26.6)
2.4 希望水平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 12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希望水平HHI評分(26.7±4.8)分與焦慮SAS評分(58.0±7.9)分存在顯著負相關(r=-0.297,P=0.001),與抑郁SDS評分(62.2±9.5)分存在顯著負相關(r=-0.373,P=0.000)。
3.1 晚期胰腺癌患者處于中等希望水平 患者希望水平?jīng)Q定了面對各種壓力和疾病的心理應對程度,較高的希望水平有助于減輕疼痛、戰(zhàn)勝疾病并提高生活質量,而較低的希望水平既不利于疾病的康復,又會導致生活質量下降。有研究報道,肺癌患者生活質量與希望水平呈正相關,加強希望水平的評估和干預,能夠明顯改善相關癥狀和生活質量[8]。本研究首次針對晚期胰腺癌患者進行希望水平的評估,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患者希望水平處于中等水平和低水平,僅有5.0%處于高水平。提示晚期胰腺癌患者希望水平較低,臨床應加強關注,并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
3.2 晚期胰腺癌患者負性情緒 癌癥患者易發(fā)生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且抑郁癥患病率顯著高于正常人群[9]。晚期癌癥患者負性情緒與患者對病情認知程度、治療效果、癌性疼痛、社會支持等多種因素相關[10-11]。專門針對胰腺癌開展抑郁、焦慮等負性情況的研究相對較少,江舒曼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廣州地區(qū)胰腺癌相關抑郁癥臨床發(fā)病率較高,顯著高于其他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且抑郁程度較重。本研究納入晚期胰腺癌患者,調查發(fā)現(xiàn)87.5%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92.5%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證實晚期胰腺癌患者抑郁、焦慮等情感障礙的發(fā)生率較高,且以中重度為主。癌癥患者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加強對負性情緒的干預尤其是心理護理和社會支持,有助于改善生活質量,還可有助于減輕化療不良反應[13-14]。因此,臨床上要加強對晚期胰腺癌患者焦慮、抑郁的護理干預。
3.3 晚期胰腺癌患者希望水平與負性情緒的相關性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晚期胰腺癌患者希望水平與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呈顯著的負相關,兩者可能相互影響。較低的希望水平可加重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嚴重程度,而負性情緒也可導致希望水平進一步降低。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胃癌和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與焦慮抑郁情緒呈顯著負相關[15-16]。本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晚期胰腺癌患者希望水平與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呈負相關,這為醫(yī)護人員加強對晚期胰腺癌患者希望和負性情緒的護理干預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因此,對于晚期胰腺癌患者,臨床上應加強社會支持、心理支持、精神照護和心靈關懷,進而提高其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和自我管理能力,幫助和指導患者以積極、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應對疾病,樹立科學正確的生活目標,增強戰(zhàn)時疾病的信心,進而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Mayr M, Schmid RM. Pancreatic cancer and depression: myth and truth[J]. BMC Cancer, 2010, 10:569.
[2] Boyd AD, Riba M. Depression and pancreatic cancer[J].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07, 5(1):113-116.
[3] 趙海平,王 健. 血液透析患者的社會支持與希望[J]. 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306-308.
[4] Chan KS, Li HC, Chan SW,etal. Herth hope index: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Chinese version[J]. J Adv Nurs, 2012, 68(9):2079-2085.
[5] 王艷華. 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用于癌癥病人的可行性研究[J]. 護理研究,2010, 24(1):20-21.
[6] 王敬齋,張樹榮. Zung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消化內科門診患者焦慮抑郁的測評[J]. 臨床消化病雜志,2016, 28(3):150-153.
[7] 何述萍,李惠玲,楊俊華. 膀胱全切術病人抑郁狀況調查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7(12):36-37.
[8] 趙婷婷,徐麗華,楊云衣,等. 小細胞肺癌病人生命質量與希望水平的現(xiàn)狀及其相關性研究[J]. 護理研究,2014,28(11):3856-3859.
[9] 羅 紅,劉永芳,胡道艷,等. 癌癥患者抑郁狀況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 17(28):3389-3391.
[10] 覃加敏,陸永經(jīng),蔡 倫. 疼痛與抑郁共病的炎癥機制[J]. 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5,28(8):893-896.
[11] 翟金盛,王曉玲,王 穎. 前列腺癌患者社會支持和抑郁狀況調查及相關性分析[J]. 東南國防醫(yī)藥,2015,17(1):67-69.
[12] 江舒曼,賈 林,尚鴛鴛,等. 廣州地區(qū)胰腺癌相關抑郁癥的臨床發(fā)病狀況調查[J]. 中華胰腺病雜志, 2010, 10(1):18-20.
[13] 賈 林,尚鴛鴛,江舒曼,等. 胰腺癌患者抑郁癥狀與生存質量的關系[J].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09, 89(26):1847-1849.
[14] 常云麗. 心理護理對癌癥患者放化療后抑郁和焦慮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7):79-80.
[15] 趙彩萍,方建群,李 媛,等. 胃癌患者希望水平與人格特征、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2012, 47(1):65-67.
[16] 張 靜,陳 力,王 萍,等. 乳腺癌病人希望水平和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30(5):394-394.
(本文編輯:劉玉巧)
350025福州,南京軍區(qū)福州總醫(yī)院門診部
林 芝,林秀蓉,陳 華.晚期胰腺癌患者希望水平與負性情緒相關性研究[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7,19(2):202-204.
R979.5
B
1672-271X(2017)02-0202-03
10.3969/j.issn.1672-271X.2017.02.024
2016-08-28;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