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軍
【摘 要】 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最終目的就是要提高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而這一目的的實現又必須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來完成。因此,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新教材既為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一個很好的支撐點,又對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課程改革走到今天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顯得尤為重要,也成為進一步深化課改的中心問題之一。
【關鍵詞】 初中美術;課堂教學;高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6)31-0-01
初中美術課的課型很多,內容豐富。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新環(huán)境下的美術教育工作者要研究、探索適應現代美術教學模式。不同的課型要有不同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美術課堂教育的最優(yōu)質化教學。因此,如何成功有效地開展美術課教學,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創(chuàng)新,建立和諧的教學關系,把美術課落到實處,是我們中學美術教師教學改革的新課題。
一、轉變教育思想,將職業(yè)理想的終極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上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重要前提
我國教育家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認為:“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yè)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yè)的感受與態(tài)度、專業(yè)水平的發(fā)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p>
沒有哪個教師不想成為市級,省級甚至國家級的優(yōu)秀教師,特別是美術學科的教師,頭上有各種榮譽的光環(huán),也會給自己與其他學科教師在各種評比中增添實力,由于目前優(yōu)秀教師的評價機制,大家過多關注的是技術的、操作的層面,而忽視了美術教師自身的人文性的、思想性的東西,使得很多教師更愿意在技術層面上下功夫,成為優(yōu)秀教師更多體現的是一種資歷而不是一個教師的人生夢想,于是出現很多競賽課、公開課上的出神入化,而平日里往往應付了事。
擁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高尚的教育理想和夢想,才是一個教師真正的力量,要達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美術課堂教學就應該回到人間,回到每一天的每一堂課,既要有出神入化的優(yōu)質課,但更多的、更重要的卻是上好每天的日常課。只有教師教育思想的轉變,認識到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和自身承擔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將職業(yè)理想的終極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上,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平日課,并能從中真切的享受到教書育人之樂,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動力
興趣是學習心理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它能夠成為學習的直接動力。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生心扉、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捷徑,也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動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
1.美術的各學習領域穿插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到每節(jié)課有新鮮感受而提高興趣。由于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事物的好奇心很容易轉移,而美術課每周一節(jié),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深深的體會到:如果一個學習內容連續(xù)上兩周,第二節(jié)課的學生的興趣遠遠少于第一節(jié),大多數學生的好奇心、創(chuàng)造激情、對問題的敏感程度都會減弱。
2.加強直觀性教學,合理應用班班通、多媒體等電教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美術學科的直觀性原則,運用電教手段輔助美術教學已經普遍應用在課堂中,實踐過程中合理、恰當的應用才能起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作用。如需要老師用黑板演示的,或當堂動手演示的時候,絕對不能用媒體代替,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激發(fā)興趣,而不是一味的依賴多媒體。
3.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內容離學生的興趣、志向太遠,學生就沒有情趣,沒有原始動力,當學生發(fā)現所學知識的個人意義時,他們學得最好。美術學科在學習內容設計上更應該和學生的現實世界相聯系。
4.教師教學不能限制學生思考的方向,在設計問題時,能緊緊結合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設計的問題既不低又不高,學生感到有興趣。特別是應該設置有爭議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5.突出美術學科的審美教育特點,中學生對美好的事物、思想具有強烈的情感,突出美術學科的審美教育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以美為中心,使學生通過美術課教學感受美,發(fā)現美、追求美、表現美,容易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6.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語言藝術,營造出一種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富有激勵性的評價,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也是方法之一。
總之,調動一切可行的手段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原動力。
三、教師扎實的課堂教育教學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核心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深感:有實效性的課堂教學的核心在教師是否具有扎實的課堂教育教學能力上,一名教師是否有良好的專業(yè)素質、駕馭課堂能力,精彩的語言表達能力,自然可親的教態(tài),處理課堂教與學的靈活性,善于抓住課堂上學生思維中的哪怕是一點點火花進而有效的啟發(fā)……都決定著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大家也都知道,很多時候一個老師在上公開課,匯報課時,提前試講是必不可少的,當演練很多次的時候,一堂課也就變成了表演課,這種情況下表面上都會上的很精彩,但很多老師和筆者也感到上這樣的課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激情經常會消失彈盡,上這樣的課老師和學生都很少會出現平日里課堂上經常閃現出的思維的火花,可喜的是,筆者看到現在很多評優(yōu)課已經在改變,教師不用自己熟悉的學生上課,也一樣能上的精彩,相信這才是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上的終極目標。這對一個教師是否有扎實的課堂教學能力是一個挑戰(zhàn),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核心,相信熱愛教育事業(yè)的每一位教師都會勇于迎接這種挑戰(zhàn)。
總之,一堂好課,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學生的知識不僅得以鞏固,更會有能力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有能力進行自學,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定好,學生無論是在知識、技能方面,還是在能力方面都能得到發(fā)展,應試能力得到提升,其綜合素質也能上新臺階。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關注初中美術教育,從點點滴滴做起,切實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培養(yǎng)新世紀的人才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