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建民
在國內(nèi),教師之間互相聽課是非常普遍和平常的教學行為。但在美國,情況不完全一樣。以下是筆者在美國參加中美教育交流時,美方教育專家來聽課的情景實錄。
2016年10月3日,“美中關(guān)系全國委員會”教育交流項目部主任瑪格女士(Margot)飛抵我的美國交流學校格爾摩學校(Gilmore)所在地布羅克頓市(Brockton)。和我們的美國校長特瑞女士(Terry)一樣,她也是一位猶太人。她負責中美教育交流項目多年了,是個精明能干的女強人。某種角度講,也是我們的老板。所有參加本項目赴美的中國教師,都是她通過面試選拔的。我們之間的私人關(guān)系不錯。她每年要往返中美若干次,普通話不錯,并熟知中國文化,是個中國通,拿了中國人的禮物,不說“Thank you,I love it!”(謝謝你,我很喜歡。)而是用標準的漢語說:“不好意思?!?/p>
來了就自然少不了聽課?,敻衽縼淼牡谝惶?,下了飛機,就直撲火車站,出了車站,鉆進本市外語教學負責人簡女士(Jane)的汽車里,直奔格爾摩學校(Gilmore Academy),馬不停蹄地一連聽了我的中國同事陳老師(Ally)4節(jié)課!Oh, man!是我的感慨。(本句是美國英語的俚語,意為不想讓某事發(fā)生,可它偏偏就發(fā)生了)
課后,我對她說:“你到這里不容易,今天從紐約飛來,明天下午就回去,趕來趕去的,明天不用連著聽課了,每節(jié)課都一樣,你聽了幾遍同樣的,沒勁,不如在我倆辦公室(其實是一間教室,臨時用作我們這兩個交流教師的辦公室,有時還用作其他老師的選修課教室)休息一下,喝喝茶,如何?”
其實,我們都或多或少有點心理壓力。我們親愛的瑪格老板(Margot)狡猾地笑笑:“在你們空蕩蕩的辦公室一個人喝茶,可不是我此行的目的?!睂τ陉惱蠋煟ˋlly)“請?zhí)釋氋F意見”, 瑪格是這樣來回答的:第一,我看出了那個女生是個搗蛋鬼(trouble maker);第二,有趣的是,許多中國的英語老師在上英語課時用了太多的中文,而給美國學生上中文課時卻又用了太多的英語。”這其實是委婉地批評陳老師,中文講得少了,不利于美國學生中文課的學習。
“哦,明白了。你是指要有中文語言環(huán)境?!蔽疫@樣想到。下午,私下里陳老師對我說:“雖是老教師了,還是有點緊張!不知為什么。”不過,我也比平時花了更多的時間備課,心里想著:不能讓她看扁了咱中國的教師。之后,不出所料,瑪格一口氣,連聽了我4節(jié)課。早有人告訴過我,她是個工作狂,終于嘗到厲害了!
我在必修課上,“課堂教學用語”用了許多中文,同時有許多學生活動,課上得很生動活躍。課后,瑪格對此很贊賞,“必修課就這樣上,沒有進一步的建議了?!?/p>
但是,選修課,我自己都覺得不滿意。因為有個搗蛋鬼(trouble maker),在下面老講話,聽課的瑪格女士就在旁邊,有些美國小孩可不管你是什么級別的官員。于是,我當堂給他調(diào)換座位(這一招,美國老師也常用),這個小家伙,居然裝聾作啞,不睬我。
對此,瑪格女士也有點對那個調(diào)皮的美國男孩生氣了,瞪著圓眼,壓低聲音用英語對這小家伙喝到:“聽見沒?老師叫你換座位,還不動?”另外還嘀咕了一句,我沒聽清,估計是“嚴肅教育”的話。反正這小家伙就挪了屁股,按照我的要求做了。有些美國小孩也是看不同的老師采取不同的對策,總之也是非常“欺生”的!
我用漢語快速地對瑪格嘀咕了一句:“這種情況,要在中國,我早生氣了,對他進行‘嚴肅教育了;可在這兒,我得忍著,不是我不想多管紀律,而是投鼠忌器啊?!薄皩Γ阕龅脤?!”瑪格女士用漢語答道。
這時,旁邊另一個小孩好奇地問瑪格女士:“你是中國人?”瑪格女士又瞪了他一眼,沒有回答。我繼續(xù)上課……教學過程變得順暢起來了。
課后,她給我的建議是:①你做得很得體,很好;②多聽聽美國老師的課,看看,他們是如何解決類似問題的;③“明顯表露出來的生氣”可不是個好主意。當你真的生氣時,你的英語就離你而去了。她看出了我對美國小孩違反課堂紀律,隨意講話的行為有些真的生氣,因為這一節(jié)課里,我的英語出現(xiàn)了有幾次不流利的情況。
我知道,其實她的真正的建議只有兩條,第二和第三條,第一條只是讓你心里稍微好受一點,易于接受建議罷了。美國式的建議,先肯定和鼓勵,然后講要改進的方面。這一點,我們中國老師在聽課后評課,也常用到。
事實上,很多教育規(guī)律和方法,在不同國家里,都是相通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