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2017年2月的一天,上海閔行區(qū)的一幢普通民居里,一名身著紅襖、皮膚白皙的姑娘像往常一樣,信手拿起桌上的一把剪刀,沒有任何草稿,她完全憑借想象,直接在一張紅紙上“信馬由韁”。十幾分鐘過后,原本平淡無奇的紅紙,已經(jīng)成了一幅漂亮無比的“桃花源”剪紙,上面的十幾個古人栩栩如生,山坳里的房舍星羅棋布。
這名自幼雙目失明的姑娘,就是被剪紙屆譽為“中國醉剪第一人”的李黛。多年來,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她,并沒有被黑暗所吞噬,在父愛光輝的照耀之下,她一步步走向幸福的“桃花源”……
愛女失明,那是父親錐心的疼痛
1980年3月,李黛出生在上海一戶普通家庭,父親李效先與母親張瑛都是老師,李效先教授美術,張瑛做行政工作。李黛剛出生時又白又胖,非??蓯?,給小家庭帶來了不少歡樂。
可是李黛長到1歲左右時,父母發(fā)現(xiàn)了問題,她在學習走路的時候,經(jīng)常會撞到桌椅的邊角。夫妻倆帶著李黛到當?shù)氐膬和t(yī)院檢查。很快,一個讓李效先無法接受的結論出現(xiàn)了。
醫(yī)生告訴李效先:“你女兒患的是一種先天性眼病,這種病在嬰兒期難以發(fā)現(xiàn),即使發(fā)現(xiàn)了,也沒有太好的治療方法。由于視網(wǎng)膜損壞,她終生都無法看清周圍的物體!”
李效先做夢也沒有想到,年幼的女兒,竟然會遭受到如此的橫禍!此后,李效先拿出所有積蓄,和妻子一起帶著女兒,輾轉北京、廣州的多家醫(yī)院進行治療。李效先只有一個希望,那就是一定要保住女兒的視力!
可是,要想實現(xiàn)這一愿望,過程卻如此艱難。李黛2歲時進行了一次眼部手術,手術之后,李黛的左眼只有0.05的視力,僅僅存在一些光感,右眼也是只能看到物體的輪廓與線條。醫(yī)生告訴李效先:“這已經(jīng)是最好的結果了!”李效先聽了心如刀割。
李黛長到3歲時,開始察覺出自己與其他小朋友不同,情緒低落,問李效先:“為什么別的孩子可以隨意玩,看見的東西也非常清楚,而我的眼前卻總模模糊糊的?”女兒幼稚的臉上,帶著一絲不安的表情。
這種不安與恐懼,讓李效先從徹骨的悲傷中清醒過來:“如果女兒注定要在黑暗里生活,那么自己能不能為她留下一些什么,讓她感到生命的絢爛與多彩呢?”李效先突然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教女兒學習畫畫,讓紙筆之間的溫暖,捂熱她人生的嚴寒與黑暗。
從那天起,每當李效先在家里作畫時,總是給李黛一幅畫板。對于李黛想畫什么,李效先沒有規(guī)定,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拿起畫筆的女兒,只要能快樂就好!
在李效先身旁涂鴉的李黛,因為視力太弱,每次畫畫時,雙眼幾乎都要貼到畫紙上,哪怕只是畫完一只小鳥,她都會滿臉大汗。李效先開始琢磨:怎樣才能讓女兒不費太大力氣,又能感受這個多彩的世界呢?
李黛6歲生日那天,李效先在李黛手里放了一個柔軟的東西,李黛連摸帶看半天,也沒弄明白到底是什么。李效先語氣和緩地對她說:“黛黛,這是一個剪紙小人兒,你覺得好玩嗎?”李黛再次摸起來,果然,按照李效先的指點,她很快找到了這個小人的頭部、身體,李黛甚至還摸出小人的手里拿著一根掃帚!
李黛的興趣一下子被提升起來。接著,李效先又把一個涼涼的小玩藝放入李黛的掌心,是一把沒有尖的小剪刀。李黛的耳際飄來這樣幾句話:“黛黛,剪紙也是繪畫的一種,要是你喜歡,爸爸會盡全力支持你……”
這年夏天,李效先為李黛買來各種剪紙用的材料,因為“剪紙用手能觸摸到,不用那么費力去看”。就這樣,在父愛的引領下,李黛開始進入剪紙?zhí)斓亍?/p>
一個個惟妙惟肖、活潑生動的花鳥魚蟲,在小小的剪刀下應運而生,讓李黛很快對剪紙欲罷不能。她常常躲在自己的小屋子,拿出各種彩紙一通狂剪,小手上磨出水泡來都不知道……
癡迷剪紙,我是你的“百變模特”
經(jīng)過一段時間探索與練習,李黛每天的作品多了起來,最多時,她一天可以剪好50多張剪紙。每幅剪紙完成時,李效先總是一邊指導,一邊表揚,這樣一來,李黛對剪紙的興趣越來越大。
李效先工作之余,有唱戲的愛好。一天晚上,聽爸爸唱《西廂記》時,李黛情不自禁地說:“爸,唱得太好了,我能不能用小小的剪紙,把《西廂記》里崔鶯鶯與張生的故事剪出來?”
李效先笑了:“黛黛,剪古人可不像剪花花草草和小動物,《西廂記》里人物的眉眼高低、舉止行動,都是你完全沒見過的。這種剪紙?zhí)y了,你還是算了吧!”
小李黛不服氣地說:“這有什么,不了解古人的神韻,我有現(xiàn)成的‘模特??!”李效先問:“你說的‘模特是誰呀?”李黛道:“當然是最了解《西廂記》的您呀!”李效先頓時明白了,拍著胸脯對女兒說:“這個‘模特爸爸當定了……”
此后,成為“模特”的李效先,時不時地查找各種文字資料,研究古人的生活起居方式,并詳細地講解給李黛聽。有一次,李黛按照自己的想象,剪了一張“崔鶯鶯”,李效先看了后,立即指點:“剪古代小姐的時候,眉毛一定要剪得又細又長,這樣才能顯示出小姐的秀氣;剪眼睛的時候,則要剪得大一些,這樣才能出神。還有,古代小姐的站姿,最好要剪成‘S型,這種形態(tài),最能表現(xiàn)她的婀娜多姿?!?/p>
說到此處,李效先真的當起女兒的模特來。朦朦朧朧中,李黛看到一大團光影在眼前晃動,她知道,那是爸爸在自己的面前擺出的“S”型。
揣摩著“雕塑”的外形,李黛手里的剪刀動了起來,而她每剪出“崔鶯鶯”的一處細節(jié),“爸爸雕塑”立即會換一個身型,以利于她裁剪下一個動作……
有一次,李黛想剪一個“小腳老太”,可連續(xù)剪了好幾次,卻怎么也把握不好“小腳老太”的神韻。李效先找來一塊藍色的方巾,板板正正地系在頭上,然后用一個撐衣桿當拐杖。接著,他學著“小腳老太”,邁著顫巍巍的小步子,撐衣桿還輕輕地敲著地。不知為什么,看著父親晃悠悠的身影,李黛突然哭了起來!
李效先嚇了一跳:“黛黛,是不是爸爸這個‘模特做得不夠好?”李黛搖搖頭:“爸爸,您不要想多了,我只是有個強烈愿望,那就是上天給我?guī)酌腌姷墓饷鳎屛铱纯催@個可以為了我而不顧一切的老爸……”
2006年7月,在李效先的支持下,李黛進入長春一所大學讀書。3年后,大學畢業(yè)的李黛由于視力原因,沒能順利找到工作。父女倆并沒有氣餒,李效先對女兒說:“黛黛,你從前那樣喜歡剪紙,就把剪紙當成你未來的工作吧!”
就這樣,此后的幾年里,李黛全身心地投入到剪紙事業(yè)中。每天閑暇時,李效先還是像從前那樣,客串起李黛的剪紙“模特”。一次,李黛想剪一個“紅娘”,爸爸展示“紅娘”的動作時,李黛敏感地發(fā)現(xiàn),那一天的爸爸不像從前那樣,能夠一連數(shù)小時地筆直站立,他明顯有些力不從心了。
于是,李黛放下手里的紙張與剪刀,走到父親跟前,輕輕地用手觸摸他的“蘭花指”。霍然間,李黛感到:爸爸的手已經(jīng)非常粗糙,她的手指撫過的地方,就像撫過了銼刀與沙礪。李黛的眼眶一下子濕潤了,她哽咽著說:“爸爸,不知不覺中,您這個‘百變模特已經(jīng)老了……”
親情澆灌,成就“中國醉剪第一人”
不過,在女兒的淚水中,李效先依然沒有放棄他的“模特”職業(yè),雖然他飾演的“崔鶯鶯”已經(jīng)有些彎腰駝背,“張生”也失去了年輕俊俏與風流倜儻,他還是努力地堅持著。
2014年,李黛在一年中創(chuàng)作了600多幅作品,除了一些古典名著題材外,她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生活類剪紙。她的作品《戲劇人物》被天津戲劇博物館收藏,《兩小兒辯日》、《西廂記》等還獲得了“中國民間藝術作品”銀獎。作品豐收的背后,李黛深知其實每一幅剪紙作品,都有父親這個“模特”的影子。
2015年開始,隨著李黛剪紙技藝的成熟,她將剪紙與歌唱融為一體,可以一邊剪紙一邊演唱?!凹艏埍硌莩本毘芍?,李黛對書法、寫詞等藝術也進行了深入研究。讓人嘖嘖稱奇的是,李黛逐漸摸索出一套“醉剪”的方法。“醉剪”是一種不用任何草稿,僅僅憑借著剪刀與紙張,直接進行人物或者景物勾勒的高級剪紙方法。剪紙的手法看起來像是“醉酒”,不拘于條條框框,完全依據(jù)內(nèi)心所思所想,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作品。
很快,李黛在一家文化機構的幫助之下,出版了《李黛剪紙童話》一書,自編剪紙教材之余,她積極到社區(qū)、學校、企業(yè)等地,免費傳授“醉剪法”。有一次,李黛到一家幼兒園表演“醉剪法”,幾個頑皮好動的小男孩開始時還東張西望,可很快就被魔術一般的“醉剪”吸引了。結果,整整一個下午,幾個小男孩沒有離開座位半步,跟著李黛學習最基礎的“醉剪”……
2016年初,隨著“醉剪法”聲名鵲起,李黛被國內(nèi)多家美術機構吸收為會員,她有了“中國醉剪第一人”的稱譽。許多資深美術家稱贊李黛的“醉剪”是“純真的藝術”,“世間最美、最真的東西都在李黛的‘醉剪里……”
李黛沒有辜負這些聲譽,她將父女之間的故事,一點點地融入自己的“醉剪”里。一次,李黛在家里醉剪了四五個小時,臨近吃飯時,她摸著“咕咕”叫的肚子,對李效先撒嬌道:“爸爸,您知道嗎?我現(xiàn)在特別想吃小時候的那種蔥油餅?!崩钚冗z憾地說:“那是20年前的事情了,那種巴掌大、又輕又薄的蔥油餅早就買不到了?!?/p>
李黛放下吃餅的念頭,沒想到兩個月后的一天,李效先突然將這種蔥油餅買回來了。原來,李效先將女兒的話一直放在心上,每天都到郊區(qū)轉一轉。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條小巷子里,他終于找到了這種蔥油餅。接過帶著父親體溫的蔥油餅,李黛的眼睛里再次濕潤。后來,她根據(jù)這一故事創(chuàng)作了系列醉剪作品《兒時的記憶》,并被一家剪紙博物館收藏。
還有一次,李黛以李效先為主人公,創(chuàng)作了《吃雪糕》,李效先很迷惑,因為自己患上糖尿病后,有很嚴重的并發(fā)癥,不能吃任何甜食。李黛解釋:“我希望您的身體早些復原,早一日吃上喜歡的雪糕,這是我最大的希望!”李效先這才明白女兒作品背后的深意。
2017年2月,作為“中國醉剪第一人”的李黛,順利成為中國民間剪紙藝委會會員。接受采訪時,李黛真摯地說:“沒有親情的澆灌與呵護,我不可能在剪紙上取得這些建樹。父親的愛就像是‘桃花源一樣,給予我生命中的一片凈土。如果人生有下輩子,我希望來世還做他的女兒……”
責編/鄧琳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