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兵 韋蘭獻
【摘 要】本文基于當前交通安全教育的不全面、不太有效以及引入科目一的可行性分析,闡釋在班級實踐中,通過全員學好交通法、全班考好科目一、在比拼中溫習、交通安全社會實踐等策略,切實優(yōu)化中職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
【關鍵詞】交通安全 科目一 中職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B-0167-02
《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國發(fā)[2012]30號)指出要全面實施文明交通素質教育工作,廣泛開展交通安全宣傳進學?;顒印?,實施交通素質教育也是職業(yè)學校的一項重要義務和責任。本項目組立足班主任的工作崗位,結合學生的年齡階段及未來發(fā)展需求,提出有必要引入科目一的學習與考試機制,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效果甚好。
一、中職生交通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是交通安全法規(guī)教育不全面。對于交通安全教育,多數班主任主要是讓學生觀看一些交通事故案例、交通安全宣傳圖片或視頻,較少有班主任向學生宣貫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即使宣貫,也僅選取一少部分,同時又較少有學生會主動去查閱、細讀法規(guī)條文。由于沒有真正全面、系統地學習過安全法規(guī),學生對道路交通安全知識所知并不多,也不全面,急需加強。
二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不明顯。盡管不少學校通過請交警進校作報告、舉行大型的交通宣傳展示活動、班級主題教育等,讓學生在聽、看中接受交通教育,并沒有真正參與進來,感觸并不會那么深刻、入自己的心。
二、交通安全教育引入科目一的可行性分析
科目一是機動車駕駛證考核的第一個部分,主要考查道路安全法律法規(guī)等,將它引入中職生交通安全教育,可行性高。
一是符合學生需求。中職學生的年齡多在 14 至 17 周歲之間,屬于半完全行為刑事責任人,需要普及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識,比如交通安全法,同時有不少學生騎電動車上路,急需交通方面的知識,而交通安全法是最好的、最全面的學習材料,符合學生的現實需求;此外,年滿 18 周歲,就可以申請考駕駛證,提前學習能在很大程度上減緩考科目一的壓力和難度,能滿足學生的未來成長、發(fā)展需求。當然,對于年滿 18 周歲的中職學生來說,利處就更多了。
二是現實條件成熟。汽車駕駛已成為一項基本的生活技能,不少教師都持有該證,對科目一都有考試的經歷,具備教導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同時,手機已成為學生的一樣基本生活用品,而科目一的學習考試軟件,如駕校一點通、駕考寶典等,早已開發(fā)出來了,并被廣泛使用,且均有手機版,可供自由下載、免費使用,完全具備了學習與測試的條件。
三、基于科目一的中職生安全教育策略
(一)全體動員,學好交通法
對于法律法規(guī)的條文,看起來很枯燥,并不為多少人所樂看、樂學,對于中職學生來說,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它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素材,是學習的綱本和指南,如果照本宣科、老師念學生聽或學生自己讀,效果可想而知。為了切實優(yōu)化學習的效果,筆者在班級 QQ 群中共享了交通法律法規(guī)的資料,然后采取多種靈活的有效形式。一是教師講解課件,以圖文的形式、視頻的格式等,對里面的一些內容進行教師授課;二是制作專題微課,比如對于交警的手勢,不少人都不明白,為此可以專門制作一個微課,通過融合網上的分解講評資料及本地交警的現身講解,幫助學生直觀掌握知識;三是小組學生講堂,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一小組選取 1-2 個知識,進行集體備課、做課件、拍微視頻等,然后向全班學生進行講課,如此一來,整個小組的學生在教會其他同學之時,個個都得到了充分的學習和訓練。
當然,筆者也積極收集、記錄學生在學習交通法規(guī)中的困惑、問題,比如:為什么一定要在左側超車?在過馬路時,為什么電動車可以在人行橫道上騎過去?然后,可以在班級就某幾個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也可以查找資料進行解惑答疑,還可以拍錄并向學生展示交警的專業(yè)解答。此外,也會邀請交警到班級進行交通法規(guī)的講解、授課。
(二)全班齊考,達標科目一
考試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得分數、比高下,而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習,當然更多的學生對于考試的科目,學習的熱情會相對高一些,而對于“副科”、不用考試的科目,就比較少上心了。為此,為了增強交通安全的教育效果,筆者引入了考試機制,仿科目一的考試辦法,采取“預約、測試、補考”,為測試得 90 分以上的學生,頒發(fā)合格證書并蓋上班級公章,每一位考生有 2 次測試機會,若均不及 90分,需交納“補考費”—— 為班級負責教室衛(wèi)生 1 周,當然,每增加一次補考,要交雙倍的補考費。
當然,為了預防一些學生遲遲不參與進來,采取“自愿參與,限時完成”的原則,即從全員學習完交通法規(guī)以后,班主任向學生分享科目一的學習測試軟件,供學生進行下載安裝到手機上,然后教學生如何使用,接著宣布從現在開始接受學生考試預約,并在兩周內全部完成全體學員的測試工作。此外,班主任不能作為局外人,也要參與到活動中來,也要參加考試,考不過也要交補考費,參加補考。
(三)多元比拼,鞏固學習效果
對于學習,長時間不再去接觸,會很容易遺忘的,畢竟“溫故而知新”,所以在學生學好交通法、考過科目一后,沒有后續(xù)的“溫故”活動,學生的學習效果會逐步弱化甚至清零之前所有的努力。筆者在教育中通過引入競技機制,借助科目一的考試軟件,繼續(xù)將學生吸引到學習中來。
一是個人積分賽。即每月不定期地組織 1-2 次(甚至 3 次、4 次)模擬考試,具體時間并不事先發(fā)布,以免學生進行突擊準備,然后記錄每一次的測試成績,并表彰前 3 名;在期末的時候,匯總每一個人的測試成績,并評選出“十佳安全知識型學生”。當然,也可適當推行獎罰制,如受表彰的學生可免值日 1 天,后 3 名義務值日 1 天等。通過不定期積分賽,可以引導學生在有空閑的時候,適當地溫習和練習,加深印象。
二是小組大比拼。即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拼,筆者會提前告訴各小組做好安全才藝的準備,可以是唱歌、小品、情景劇、相聲等,然后選擇一個晚自修時間進行小組比賽,并邀請學校領導、班主任或學生會干部來當評委,比賽的內容主要有:全員科目一測試(取小組所有人的平均分)、才藝大比拼、安全知識搶答,統計得分,表彰獲得第一名的小組學生免值日 1 天、最后一名的小組學生義務值日 1 天。
(四)學以致用,開展社會實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所以僅僅讓學生學習、練習考試和比拼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筆者主要組織學生通過以下三種途徑進行社會實踐:
一是認識街上的交通標志。以小組為單位,學生用手機拍出某一條街道上的交通標志,或者用筆記錄下來,然后將它繪制在一張紙上,進行全班展示并解說,到哪一位置見到相關交通標志,應如何通過;學生繪制從家里到學校的道路交通標志,并以某一段路為重點進行解說。
二是尋找身邊的不文明交通行為。引導學生在平時注意觀察自己和身邊的人,將自己覺得不文明的交通行為拍或錄下來,如騎電動車逆行、一輛電動車載著 4 個人,并指出不文明的地方在哪,應當如何調整。當然,也要鼓勵學生發(fā)現文明行為,如司機停車并扶老人過馬路等。
三是交通引導志愿活動。積極與交警部門聯系,組織學生踴躍報名參加,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時間,協助交警在市區(qū)的十字路口做好交通引導工作,并要求學生寫一寫心得體會和日記,能寫實踐報告就更好了。當然,由于學生的年齡等原因,班主任必須協同交警事先對學生做好相關教育工作,尤其是安全教育工作。
四、成效分析
通過引入科目一的學習與考試,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成效明顯。一是學生的交通安全知識得到了全面普及,能較好地看明白交通標志,能看懂交警手勢等,也有不少學生說“通過學習交規(guī)和考科目一,我現在才知道原來交通法規(guī)是這樣子的”,更有學生說“老師,我明天去報名考駕駛證,我后天就可以直接考過科目一了”;二是學生的交通安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能正確判斷某一交通行為是否合法,明確某一行為是交通陋習等,有學生表示“以后,坐摩托車也要帶個安全帽”,也有學生說“以后,我爸喝酒,我就不讓他開車了,雖然交警不怎么進農村查車”;三是學生的交通安全行為得到了自覺養(yǎng)成,在校園里能自覺向右走,很少走在道路中間,在校外過馬路選擇人行橫道,且能自覺按信號燈的指示前行,有學生表示“看到別人因不文明交通行為,而受到不應該的傷害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
當然,筆者在參與活動中,也更全面、系統地了解了交通安全法規(guī),認識了交通標志,改掉交通陋習;同時,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也做得扎實、深入,且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有記錄、有效果。
【參考文獻】
[1]高曉兵.淺談如何做好中職班級安全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1(17)
[2]宋 洋,王雪松.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現狀分析與改進策略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2)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教育系統維護學校安全穩(wěn)定立項研究課題“中職生安全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研究”(20162C051);欽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立項課題“中職生行為的三段式養(yǎng)成教育研究”(2016B017)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