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來祥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現(xiàn)代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不得不考慮到學生的心理變化,所以,現(xiàn)代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將心理學運用到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科學的運用心理學進行教學進一步促進現(xiàn)代教學質量的提升,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這樣,現(xiàn)代教育才能夠真正的滿足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培養(yǎng)好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現(xiàn)代教育;心理素質;實際運用
在現(xiàn)代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的將心理學引入到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教師就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情況,在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的前提下,教師才能夠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
一、從心理學教育分析素質教育的根本特征
素質,也可稱之為品質、能力,是人在后天教育環(huán)境與持續(xù)教育中逐漸形成、發(fā)展的,包括心理、生理內在的穩(wěn)定的、成熟的特征。從這個意義上說,外界環(huán)境對人的素質具有一定的影響,使得素質具有明顯的可塑性、時代性,這也是學校教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依據。中學生素質教育既要遵循學生的實際狀況,又要以實現(xiàn)學生身心素質為目標,綜合設計推行素質教育的方案與規(guī)劃,全面凸顯中學生素質教育的實踐價值與深遠意義。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素質教育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首先,以學科教育為基礎。中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必須建立在學科教育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鞏固與提升是實踐素質教育的前提,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始終不能放棄中學生基礎知識的傳輸與教學,實現(xiàn)學校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完美融合,從而進一步充實中學生基礎知識儲備,為素質教育的推進提供堅實的保障。
其次,以學生本位為核心。學生始終是素質教育的主體與核心,調動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中學生個性、創(chuàng)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任何教育措施與教育政策的選擇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為依據,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素質教育的針對性與高效性。
最后,以綜合性為目標。中學生素質教育是一項項目眾多的復雜工作體系,包括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與人文素養(yǎng)等等多方面內容,有效規(guī)避學校教育片面強調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鞏固學生解題技巧的弊端。
二、應針對學生性心理、生理特點進行素質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有關中學生的性心理、生理教育問題,長期以來由于許多原因不能正常開展,國人多囿于“性封鎖”觀念而難于自拔,社會、學校、家庭一直回避對中學生的正面性教育,這也大大不利于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的有效進行。因為此時期的學生性心理活動明顯增加,且多為后天的成分多,社會影響較大,有很強的社會屬性。若不及時加以教育指導,受到社會上低級性行為的影響,將有損他們身心健康成長。此時,教育工作者要注意針對學生這一時期的性心理和生理的特點進行正確的引導,并請有關方面的專家答疑解難,傳授這方面的知識,逐步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性道德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性道德行為習慣,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
三、自我實現(xiàn)者的人格特征
經過研究。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xiàn)者對所有的人都有強烈而深刻的認同感和慈愛心,對他人具有更強烈的愛、深厚的友誼和更良好的人際關系,因而自我實現(xiàn)者易于接受民主的價值觀,不僅對人寬容,而且能平等待人;他們具有與眾不同的善惡觀。常取笑自己或取笑人類,而不愿開玩笑去傷害或貶低他人,這種幽默感既引人發(fā)笑又富于哲理;馬斯洛指出,自我實現(xiàn)型的人具有創(chuàng)造力,不墨守成規(guī)。馬斯洛把創(chuàng)造力視為自我實現(xiàn)者人格的“絕對必要的方面”或是“規(guī)定性的特征”,其特點是:它首先是人格。而不是成就。
一是要滿足學生基本層次的需要、重視學生成長需要的培養(yǎng)。依據需要層次理論,滿足學生情感上的需要極為重要。如果學校與家庭不能給予青少年一種安全、信任、關心、尊重的社會,他們心理上的危機可能會在生活中突然以抑郁或焦慮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重視學生成長需要的培養(yǎng)就要保護并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他們不斷地去學習探索,從中獲得快樂與滿足,進而形成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這對學生自我實現(xiàn)是非常關鍵的。
二是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還應是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要以學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為核心、凡能實現(xiàn)和保障學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環(huán)境就是適宜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和表現(xiàn)的環(huán)境。為此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營造愉快、和諧、寬松的情緒氣氛;(2)支持獨創(chuàng)性與多樣化;(3)允許異類的思維與觀點。
四、應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素質教育
由于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中常出現(xiàn)這樣的“熱”、那樣的“族”,諸如迷戀網吧、玩游戲、看武打言情小說、集郵票、追星等行為。教師若一律簡單地不加分析引導就斥責為不務正業(yè),妨礙學習,對學生是不公平的。因為此期間的學生有喜歡收集紀念物品和崇尚偶像的熱切愿望,是好奇、興趣、欲望所涌動之時,不能一味責怪他們。只要不是“玩物喪志”,便可放心。當然,為了朝“德智體美勞”興趣方面引導,可舉辦名人偉人、文學名著、科普知識等講座,參觀各種博物館、展覽館,組織春游、秋游,領略祖國風光,收集動植物標本等,陶冶他們的情操,增長他們的課外知識。這一系列的課外、戶外活動會大大促進學生的興趣愛好朝“素質教育”的要求方面發(fā)展,將減少低級趣味的萌發(fā)率,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在現(xiàn)代教育的過程中引入和運用心理學進行教學是必要的,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靈活的運用教學模式,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艷.中學生素質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初探[J],科教文匯,2013(6).
[2] 孟麗華.論素質心理學對中學生素質教育的指導作用[J],零陵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