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鞏位于湘黔兩省三地交接處,山交黔脈,水融楚流,是中原政治、經(jīng)濟、軍事及其文化對大西南滲透和影響的必由之路之一。
岑鞏,古名思州,始名于唐,開府于明,在元代領(lǐng)府、州、縣及蠻夷長官司68個,是荊楚夜郎文化融合地,也是貴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先發(fā)地之一,史學(xué)界素有“先有思州,后有貴州”之說。1913年,思州更名思縣,1930年改名岑鞏縣,直至今日。
岑鞏縣思州古城,坐落于思旸鎮(zhèn)龍江河與小河兩水混合處,古城龍戲?qū)毜亍|連平賢山,南接峨山,西靠龍頭山,北對飛龍山。四周古城的風(fēng)光秀麗獨特,有“山城唯有它風(fēng)流”的美譽。城區(qū)內(nèi)群山疊翠,層林盡染。城郭內(nèi)座座古代建筑及磚樓木舍,古樸典雅,條條大街小巷潔凈有序。雙橋飛架鳳山、峨山,三個半島樓舍鱗次櫛比,其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致歷來受文人騷客的青睞。
清康熙年間《思州府志》記載:“思州最古”。思州在春秋時期屬楚,秦屬黔中郡,漢隸武陵郡,南北朝時為“五溪蠻”地。北周保定四年,蠻帥田思鶴以地內(nèi)附,先后置奉州、黔州。思州之地從此為田氏所據(jù),繼而掌管思州八百年天下,開創(chuàng)了思州輝煌燦爛的歷史。
思州古城內(nèi)曾建有思州安撫司、宣慰司大堂,文廟、書院、狀元橋、城隍廟、玉皇宮、天后宮、禹王宮、萬壽宮、望江樓、望龍橋、踞勝臺、瑞蓮?fù)?、鄉(xiāng)賢寺,城周有飛山廟、回龍寺、冷泉亭、雷神廟、芝草亭、文武雙塔等80多座古代建筑。
關(guān)于思州安撫司、宣慰司城,在《黔記》《思州府志》史籍中,明清思州府城的輪廓赫然在目,山水環(huán)繞的古城就像盛開在群山中的一株玉蘭花,龍江河、架溪、異溪、舞陽河、龍鰲河好似它舒展的花葉,思州古城則像極了它柔美花葉中安詳?shù)幕ㄈ?。古城聚天然靈氣,表現(xiàn)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建城思想和高超智慧。
康熙年間付梓的《思州府志》記載了其中一次思州府城的重建過程及繁榮景象:“始于成化庚寅,訖工于甲午歲。凡五更役,凡萬徒為城,一千三百步悉建連屋,其上覆以陶瓦,防風(fēng)霜雨雪之凌。周辟四門,架層樓以置鐘鼓,為夤夜之儆界。四門以通衢,因地勢以建公署。四歸商民聚處,環(huán)城內(nèi)外,櫛比蜂屯,鮮有空隙,弦誦洋溢,雞犬熙繁。
今天的岑鞏,風(fēng)光秀麗,民族風(fēng)情濃郁,古跡繁多,旅游資源豐富。境內(nèi)的“龍鰲河”景區(qū),被譽為“天上人間”,是國家級水利風(fēng)景區(qū)、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州級自然保護區(qū);水尾鎮(zhèn)馬家寨人文風(fēng)景區(qū),被認定為明末清初大美人、“秦淮河八艷之首”陳圓圓的隱居地和埋葬地;境內(nèi)的思州古城溫泉,被認為中國目前出水量第一大、亞洲第二大的溫泉;除此之外,“中木召古莊園遺址”、“千年古廟鰲山寺”、“紅二軍團賀龍軍長指揮部水尾舊址”、大型喀斯特地貌溶洞奇觀“萬佛長郎洞、將軍洞、云門洞”等,均是岑鞏有名的旅游名片。
思州有八景,而其中之一的“文石涵星”就在古城東面不遠處,富產(chǎn)的金星石材可雕刻石硯。相傳,思硯至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是中國古代“八大名硯”之一。建國以后,思州石硯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并多次獲得中國“國之寶”美譽,列“中國十大名硯”之一。
神秘的馬家寨
如果無人指點,誰也不會對岑鞏縣水尾馬家寨獅子山上的一座墓地產(chǎn)生任何疑問,更不會對墓碑上的銘文產(chǎn)生疑問: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據(jù)說,這段銘文的含義來源于一段傳奇故事。
她本姓邢,出身于一貨郎之家,自幼喪母。后被姨夫養(yǎng)育,姨夫姓陳,故改姓。重利輕義的姨夫?qū)⑺u給蘇州梨園,善演繹陽腔戲劇。她色藝雙絕,名動江左。她自幼冰雪聰明,艷驚鄉(xiāng)里。適逢江南年谷不登,初登舞臺,扮演《西廂記》中的紅娘,人麗如花,似云出岫,鶯聲嚦嚦,臺下看客皆凝神屏氣,入迷著魔。每一登場演出,皆獨冠當(dāng)時。她就是一代吳中名優(yōu)——陳圓圓。
墓碑上銘文的意思是: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皡情T”一語雙關(guān),明指吳姓族人,暗指祖籍蘇州;“聶氏”用他人之姓代用,“聶”由“雙耳”組成,講明太婆出生邢家,后寄養(yǎng)到陳家,因為“邢”“陳”二字均有“耳”旁,“雙”字繁體字由“雙佳”組成,“佳”又有“好”“圓”之意,“雙佳”即是“圓圓”的意思;“位”指地王、諸侯之位;“席”是大的意思。連在一起就是:明蘇州氏陳圓圓之墓。原來,明末清初美女陳圓圓,便安葬在馬家寨獅子山上。
馬家寨名為馬家,實際居住者全部姓吳,歷來自稱為吳三桂后代。進入馬家寨,聯(lián)通各處的道路都是一樣,人就像進了迷魂陣一般,如果沒有熟人帶路,很難找到出口。據(jù)傳,寨子采用的是九宮八卦陣的陣法布局來建造的。當(dāng)然,也有專家考證,吳三桂、陳圓圓等都墓葬馬家寨,這也導(dǎo)致海內(nèi)外許多探秘尋幽的旅客紛至沓來。
馬家寨景區(qū)
岑鞏縣水尾鎮(zhèn)馬家寨自然寨,距水尾鎮(zhèn)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岑鞏縣城46公里。馬家寨是晚明一代佳人陳圓圓歸隱地,其民居建筑屬中原典型建筑風(fēng)格,與周邊苗寨、侗寨建筑樣式迥然不同。寨中民居以“九宮八卦陣”形排列,布局嚴謹,內(nèi)通外連,安全防范意識非常強。寨子兩側(cè)葬有陳圓圓墓、吳三桂墓、馬寶墓等吳氏祖墓,墓地規(guī)模龐大,形制奇特,排列有序,脈絡(luò)清晰,隱藏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
龍鰲河景區(qū)
龍鰲河景區(qū)位于岑鞏縣水尾鎮(zhèn)與羊橋鄉(xiāng)之間,其風(fēng)光主要由二道瀑、龍鰲鬧海、二泉映月、轎子巖、情女恨江、觀音坐蓮臺、金猴守寨、落箭塘風(fēng)光、隘門渡、象鼻山、仙人架橋、龍鰲飛水、水簾洞天、靈芝王、九疊泉、秘宮門、青蛙鬧春、銀河飛瀑、生肖巖、天書巖、鳳凰展翅、望馬山、將軍把關(guān)、天狗望月、圓圓出浴、摩巖天書、小字碑、花灘水庫風(fēng)光與大明洞、金銀洞、峰洞及十里桐花等30多道山水景觀組成。
中木召古莊園遺址
中木召古莊園遺址位于岑鞏縣大有鎮(zhèn)湯江溪上游北岸木召村中木召自然寨,距離岑鞏縣城23公里。莊園坐南朝北,據(jù)測算,僅現(xiàn)有的基石顯露部分的深度為120米,橫寬285米,總面積34120平方米。古莊園不僅有完備的城池體系,還形成深厚的文化體系,如宗教文化、儺文化、金石文化、文書文化、地名文化、樹文化、建筑文化,等等,顯得獨特而豐富。據(jù)了解,多年來一些考古學(xué)者和文化學(xué)者多次來此地考察,最終才提出了“古夜郎國都”說。
文筆塔
文筆塔,位于思州古城東1千米、龍江河北岸的鳳凰山上。始建年代無考。按思州城建造,明永樂、成化、嘉慶、萬歷及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緒等年間多次重建及維修。
陳圓圓墓
明末清初美女陳圓圓墓,葬于思州城東北38千米,今水尾鎮(zhèn)馬家寨獅子山繡球凸上,墓坐東朝西,泥土封堆,立有1984年出土的清雍正六年隱姓埋名碑,墓門碑面一方,碑蓋一塊,左檐柱一極。據(jù)考,陳圓圓墓碑上沒有直書真名,系對外保密而隱諱。陰刻銘文是: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
思州石硯
思州石硯,簡稱思硯或思州硯,又名金星石硯,古時即馳名神州。思州石硯已有上千年的生產(chǎn)歷史,其石質(zhì)細膩,內(nèi)含金星,經(jīng)磨耐用,有文人贊曰:“水石殊質(zhì),云滋露液,渾金璞玉,惜墨惜筆”。思州石硯自古以來被文人墨客視為珍奇,備受青睞,是我國“八大名硯”之一。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譽之為“珙璧”,清康熙皇帝作為御硯,是當(dāng)?shù)貧v代官府進奉朝廷的珍貴貢品。
思州柚
思州柚為地理標(biāo)志保護產(chǎn)品。果實11月成熟,富含鉀、鈣、鐵、硒、鋅及維生素C、維生素B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別于其他柚類的最大優(yōu)點是鮮食清香、肉脆、果肉易剝脫不沾皮,無異味,耐貯藏。
思州大米
岑鞏盛產(chǎn)水晶米,其產(chǎn)品品質(zhì)優(yōu)良,富含硒、鋅等多種天然微量元素,顆米半透明,有光澤,整精米率高、均勻,蒸煮后飯米完整,潔白有光澤,軟而不粘結(jié),冷后不硬,食味清香爽口,賦有“一家煮飯滿寨香”的美譽。
岑鞏灰堿粑
灰堿粑屬粑類食品的一種,以梗米、草木灰按特定工藝加工制作而成,常用作早餐、夜宵之食品。每逢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做灰堿粑以慶新春的到來,它也是岑鞏人民禮尚往來的重要禮品,每逢春節(jié)走親訪友、拜年,村民都以灰堿粑作為禮品互相贈送。
岑鞏柿餅
岑鞏柿餅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的特產(chǎn)。岑鞏柿餅歷史悠久,相傳明清時期早已上市。柿子黃果時,可制成柿餅、柿花,食時糯中帶甜,是人們迎賓送禮或品茶的佐點。岑鞏柿餅色灰白,斷面呈金黃半透明膠質(zhì)狀、柔軟、甜美,集色、香、味一體,十分誘人。
岑鞏米豆腐
岑鞏米豆腐是岑鞏遠近聞名的一種美食,口感好,味道醇,食用能夠解渴、助消化、增食欲,非常為人們所喜愛,食過之人無不為之口饞。
思州綠茶
思州綠茶,清香濃郁,湯清可口,為特優(yōu)佳茗。唐代的思州綠茶,雖在制作工藝上處于原始手工狀態(tài),然而“其味極佳”的品質(zhì),卻早已揚名天下。唐代茶圣陸羽《茶經(jīng)》有“黔中生思州、費州、播州……其味極佳,往往得之”的記載;(宋)《太平寰宇記》載唐代“夷、思、播三州貢茶”,思州茶曾為歷代皇室貢品。另也有詩為贊:“古來佳人飲佳茗,朝夕相伴一身輕,思州綠茶天姿嬌,清香四溢人銷魂”。